三国志秦王本纪最新章节目录
东汉末年,由于朝廷的**、内部的耗斗、边塞的不宁,导致中央和地方财政都陷入了极大的赤字危机当中。为此,各找财路和出路的情况之下,买官鬻爵成为一个十分不正常但却又正常了的现象,特别是地方官僚权钱交易极为普遍。。
公元159年,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唐衡等助桓帝杀掉了大将军梁冀。成事之后,朝中仅剩宦官集团。于是,单超等人比之梁冀越发的有过之而无不及起来,被并称为“五侯”。早年被五侯提拔,却为梁冀打压的官员,便乘此时,开始纷纷抬头。
与王允同郡的同乡当中,有一个名叫路佛的游混无赖。此人从小娇生惯养,既无学识,又无德行,十里八乡都把他当成臭狗屎。
然而路佛仗着自己家里有钱,在那等昏暗的政治局面下,向太守王球大肆行贿,请求王球给他个官当。
财迷心窍的王球是个见钱眼开的昏官,收下路佛的赂贿后,便让路佛补了一个督邮的职位,在晋阳地区巡察吏治。
路佛家世代经商,深刻理解“投入”与“回报”的关系。为此,路佛上任督邮之后,开始兢兢业业的“勤政”,转遍了晋阳的大街小巷、角角落落,吃下了不知多少“贿赂”,搜刮了无数民脂民膏。
然而路佛到得南县,却是为王允当众揭穿了其“行贿买官”“搜刮民脂”的丑行,并教丁原把路佛打了一头的“大包”,好似“我佛释迦摩尼”一般。
打了路佛,王允还不过瘾,大骂王球贪赃枉法,徇私舞弊。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王允的骂言很快传到了王球耳中,加上逃回的路佛鼓火,王球恼羞成怒,利用手中权力,命令晋阳司马带兵将王允从南县捉来了晋阳,投入到死牢当中,准备上报朝廷后,以“冀党余孽”的罪名将王允杀掉。
“冀党余孽”?
大家忘了前者王允杀了赵津,单超打算做掉王允时,梁冀曾救过王允吗?
就是因为这点,早已得到单超授意,打算纠错杀掉王允的王球,也算终于等来了机会。让路佛诬告王允,并假造了一些王允与梁冀互相来往的书信,以证罪名。
王允一经被抓下狱之后,并未受到牵连、一并连坐的丁原,便知不好。已然成长为青年的丁原没有头脑发热的去劫狱,而是赶往了并州首府――上党。
在上党,丁原找到了自己当年的顶头上司――现在州府任吏的前任南县县令。通过前任南县县令的关系,向并州刺史邓盛讲述了王允的冤屈。
刺史邓盛因着与王允的老师尚书崔?的密友关系,加之也很是钦佩王允的才识和性格。从丁原那里得知王球要杀掉王允的消息后,便立即骑马带人赶到了晋阳,从太守衙门中,将王允保释出来,并请王允做了刺史府中的别驾从事。
王允死中得活,很是感激邓盛的救命之恩,同时也为邓盛的正义行为所感动,于是一心一意的为邓盛效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邓盛深感满意。
然而正当邓盛打算再次提拔王允之时,朝廷却下来了一旨弹劾令,邓盛被停了俸禄,“双规”在家中思过。
可能有些聪明的朋友已能猜到,邓盛的这旨弹劾令必是与王允和单超有关。
对,没错!这旨弹劾令就是单超向桓帝求得的!因为单超觉得自己现下权倾朝野之际,竟然还有人胆敢违拗自己的意思,让自己不能将想杀的人杀掉,实是一种侮辱。于是,单超便要做些“杀鸡儆猴”的举动。而将一省的大员直接扳倒,这一举动是绝对有震慑程度的。
邓盛“下岗”后,于家中思了几日“过”后,终于想明白了,教人找来了王允问话。
“子师,你是不是和大太监单超有什么私人过节?”邓盛开诚布公的问王允。
都不曾见过单超长什么模样的王允闻问,一头雾水的摇了摇头。
“那你当初为何要杀了他的心腹赵津?”邓盛又问。
王允正色答道:“赵津那等恶贼,人人得而诛之,何管他是谁的心腹?”
邓盛点了点头,明白了症结所在,便又问:“那你和伏法的逆贼梁冀可是认得?”
王允如实答道:“家师(崔?)视梁冀为国蠹,誓不与其两立,我怎敢与其交往?”
邓盛又是点了点头,心中叹了一声“年轻人啊!”,便与王允说道:“既是如此,那我便放心了。而今我蒙受冤屈,你不好再留于我的身边,一面遭受牵连。现下你虽还年轻,但也是为官五载,官场上的事也已渐懂了。方今梁冀已死,子真(崔?)兄又得陛下重用,正缺帮手,你便进京去帮你的老师吧!”
王允闻言,急忙给邓盛跪下,含泪说道:“恩主此时蒙难,下官怎敢就走?”
邓盛闻言,呵呵笑道:“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这句话是否眼熟呢?请大家翻到《本纪》的第一部“司徒家宴”一节,王允也曾对王成说过!),子师,你的路还远,别和我一样,在这里便即堵死了,国家需要你做的事情还有许多!”
王允闻言,不知道该怎么回话,只能默默的流泪。
最后,在邓盛的万般解劝之下,王允顺了邓盛的意思,去往了京城。
到了京城之后,崔?见到王允,很是惊讶,说道:“现下我手头正是缺人之际,我正想怎么去老邓那里要你,不想你却来了!”
见到老师,王允算是见到了亲人,向崔?哭诉了事情的经过。
崔?闻言,皱了皱眉头,抚慰了一阵王允之后,开始着手营救邓盛。
因崔?在东观工作多年,与太学院来往密切,故许多太学生也加入到声援邓盛,对抗宦官集团的序列当中。于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思想大讨论”便即开始了。
开始的议题还是“邓盛有没有错”,到后来便即转变为“宦官该不该参政”了。以至于后来思想激进的太学生们结连为党,直接对抗宦官集团,而把营救邓盛的初衷都给忘了。
邓盛虽在“囚”中,但消息并不闭塞,知道因为自己的关系,国家又出现了思想的纷争。在梁冀刚刚死去之后,内耗又将开始。于是,不想背上“祸国殃民”罪名的邓盛,在思过的家中写下了一篇长达万言的遗书,将自己一生的功过尽述其中,并将家中财产一一列举。而后,悬梁自尽,以示清白。
邓盛死后,毕竟一州的刺史不是一般人物,桓帝下令彻查邓盛之死。
查证后,邓盛的功过与其所写的万言书一般不二,桓帝明了了邓盛的冤屈,厚葬了邓盛,倍责了单超。于是,一场本应引发革命的思想纷争便即平息下来。
然而“纸包不住火”的情况下,后来“太学党”和宦官集团还是爆发了“战争”。最后,学生的暴动被残忍的统治阶级镇压,革命以失败告终。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乱”,因与《本纪》内容并不相关,我不再赘述。
邓盛死后,单超老实了许多,加之崔?的保护,单超未再向王允下手。
然而经过一番“伦理大道德”的思想大讨论,王允有些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感了。王允觉得邓盛死的有些不明不白,他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甚至是改做什么了!于是,王允产生了回家种地的念头。
崔?看到王允的这种情况后,及时的给王允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和王允说,他现在看不明白,是因为他读的书还少。于是,崔?便将王允强行留在了东观,让其舒散心情。
王允这一舒散,便是三年。在东观呆了整整三个春夏秋冬之后,王允终于算是“出观”了。
公元163年,“出观”后的王允被派往了豫州为吏。
又过三年,公元166年,王允接任豫州刺史。
未及一年,公元167年,桓帝驾崩,王允回京协助崔?缮后,以备新帝登基。
公元168年,刚刚年满12岁的刘宏登基,成为东汉的第十一位皇帝汉灵帝。
同年,灵帝在“三朝元老”崔?、侍郎王允、卫尉蹇硕的协助下,铲除掉了桓帝留给他的“五侯”,坐稳了皇帝的宝座。
公元170年,崔?病逝,以王允、蹇硕为代表的新一代“皇帝近卫军”开始崭露头角,登上历史的舞台!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