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第三百七十九章焦点

北洋最新章节目录
   三百七十九章焦点
    “即便是强盗也会用句‘替天行道’来当遮羞布,欧洲的那些老牌列强和新晋列强们打仗虽然不会是因为正义而战,但这点脸皮还是要的,就是不知道选择哪个偶然事件而已,就算有这样的事件发生,双方还要讨价还价,距离开战还需要一段时间……现在可以公开招募工人,在原有生产线上培训工人,保密制度照常实施,能拖上一时算一时,等我们的两座工厂竣工后,就开始大批生产装甲车……”谭延说道。
    “还有我们在英国部署下的一些仓库问题,按照计划一共有二十八位我们信得过的商人,其中包括爪哇共和国的六位,从1910年开始到现在一共建立了大型储备仓库二十七座,中小型仓库共计二百余座。这几年来一直都是正处于建设当中,还有一座大型仓库和十余座中小型仓库正在建设当中……包括粮食、化工产品、日用生活品都被按计划的开始储存到这些仓库中,武器是不可能大量运进英国本土的,少量的武器走私相对于安全来说收益不大,所以就此取消,不过像特种润滑油、火炮复进油等一些重要军事物资在这些仓库中也有不少存储,这些化工产品一向都是德国的强项或是英国无法生产的军事物资……”温基岩说道。
    “这些年我们从德国引进的技术专利,相关生产设备也是不少,所产出的产品除了满足军方的需要之外,受限于民用市场开发不足,工厂生产规模一直未能有较大起色,如果考虑到当初的技术和设备引进投入,这几年来在化工方面我们亏本的项目还是比较多的……也许我们的产品和德国货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总比没有的强,世界大战给我们创造一个高端化工产品市场,德国没有海上控制能力,到时候原先德国产品的市场将会被我们所占据……”谭延将手中地文件放在茶几上笑着说道。
    温基岩笑着说道:“这确实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不过在这方面国内的私人资本投入比较少,与内务部有关系地几个爱国商人倒是可以加以引导一番,当然这需要总统的扶助……”
    温基岩话中的意思谭延心中很清楚,因为现在国内化工行业,尤其是高端化工产品的生产,百分之五十的份额都是谭氏资本的化工厂生产地,国有化工企业占了另外半壁江山,其他私人资本所占比例几乎是微乎其微。
    不过谭延也注意到了,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大学地毕业生甚至是在校生都对化工行业非常感兴趣,正如后世的一些学子投入到IT领域创业一样,在这个时代化工行业,尤其是中国的化工行业则是一片创业的乐土。
    谭氏资本在中国的许多领域都掌握着至关重要的技术专利,再加上资本优势的支持,若是放在后世那就是一个比微软还要强势的庞然大物,再加上谭延的身份,这就更使得谭氏资本在中国几乎是无敌地。事实上谭延并不介意自己手中掌握的技术专利进行扩散,只是他心中更顾忌化工行业对中国的污染。温基岩并不是鼓动他进行技术扩散或是对他垄断的行为抱怨,只不过他知道谭延打算在曹妃甸、宁波、保定三个地方成立大型化工开发区——由谭氏资本提供土地、技术、资金一条龙服务,将符合条件的投资者所创建的化工企业都集中在一起,生产环节所产生的废料统一收集处理,而谭氏资本将会获得开发区内企业的一定数量的股本,但绝对不是控制。
    关于大型化工开发区还只是处于一个运作阶段,这也是针对欧洲战场上化学武器将要成为主战力的前景而设,只是运作起来远比当初想象地要困难的多——化工企业地生产性质远比其他行业要危险的多,所造成地污染也不是一点半点,很多技术上的困难还无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谭延也只能在化工工业区地布局上想想办法,同时也严格控制小化工厂的布局和数量,尽可能的以综合化工工业区的方式出现,走集约型和规模型的综合路线。
    历史有着惊人的惯性,时间都已经进入八月份,谭延在焦急的等待着来自欧洲的消息,同时全国十大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各主管部门官员都被约束到北京,以各种借口不得离开北京,以免欧洲发生变化弄得自己措手不及——虽然各个方面他都已经准备了数年之久,这甚至比那些将要卷入战争漩涡中的国家准备的时间还要长,而且更加充分,从物资准备到外交策略无一不是推演极为成熟,相信即便是将中国放在欧洲来打这么一场仗,至少自保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不过到现在谭延都没有什么可得意的,因为他很清楚中国目前的状况并不是正常发展而来的,中国的根基还很薄,一次失败虽然不至于像日本那样变得万劫不复,但至少让自己在国际
    受窘倒是真的。将中国的高层官员都留在北京以待这本身就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所有潜力——在谭延的强力支持下,中国高层将会团结在一起向一个方向奋斗,他虽然不是一个有强烈人格魅力的政治家,但是他手中不乏摧毁一个人或是一个团体的力量。
    七月中旬的时候,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边境地区增兵一个步兵师外加一个骑兵团,这些情报都是直接从奥匈帝国的电报中截取到的,本来谭延认为至少在七月下旬的时候奥匈帝国会在边境地区挑起事端以拉开大战的序幕,可是奥匈帝国居然什么都没有做,这实在是出乎谭延的预料之外。不过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边境增兵的举动本身就是一种走钢丝的行为,那位原本应该死在萨拉热窝的斐迪南大公居然还在高唱“吞并塞尔维亚”的论调,不过此时他已经回到奥匈帝国了。
    八月的北京天气燥热,前几天刚刚下过的一场大雨在炙热的阳光下一点清凉的痕迹都没有留下来,一辆黑色地蓝山轿车在街头上飞驰而过,转入中南海——内务部部长老K和温基岩终于等到了谭延所需要的情报。
    “塞尔维亚时间十八日凌晨三点,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边境地区发生了爆炸,根据奥匈帝国的官方消息是指责塞尔维亚一方炸毁了一列正在经过桥梁地火车,这列火车是军列,上面最重要的一位人物是奥匈帝国师长……”老K对照文件一丝不芶的念着。
    “至少也是个少将衔吧?”谭延淡淡的问道,也许期待已久的消息传来时,心中反而平静下来,奥匈帝国的无赖果然没有让他失望,至于战争地正义与否,这只是原则政治上的考量而非利益政治所关心地内容。
    老K听后一愣说道:“情报有限,这是一封甲级加急电报,内容不会很多,很多具体情况需要后续的情报支持……”
    谭延摆摆手说道:“是不是个少将师长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奥匈帝国已经拥有向塞尔维亚开战的理由,而塞尔维亚是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前哨站,这足矣将奥匈帝国和俄国扯入战争当中,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协约国和同盟国都不会放弃这次机会,毕竟手中的刀都磨得够快了,他们已经等不下去了!”
    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集团确实是等不下去了,最近二十年间各主要欧洲国家扩充兵力非常厉害,德国常备陆军已经从二十年前的四十万一口气扩充到现在的九十八万,法国、俄国、奥匈帝国等也都不甘示弱,几乎都是增长了两倍地常备军力量。再加上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不管是老牌列强还是新晋列强,庞大的军力对国家的负担都不是不容忽视的事情,中国也是在这两方面努力的寻求平衡点—中国海军虽然没有进入世界前三,但是每年的海军战舰保养、训练等费用加起来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不过除了中国陆军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为世界之最之外,基本上中国在军费开支上还尚且平衡,对国民经济并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害。与俄国所谓地一百四十万常备军训练、武器装备低下不同,中国的综合军事力量是世界公认地强大,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甚至是像协约国或是同盟国这样强大的国家联盟,想要重演七十年前鸦片战争地那一幕已经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也正是因为如此,欧洲两大集团开始将目光转向漩涡之外地美国和中国,其中中国更是重中之重——中国在海军是同盟国极为看重的,而中国的陆军力量更为协约国所侧目。相比之下美国对中国的优势则非常薄弱,以前美国以每年至少两艘甚至三艘战列舰开工的速度,在战列舰的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中国的东云级战列舰一出,美国所有的战列舰全部过时,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扩张趋势嘎然而止,甚至在考虑菲律宾的地位问题。
    相对于中国的一百五十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陆军部队而言,美国紧急扩充到十六万的陆军让人很难相信它会对欧洲战场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欧洲大陆对美国的顾忌是美国的生产能力,并且在运输上明显优于中国,鉴于同盟国的地理位置,美国将会成为协约国的生产基地,而中国想要发挥作用就必须要参战,否则对同盟国而言他们能够得到中国的帮助将会大大缩水。
    中国在未来大战中的站队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所关注的焦点,不仅欧洲大陆极为关注,美国比欧洲大陆更加关注这个问题。在巴尔干半岛问题已经由几个台前的小国互斗演变成幕后的巨头走上前台直接博弈的当口,中国对世界大战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是距离欧洲比较远,但是如果中国的一百五十万军队涌入相邻的俄国,那没有谁会保证俄国能够挺住,至少乌拉尔山以东的广袤领土将会
    念的被中国所吞并,这点是俄国最为紧张的。
    在巴尔干半岛局势变化的极为恶劣的今天,欧洲各国都开始有意无意的采取各种外交手段,试图兵不血刃的解决这场争端,但是手底下却已经开始做着最后的战争动员。德国庞大地战争机器已经进行满负荷运转,根据内务部的情报显示,德国已经开始按照施里芬计划进行兵力调动,最大的军事冒险行动已经开始,不管结果如何德国已经无法放手了。
    与欧洲地外交博弈不同,发生在中国的外交博弈更具有实际意义——欧洲各国的外交斡旋无论结果如何都是走向战争,而争取中国的支持对两大集团来说则更具有实际意义。谁也没有想到发生在欧洲的事情争论的第一个焦点却转向了中国——中国地黑龙江号战列舰目前正在德国做着友好访问,同时两国还进行了一次联合海上演习!
    德国毫不掩饰的表明了自己要购买这艘东云级战列舰地念头,甚至用黄金交易也在所不惜,而英法则明确的希望中国不要将这艘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