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莱太史慈最新章节目录
太史慈带着思索的意味看着管宁,不管管宁这么做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但是却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要知道任何体系的法律都需要有一个总纲,也就是宪法精神,在宪法精神的下面才能谈到具体法令的设置,而新“五德终始说”的本质就是一种宪法精神,“君子配五德”与“君子养五德”就是这种学说的两个分支,这里面虽然有人治的意味,但是其前提条件确实君子的定义,什么是君子?能够协调五德均衡发展的人才叫君子,如果一个人无视法律的存在,那就不能称之为君子。管宁现在对自己和高堂隆的这番话就是对宪法精神的维护。若是自己手下的臣子都有这种态度,那么新“五德终始说”就可以真正的深入人心,至于自己建立的王朝能否千秋万代都是次要的,因为在这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可以永恒,只要新“五德终始说”能够传下去,那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功了。高堂隆则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对管宁肃然起敬,旋即三人便说起了汉献帝的病情,高堂隆不是政治家,所以不大会寻找这件事情的意义,反倒是很关心汉献帝的病情,当然,他并没有因此而忧心忡忡,现在天底下人都知道,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和汉献帝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对于太史慈改朝换代自然没有意见,当然,在高堂隆看来,现在去谈论太史慈改朝换代的事情还为时过早而且不合时宜,在这个严谨的人看来,太史慈坐上皇帝的宝座乃是水到渠成,不必大费周章。高堂隆带走吴懿的妹子之后,已经是中午时分,管宁向太史慈告辞,说是要去找祢衡和陈琳两人。太史慈当然放他去了,现在开始,管宁改朝换代的计划已经正式启动。包括自己在内,没有人可以改变分毫。
太史慈看着管宁匆匆离开,先是在大厅上呆坐了一会作,然后才起身离开。随后的几天,一切事情都按照太史慈的计划在进行着,刘和这个被诸葛亮派进宫去的奸细成了这幕足以以假乱真的好戏地最有力地证明人。
在第五天地晚上,从宫中传来了“噩耗”,汉献帝“驾崩”了
太史慈闻讯匆忙赶来。带领着大批的朝廷文武直接涌入了皇宫,哭拜在地。汉献帝的两位贵妃一个劲儿地啼哭,史阿则闭目养神一言不发,不过此时没有人会去招惹他,所以大家都过来询问刘和,刘和生平第一次成了万众瞩目的中心,登时来了精神,大展口才,开始添油加醋的描绘汉献帝的最后一幕.按照刘和的说法,汉献帝最后回光返照。清醒过来,睁着眼睛大叫太史慈地名字,要他杀掉刘备等人为他报仇,并且还大叫说刘姓江山无人,不如有德者居之,要太史慈自己看着办,然后便一命呜呼,撒手人寰。对于刘和的说法众人当然不能只听信一面之词,不过看到史阿、两位皇妃和两位神医以及周围的黄门和宫女都没有反驳。就知道刘和没有说谎,要知道史阿可不是一个说谎的人,虽然他也叫太史慈为主上,但是大家都知道那不过是个形式问题,随着汉献帝的死亡,史阿和太史慈之间的名义上的上下关系就已经彻底的消失了,自不会说假话。如此一来,汉献帝的继承者问题就落到了太史慈的手中,而且按照汉献帝地说法。他对刘姓子孙十分的失望,并且并不希望皇位由刘姓子孙来继承。要太史慈自己想办法,这简直就是等于说要太史慈改朝换代,取代大汉江山。虽然说众人已经对太史慈取而代之早有心理准备,但是这话现在从汉献帝的口中亲口说出,自然令人有一种震撼的感觉,更棱曾经忠于大汉的臣子们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放松,觉的这句话从汉献帝的口重说出来,而且是心甘情愿,那么自己现在投向了太史慈也是顺天意,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了,而汉献帝的这番话也可以堵上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大嘴巴,一切都因为汉献帝的一番话而顺理成章。
太史慈当然能够感觉出来一种怪异的气愤在剑拔弩张的形成着,但是他却没有点破,而是站起身来开始指挥手下的相关人等开始对汉献帝的葬礼进行安排。死者为大,就算汉献帝生前是个一无是处的人,可是他毕竟是大汉的皇帝,死后当然要有相应的殊荣。
太史慈虽然参加过汉灵帝的葬礼,不过那个时候他是个小人物,仅仅是青州别驾,所以倒不觉得有什么繁忙,可是现在汉献帝“一死”,他才觉得头痛,不过在被管宁简化的办公机构的协调下,太史慈已经不用操心那么多的事情了,而是开始了为汉献帝作伪装的事情。正如太史慈所预料的那样,这时代死人经常使用的金缕玉衣成为了最后的掩护,汉献帝吃了吉平的药进入到假死状态,华佗生怕破棺,还按照时刻用针灸不断地给汉献帝的“遗体”,给人一种死透了的感觉。
其实这一点并不好伪装,因为汉献帝毕竟是活人,他虽然进入了假死状态,但是死人在死后出现的各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都没有出现,不过这时代没有人懂这些,太史慈倒是不担心什么尸斑的问题,什么死后僵硬的问题,自可蒙混过关。当金缕玉衣做好为汉献帝穿上的时候,汉献帝就趁着这个机会被偷梁换柱,换了下来,因为整个过程都在史阿的监视之下,所以自然没有问题。
太史慈在注意汉献帝的安全问题,管宁等人却在思考现在到底应该怎么利用汉献帝留下来的有力条件支持太史慈上台。最后,管宁命令符宝郎出示玉玺,拟定汉献帝的遗诏,按照刘和的说法把汉献帝的要求一一写在上面,并且要史阿,董贵妃,伏贵妃,华佗,吉平,刘和等六人在上面作出证明,以便证明这份遗诏的真实有效性.这份诏书分成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汉献帝要求太史慈为自己报仇,要把马氏家族和刘备等人一网打尽;其次,汉献帝认为刘姓江山气数已尽,刘姓子弟中没有人可以胜任皇位。所以皇帝的人选要按照新“五德终始说”的标准来寻找一位可以匡扶天下的君子。这件事情也交给太史慈了。当然,这力量本身就有暗示太史取而代之的意味;第三,要求太史慈处理好自己的两位贵妃的后半生的衣食住行,要她们得到很好的照顾,最好史阿后半生能够不离左右。这份诏书起草之后,管宁就把这诏书弄到了祢衡那里,要祢衡把这份诏书登在报纸上,然后传之天下,算是为太史慈改朝换代走出第一步。
祢衡当然明白最后其中的作用,不敢有丝毫怠慢,一方面对汉献帝的葬礼进行了全程报道,另外一方面则把诏书拿出来刊登在了报纸上,以便吸引舆论。由于这时代地通讯十分闭塞,虽然青州军已经大量兴建了公路,但是和后世的电子信息产业十分发达的局面比起来自然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过即便是这样,长安地区的百姓还是在第一时间内得知了消息。
汉献帝的死亡并没有引起他们多大的关注。但是不出管宁的预料,汉献帝临死前留下的遗诏令长安地区的人为之沸腾,但是有一件事情却是一致的,就是人们没有觉得这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地秘密,因为在这份遗诏上有很多人做证明,这些人都是汉献帝信得过的人,尤其是史阿,乃是汉献帝的护卫。对汉献帝的好自然没有人会怀疑。令百姓们真正关心的乃是这天下要改朝换代了,皇帝到底由谁来做。看样子刘姓子弟十分有机会了,因为大多数人太不成器,只有刘备还像点样子,可是现在刘备已经变成了汉献帝口中的叛逆,自己被排除在外了,所以百姓的意见最后自然集中到了太史慈的身上,实际上太史慈做皇帝正是民意所归。
就在这时,陈琳在报纸上发表了另外一篇文章,说是就在汉献帝死后不久。名满天下地徐子将突然间打破了沉默,把多年前在邯郸之会的时候写的那个谜样般评语的真正的意思说了出来。并且陈琳把这几句谜语每一句的含义仔细地整理了出来,然后通过报纸公诸于天下。这份评语的真实含义一经被播散出来,登时引起了所有人的震动,尤其是长安地区的百姓,简直如同疯狂一般涌向了司空府,在司空府的外面没有经过任何人的指挥便开始整齐划一地喊着口号,希望太史慈能够从里面出来看看他们.
太史慈当然不可能出来,事实上他也不在自己地府内,为了汉献帝的事情,他几乎天天都在皇宫内,所以一开始长安城地轰动出现的时候他并不知道,直到维持长安城治安的王基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了太史慈,太史慈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不过他却有点哭笑不得.虽然说他知道许子将的厉害,但太史慈毕竟是个受过多年无神论教养的人,对于这类事情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所以这时代的人的疯狂的行为他是不能理解的,实际上,太史慈根本就没有人真的了解过徐子将在民间有多大的号召力。不过这样一来,对自己反而更加有利。
太史慈当即下命令给王基,要他维持秩序,不要驱赶民众,可以试图劝说,但是不要有粗暴的行为,王基领命而去。
不过更大的失控还是出现了。许子将的师弟管硌在此时站了出来,出面证明太史慈的身上带有帝王之气,是新“五德终始说”选择出来的圣人。
如果说许子将的说法还仅仅是令人们十分的激动,那么管铬的说话则令人们变得对太史慈顶礼膜拜起来,越来越多的人站到了司空府的外面高声喊着太史慈的名号,当然,这些百姓还是十分有分寸的,知道什么叫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带没有人做出来跪倒在地山呼万岁的事情。18楼的公众服务处有一台惠普打印机服役多年,前些日子终于寿终正寝,他奉命去处理一下它的后事,顺便给几位老阿姨的电脑打上震荡波病毒的补丁。一想到几位完全不懂电脑的大妈又会缠着他提出许多莫名其妙的电脑问题,他的脑袋里就像钻进一只大马蜂,不停地嗡嗡作响。当太史慈来到自己家的那条大街上的时候,大吃一惊,虽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却没有想到居然是人山人海的局面。
有一些人眼睛十分伶俐,发现了太史慈出现之后,马上欢呼着拜倒在地,犹如多米若骨牌产生的效应一般。在司空府外面的百姓相继拜倒在地,众人不约而同地大呼道:“太史、太史、太史``````”饶是太史慈见惯了大场面,见到这种局面也有点不知所措,更是心情激荡。抬头仰面看了看自己头顶三国的天空,内心涌起了万丈豪情,不由得仰天长啸,声震四方。听得所有百姓一个个抬起头来,愕然看向太史慈。
太史慈端坐在战马上,伸出双手,向着百姓缓缓挥过,令所有的百姓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更令他们心情平静下来,不要做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