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神医在明朝》第一百九十一章张力,他们说这词与你没有关系?

一代神医在明朝最新章节目录
   ;
    张力眯起了眼睛,这姓戴的小子又想搞什么花样?
    顾有风听见戴公子还是抓着山东举人这个事,不由得也来了气:‘戴公子,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刚才之事,也是我这位同乡不跟你计较,难道你这么快就忘记了么?还是慎言微行得好。‘
    张力一把将顾有风拉到身后,笑道:‘顾兄不要着急,我们来听听戴公子有何高见啊?‘
    张力眼睛忽然深邃起来,云淡风轻地道:‘我刚才似乎听戴公子说,有什么青年俊杰,在京师中一夜成名?‘
    戴健一听这话,顿时冷哼一声,道:‘我就知道你这土包子不知道!‘
    戴健顿了一顿,得意地对陈正操道:‘哎呀呀,陈公子,原先本公子还有些看不太起京师的举人,可是听说京师的举人竟然做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词来,真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呀!‘
    张力一愣,旋即眼神变得更加深邃了……
    陈正操一听这话,连忙也露出神往之色,正色道:‘是啊!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啧啧,听说翰林院的马学士也在现场,将此词定为国朝三百年无出其右者!‘
    陈正操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有些尴尬地道:‘哎呀,戴公子弄错啦拉,听说做那词的举人叫做张力,可不是京师人呀!‘
    戴健眼见陈正操入了局,猛地一拍大腿,惊道:‘啊?不是京师之人?!那可就奇怪了,这位叫做张力的大词人,不知道是哪儿的呀?‘
    说完戴健立刻递了一个眼色给唐举人,唐举人心领神会,立刻‘善意‘地纠正道:‘咳咳,戴公子有所不知,听说那张举人乃是来至南京,在南京还开着一个好大的医馆呢!‘
    戴健一脸惊讶之色,在众人跟前走了一圈。最后停在张力跟前,叹了口气:‘唉,果然还是出自江南呀!我还以为那张举人来自山东呢?‘
    张力微微一笑:‘呵……‘
    戴健见他无言以对,不禁高声吟诵起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一词念罢,除了张力之外。众人全部现出神往之色!
    戴健见众人的节奏已经被自己带了起来,对シ淼溃骸悴皇悄苈穑空帕φ獯实谝痪溆昧说涔剩竟咏馑狄幌掳桑 ?br>张力依然微微一笑:‘呵呵……‘
    顾有风见张力完全不接招,心想恐怕这位同乡一心只读圣贤书,对这诗词不甚精通。
    于是顾有风站出来解围道:‘戴公子,我山东的举人可没你想象的那么不堪。‘
    顾有风看了张力一眼,又开口道:‘这位同乡不擅诗词,那也是有可能的,国朝科举又不是考诗词!‘
    戴健面露鄙夷之色,道:‘果然你们现在这些山东人。都是些是粗鄙之人,不懂风花雪月呀!‘
    顾有风也来了气,开口道:‘我这出身山东的举人,便来解说一二。‘
    张力看着顾有风,心里忽然觉得这哥们也挺可爱的……
    顾有风朗声道:‘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了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戴健脸上鄙夷之色更重。冷哼道:‘哼,拾人牙慧罢了。‘
    顾有风气得浑身发抖,陈正操将他拉到一旁,又看了张力一眼。
    张力一直不说话。戴健似乎抓住了软肋,上前两步,直勾勾地盯Γ骸懊媪骄淠隳峭缁顾憬馐偷寐砺砘⒒ⅲ竺婕妇洌蚁胩憷唇馐停阆惹霸谕饷娌皇峭δ艿拿矗俊?br>唐举人一脸得色。走到戴健跟前,大声讥讽张力道:‘戴公子,你就别为难这山东的土包子了吧。这些诗词佳作,自然都是以江南为首!唉,何苦呢,何必呢?‘
    陈正操也有些看不过去了,皱眉道:‘戴公子,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这位山东的举人,虽说诗词不甚精通,不过想必文章是做得极好的。后面那几句乃是用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生离死别,比喻感情忠贞,至死不渝。这诗词自然做得极好,戴公子却拿这么好的诗词来羞辱人,未免太过了。‘
    戴健发出一声重重地鼻音:‘哼,也罢,与这不通诗词之人说话,也是辱没了本公子的身份!‘
    张力微微摇头,嘴上却道:‘戴公子真是伶牙俐齿,聪明绝顶啊,实在让在下汗颜啊!在下出了一声冷汗,羞愧呀--我就只能呵呵了!‘
    顾有风和陈正操看了张力一眼,却见他脸上哪有半分羞愧之色?
    就在此时,书房外传来的脚步声,那重重的官靴声音,一听便知,来人--
    正是礼部尚书徐光启!
    先前张力与徐光启在南京时有过一面之缘,此刻徐光启进入书房之后,谁也不管,竟然直接盯Γ?br>张力连忙躬身一揖,朗声道:‘徐大人有礼了!‘
    徐光启微微颔首,举人身份不管对方官多么大,都不用跪拜,这张力也算是不卑不亢。
    徐光启坐到太师椅上,扫了众人一眼之后,目光还是落在张力身上:‘先前本官在外面听见他们在议论人生若只如初见……‘
    戴健本来见徐光启进来以后对自己不理不睬,而是只对那个山东举人感兴趣,心里就有些不舒服。
    此刻他见徐光启提起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立刻有如打了鸡血一般,高声道:‘徐大人容禀,这诗词是我等四人在议论,与这小子一点关系都没有!‘
    张力心里暗自叹了口气,唉,有些人呐,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徐光启先前说话被打断,心里就有些不高兴,这实在是非常失礼的表现,不过一听到戴健说的话,不禁愣住了!
    徐光启面露疑惑之色,看了张力一眼,道:‘张力,他们说这词与你没有关系?‘
    ‘张力‘二字从徐光启口中说出的时候,众人异口同声一声惊呼:‘啊?--‘
    顾有风不可思议地看Γ溃骸馕弧馕恍痔ǎ恪憔褪钦帕Γ俊?br>张力微微颔首,笑而不语。
    戴健仿佛吃了一个苍蝇一样,连腾地一下红了,口中喃喃地道:‘不……不可能……‘
    张力笑着对戴健道:‘戴公子刚才品论在下的诗词,在下只好洗耳恭听,虚心接受意见,又怎敢自吹自擂?‘
    顿了一顿,张力接着道:‘呃,忘记告诉戴公子,在下确实在南京开了一家医馆,不过在下乃是如假包换的山东人。‘
    ‘你……‘戴健一口气没有顺上来,只觉得顿时一阵天旋地转,就差一屁股跌倒在地了!
    这时陈正操走上前来,对张力躬身一揖道:‘张兄大才,在下有眼不识泰山,让张兄笑话了!‘
    顾有风也同样对张力施了一礼,语调中带着几分激动:‘先前山东会馆中疯传此词,惊为天人,却不知道原来张兄乃是我山东的举人,我……我回去给同乡们说去!‘
    张力摆了摆手,淡然道:‘顾兄无需如此,诗词终究是支流末节,科举才是正途。‘
    这话一落地,徐光启微微颔首道:‘说得好!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他日必成大器。‘
    张力拱手一礼,连连道:‘徐大人谬赞了!‘
    这几人都是怀着同等‘请教‘的心思,徐光启又岂会不知?说起来陈、顾二人也是退休官员子弟,虽比不得那戴健,也算是官宦人家。
    由于会试试题按惯例一般是内阁次辅出题,礼部尚书呢,有可能会参与期间,但也有可能不会。
    反正今科会试出题,乃是次辅温体仁一手包办的,徐光启并没有参与。
    徐光启侧面透露出自己并未参与出题以后,众人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不过面上却是不可能表现出来的,依旧‘请教‘了许多四书五经的学问,
    众人走后,徐光启又将张力留了下来。
    张力八股文什么水平,原本徐光启一问便知。但是现在恩科在即,徐光启为了避嫌,却也不好直接相问,而张力则是很巧妙的藏拙,只问不答。
    到了最后,张力甚至完全偏了题,问了不少关于西洋技术的问题,这让徐光启感到颇为讶异。
    毕竟第一次见面,张力也不好久待,不多时便告辞而出。
    张力和一直等在外面的高元良打了声招呼,便往家中走去。
    徐光启这条线算是搭上了,以后对自己帮助肯定很大。
    今天去的主要目的,也算是达到了,不过结果还是有些失望,出题之人是温大人,而不是徐大人。
    这温体仁也是崇祯朝的风云人物,后世也是上了奸臣传的。
    只是明末这些自诩为正人君子的东林党人,也不见得比温体仁强多少。
    恩科考试时间一天天临近,自己必须加快行动才行,这次无论如何也要考上,否则若晨那边……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