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绿色风暴》九十一章、银票加大棒[2]

大明绿色风暴最新章节目录
   付黄富贵给张子强家捎点银钱后,马队清晨出了碎石堡,向着最近的老羊口火墩赶去。
    老羊口火墩建在一处丘陵高地上,据守着甘肃镇通往碎石堡的要道,附近还有一个军屯,由百户徐海管辖;但是徐海一般住在碎石堡,只有春种、秋收时来上几趟。
    驻守火墩的旗官张子长,是张改则的外甥,虽然张安林来找过他,但他根本就不予理会,军纪事关身家性命,和火墩外的人来往密切是要醒杖的。
    再说了,张子长早前接到过千户所的军令,要他严密监视石关屯的动静,为此他还被藤草的毒刺给放倒过两回,哪能给得张安林好脸色看。
    当然,后来张改则一家去了石关屯,张子长也听说了,就是不知道过得咋样。
    当马队隆隆地赶到老羊口火墩时,张子长带着军士已经在火墩上等了很久了,见穿着鸳鸯战袄的一队马军过来,眯着眼看了好一会,还是不敢确定是不是新任的百户来了。
    直到马队拐上岔路,奔着他们的火墩而来,张子长这才整整皮甲,挎上腰刀,带领九名军士推开了火墩大门;剩下的一个军士还要待在火墩平台上,白天里瞭望是不许中断的。
    当马队在火墩前的坡下住脚,高处的张子长,和手下的弟兄一样,莫不是一个个目瞪口呆,他们被萧夜一行的行头给惊呆了。
    为首的肯定是西门百户,高头大马黑色披风,也可以理解,但是后面的亲卫可是一人双马,衣着干净利索全副武装,头戴铁盔,胸甲铁裙齐备,马背上托着鼓囊囊的行李,比起千户的亲卫也不多承让了。
    这大热的天,虽然亲卫们个个汗流浃背,但没一个人摘下铁盔,就凭这点,张子长就是一阵的眼晕。
    何为军纪,他算是开了眼了。
    最后面模样普通的马车,看样子就是百户的家属了,瞅了眼马车旁头发花白的老军,张子长高声喊道,“可是西门百户到了?”
    萧夜身边的小六子一催战马,上前答道,“正是我家西门百户,你们还不赶快上前见礼,”
    呼隆隆,张子长他们纷纷跑下土坡,翻身跪倒在萧夜马前,“职下老羊口火墩旗官张子长,见过百户大人,”
    手按腰刀的张子长,单膝跪地,后面的军士扶着手里的长枪,哦,是木柄铁尖的长枪,同样跪在地上,杂乱地喊着,“见过百户大人,”
    手按马颈,萧夜低头看看穿着破旧的张子长,眼神里闪过一丝疑惑,再看后面的军士,有的人身上五六个补丁,但浆洗的都很干净,遂沉声道,“起来吧,进去再说,”
    把亲卫留在外面,萧夜只带着小六子,跟随张子长进了火墩,这种用土砖垒砌,外包青砖的火墩,高有一丈五左右,里面的地方却是不小。
    一层是一圈土砖的房屋,里面住着军士的家属,还有一间仓库,最让萧夜难受的是,这里面竟然还有一个马圈,养着一匹干瘦的老马,马鞍子就挂在木栏上。马圈旁,是一个不大的水井。
    二层紧靠墩墙,是两间不大的房屋,一间是旗官休息的地方,兼做办公,木地板踩着格吱吱作响,在往上蹬木梯就到了高处的平台上,那里有火池可以点燃狼烟。
    另一间的一个武器库,里面墙上挂着几张满是灰尘的复合弓,弓弦都软了,铁箭的箭头满是锈迹,萧夜看了只是个摇头。
    房间里,张子长谨慎地验看过百户印信后,恭敬地递给小六子,冲着萧夜拱手谢罪,“职责所在,见谅,”
    “不错,行事不忘公,你是个好旗官,”萧夜靠在窗口,尽量不去闻墩里酸臭的味道。
    “但既然本官接手火墩管辖,你张子长就得把这里整利索了,乱七八糟的东西马上清出去,臭死了,”
    “是,属下晓得,”张子长老脸一热,低着脑袋应道,“大家伙都快一年没见到饷银,自然懒得打理,让百户笑话了,”
    “饷银?一年没发,”萧夜看看张子长,“那罗百户临走前,没有给大家讨要回来?”
    “他,千户所给的粮饷,他只能拿一半回来,巴结上司不拿点好处啊,给了粮食吃算好的了,”旁边的军士见旗官不语,忍不住插话道,“千户还得去给指挥使司打点呢,”
    “闭嘴,不许多话,”见军士把话说的远了,张子长赶忙打断,皮笑肉不笑地冲着萧夜一稽身,“百户别听他胡说,粗话当不得真,”
    说着话,一脚就把那个军士给踢下楼去了,看架势凶狠,实则是维护了这个家伙,要不然百户怪罪下来,打板子是难免了。
    军户们基本上都是租用军官的粮田,交过佃租后家里能吃的半饱,要是没了饷银,青黄不接时饿肚子是难免的。
    “没事,”萧夜轻笑着摆摆手,这种伎俩他见多了,也不深究,“你先去算算,他罗愈飞一共欠了你们多少饷银,本官先行垫付,回头自会找他讨要就是,”
    “啊,真的?”狐疑的张子长,见萧夜没有作假的意思,顿时跳了起来。
    大喜过望的张子长,赶忙腾腾地跑下楼,找到了一个会略算的军士,不一会就跑了上来,“百户,老羊口火墩一共十一人,欠饷六十三两,”
    “哦,本官给你一百两,剩下的去买点酒肉,算是请你们吃过上任席了,”萧夜笑着点点头,多了不敢说,百十两的银子他还真没看在眼里。
    把小六子留在墩里,萧夜出去透气了,梅儿和莉娜在外面和坤叔一起四下里转悠,他也过去凑热闹了。
    小六子按照百户事先安排,对名册清点人数后,把一张百两的黄家钱庄银票,交在了张子长手里。
    接着,开始召集众军士,宣读三遍军律,以后凡是违反了的军士,板子不打,但拉去石关屯开采几天矿石,可是有了人手。
    当然,犯事严重的自要送千户所镇抚官那里惩办。
    火墩内中央院子里,小六子读完了军律,对着张子长说道,“给你们五天时间,这里下次来再是这般的污秽,你这个旗官就做军士吧,其他军士也得罚饷一钱,第二次加倍,”
    “啊,这么多,”张子长一伙顿时就乱了,他们每人一月也就九钱的银子,减去粮食,能到手的不过三四钱,今年看情况粮食还的涨价。
    “对了,忘告诉你们了,”小六子把军律塞进怀里,搔搔发髻说道,“从本月起,除了千户所粮饷外,军士每人有一两半的饷银,旗官二两,”
    一千五百钱,两千钱,这两个沉甸甸的数字,把乱哄哄的军士们,唬的个个不敢乱说了,就连张子长也眼巴巴地看着小六子,生怕这个百户的亲卫队长在说笑。
    “这是百户给的战饷,你们要加紧训练,说不得哪天就被派去草原上了,”淡淡地说着,小六子确定了他的话不是开玩笑;当然,他们亲卫每月最少三两的饷银,他是不会说出去的,要不然这些穷军汉眼睛就更红了。
    接下来,一箱的罐头抬了进来,十把军弩和三百支短箭,一杆后装火/枪,交在了张子长的手里,小六子指派了一个亲卫,负责近期训练军士。
    百户的马队走了,张子长站在火墩平台上,羡慕地看着远去的队伍,乐呵呵地问着那个亲卫,“老哥,你看他们背上那裹着布条的东西,到底是啥,包的那么严实,”
    “火/枪啊,每人爱惜程度不同罢了,”亲卫摩挲着下巴上黑黑的胡子,嘴角一撇,那啥的步枪,自己连摸一下都不让,真是的。
    路过果子洼火墩,萧夜强忍着胃口的不适,进去看了看这帮子军士,果然旗官王大宁和张子长一样,也给新任百户诉苦。
    小六子奉百户令,照例替罗愈飞垫上了欠饷,罐头、军弩、火/枪,一样不少地在宣读了军律后,拿进了火墩。
    王大宁比张子长心眼多,拿到了银票和好处,对于小六子的要求一概应允,随即又让军士骑着唯一的战马,给百户带队到永和屯。
    下午日落前,马队赶到了永和屯,没有进附近的火墩,直接就开进了屯里的百户所。
    留守在屯里的司吏叫马贵,是个精瘦的中年人,接到军士通告后,赶忙带着几个军户到了屯门口,把萧夜一行迎进了屯里。
    百户所是一个土墙为砌的大院,后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演武场,长时间没人打理,荒草长得到了膝盖了。
    两进的院子,前院的房子被烧了大半,没法住人,左石陪着梅儿她们在后院收拾屋里,前院的亲卫们已经搭起了营房帐篷,布置了警戒哨,战马拉进了马圈里。
    见到了新百户,马贵黑瘦的老脸上,依旧是愁容满面,鞑子两次破了屯子,不但掠走了人口、粮食,就是屯墙也破烂的不像样,难怪罗愈飞急着调走呢。
    知道永和屯的遭遇,萧夜只能安慰一番马贵,让他先回去,明天陪自己在屯里走走,看过情况再说。
    也不知道消息传得这么快,晚上萧夜吃过饭后,正在院子里琢磨今后的事情,外面就有亲卫来报,永和屯火墩、交口火墩、西渠火墩的旗官来看望新上任的百户了。
    恭敬地给百户见过礼,三个战袄洗的发白的旗官,眼神灼热地看着萧夜,不用说,他们也听说了欠饷的事了。
    永和屯火墩旗官刘水安、交口火墩旗官张平福、西渠火墩的旗官王万全,都是厚墩墩的汉子,腰挎腰刀,脚蹬布鞋;大明边军此时的军力,还是相当厚重的,只不过有了萎靡的迹象。
    “好了,你们别看我,本官不过是代为垫付军士的饷银,回头要去找罗百户的,”萧夜本想多说点话,但交浅言深,不是好事,今后捻熟了自然就好说了。
    能被罗愈飞不客气地丢下,说明这些旗官不是罗愈飞亲近的人,能争取到自己麾下,萧夜不会拒之不理。
    既然敢于干掉蒋清桂,萧夜就已经生了外心,蒋杰还要等时机绑了来,问出谋害父亲的人,然后,他的脚步停不住了;一旦事泄,就算逃到草原深处,石关屯也要控制在自己手里,军士少了万万不成。
    永和屯百户所军士百人,鞑子进犯攻破屯墙时死伤三十多人,旗官死了一半,两个总旗阵亡,算得上是一个残破的百户所了。
    照例让小六子给三个旗官兑付银票,写好收条,萧夜把这五张白条还要拿到碎石堡,找罗愈飞说道说道,就是到了王千户那里也有理,要是不成就得拿矿料抵折,反正千户所里还有些好东西呢。
    第二天,小六子带着十个亲卫去了三个火墩,不但要宣读百户摘抄的大明军律,赠送炒面罐头,还要给他们配备武器,教授火器,萧夜手下的军士不能只有腰刀铁矛。
    有了银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