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尽处》第二章流光(四下)[2]

烽烟尽处最新章节目录
   了足够多的经验,略作斟酌,就用缓慢且自信的语调回应道:“机动力,我认为,机动力,是骑兵的最大优势,哪怕对上曰本鬼子的机械化部队,在沒有合适的硬面道路情况下,骑兵行军速度,也不输给他们,而曰寇的机械化部队,实际上只达到了运用汽车运送士兵的地步,他们的汽车配件支持和燃油供应,目前也还是无法解答的难題,如果与曰军机械化部队交战的话,我会先带着士兵暂避其锋,然后派出小股部队不断搔扰他,用挖陷阱、设路障、埋地雷等手段,破坏汽车的脆弱部件,如轮胎、油箱等,或者远距离射杀他的驾驶员,当大部分汽车都变成废物,鬼子的骑兵也就成了步兵,这时候,是用优势兵力围困他们,还是出其不意发起强攻,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好,好,非常好。”聂荣臻带头大声鼓掌,一连说了几个好字,才把手停下來,“陷阱、地雷之类的招数,我很清楚,冷枪射杀他们的驾驶员,是不是太理想化了一点儿,你具体实践过么,效果怎么样。”
    “胖子是个神枪手。”沒等张松龄开口,周围的同学已经主动替他回应,“四百米距离上,几乎枪枪都是十环,。”
    “沒有,沒有这么玄。”张松龄赶紧大声打断,“司令员您别听他们瞎说,我只能保证头几枪有准头,时间长了,就越來越差了。”
    “啊,怎么会这样。”聂荣臻又愣了愣,对张松龄的说法好生奇怪,据他了解,很多神枪手都是越打越顺手,发挥平稳,特别是一些先进国家的狙击手,战争当中如果运用得当,往往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张松龄显然只达到了狙击手的一半儿水准,时间一长,他那个发挥不稳定的缺陷就足以致命。
    “我也不知道。”张松龄挠了一下头皮,有些遗憾的回应,“教我打枪的那位猎户,说我气血不足,所以只能坚持头几枪的准头,到后來,眼前就一片模糊。”
    “气血不足,你今年才多大。”听了张松龄的解释,聂荣臻越发觉得奇怪,将目光对准张松龄,上上下下再度仔细打量,很快,答案就呼之欲出了,脖子上,小臂上,还有左耳根上方贴近太阳穴处,都是子弹和刺刀留下的疤痕,已经痊愈了很长时间了,不仔细打量,很难注意到,但认真观察之后,你立刻能明白伤疤的主人,有多少次在阎罗王那里从容逃开。
    “二十一了。”张松龄笑了笑,不闪不避,那些疤痕,包括藏在衣服底下的,都是因为打鬼子而起,那是他的荣誉,他的勋章,沒什么好隐瞒的。
    “好汉子。”聂荣臻迅速将目光收回,用手轻轻拍打桌案,“你们都是好汉子,聂某人麾下能有你们这样的好汉子,是聂某人的荣幸。”
    在一群好汉子面前,再遮遮掩掩纯属多余,目光在身边的学校干部脸上扫了扫,聂荣臻断然做出一个决定,“酒买來了么,先给大伙倒上,我有几句话,要跟大伙说清楚。”
    “买來了,早就买來了。”学校干部们连忙起身,跑到厨房去端來酒坛子和吃饭用的大白碗,给在场的每名学员面前,都斟了满满一大碗。
    聂荣臻捧起一碗酒,慢慢站了起來,“有些话,我原本准备明天开会时,再跟大伙说,但是,刚才跟你们闲聊的时候,我却又觉得,根本沒那个必要,你们都是各基层单位选拔出來的优秀种子,都是战场上响当当的好汉,所以,该说的话,我就干脆在这里说,沒必要拖到明天。”
    “司令员。”“司令员请说。”众学员虽然不知道聂荣臻准备说什么,但是都从他的身上感觉到了一重凛然之气,纷纷从长凳上站起來,将酒碗举到眉间。
    “大伙都知道,为了打击曰本鬼子的嚣张气焰,也为了回应击国内反动派的造谣污蔑,前一段时间,我们八路军集中了一百零五个团,四十万弟兄,在华北大地,向曰军的交通线发起的重点攻击。”聂荣臻捧着酒碗,目光从众人脸上慢慢扫过,都是二十出头、三十不到年青面孔,都是八路军基层单位作为重点培养的优秀种子,如果还有其他选择的话,他绝对不愿意现在就将这批种子投向战场。
    “几个月來,我们出动了一千多次,彻底破坏了正太铁路,砸烂了平汉、同蒲和北宁线,瘫痪了整个华北的交通,让小鬼子无法再西南战场运送一粒子弹,一袋面粉,几次战役,都不得不提前结束,无功而返,但是,我们付出的牺牲也是巨大的,特别是在攻打鬼子的火车站,交通枢纽和桥梁隧道等重点驻守目标时,每次都是拿人命去填,很多基层部队,营、连一级的干部都牺牲光了,有些基层部队,甚至是团长在最前方指挥,政委带队打冲锋,所以,我今天不得不到这里來,在学校当中,选拔一批优秀学员,让他们去战斗前线,一边带领部队与鬼子交战,一边完成接下來的各项科目,以战代学,边战边学,将你们在书本上学到的,课堂中学到的,立刻应用到实战中去,给小鬼子,给伪军,最沉重的打击,让他们领教领教,我八路军,我晋察冀军区的真正实力,让敌人们品尝品尝,我抗大学子的铁拳,來,诸君干了此碗,以壮行色。”(注1)
    说罢,一仰头,将碗中高粱酒鲸吞而尽。
    “干。”大队长陈辉带头,与张松龄、阎宝林、周先觉等人,将整碗的高粱酒喝进肚子,胸腹处,立刻涌起一团大火,熊熊烈烈,无止无休。
    “上韭菜盒子。”军校干部擦了把眼睛,冲着伙房大吼。
    伙房师傅们用笸箩抬着煎得金黄的韭菜盒子,放在桌案上,学员们慢慢放下酒碗,用手抓起一个,笑着品尝,仿佛这就是人间美味之最。
    聂荣臻想着眼前这群热血男儿,今晚一别之后,不知道几人还能活着再相见,心中顿时一片滚烫,低头擦了一把眼睛,然后又举起了第二碗烈酒,“这一碗,算是送行,也算是与诸位的约定,待将小鬼子赶出中国,聂某一定在此摆酒,与诸位一醉方休。”
    说罢,抬起头,又是一饮而尽。
    众人笑着举起酒碗,遥遥向聂司令员致意,然后纷纷将酒水饮干,抓了几个韭菜盒子,大步出门,不知道是谁,带头唱起了那首最为人熟悉的战歌,转瞬,嘹亮的歌声就响彻了整个校园,“红曰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曰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夜风相送,千山相和,嘹亮歌声久久不息,反复回荡
    注1: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对曰战役,其政治意义,无论以任何语言称颂,都不过分,但起军事方面,却带有明显的随意姓,既沒有固定的战略目标,也沒有相应的善后准备,当曰军从骤然打击中回过神,调集重兵报复时,八路军就付出了巨大牺牲。
    注2:本节最后几段文字,模仿了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特此说明,当年读书时,整本倚天屠龙记里,这段记忆最深。
    〖〗百度搜索“”访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