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降临梦境》正文卷第一百零二章我还没说题目呢

女神降临梦境最新章节目录
   “请……”
    吴导的话还没说完,人群中刷的举起了一只手。
    他定睛一看,是一个长得颇为帅气的小伙子。
    胸口的贴牌写着90组,伊诚。
    他对这个名字有点印象。
    但是没有想到真人比他想象中的好看不少。
    “我还没说问题是什么呢?”
    吴导被他逗笑了。
    “根据图中的数字猜一首诗,并且说出诗句。”伊诚面无表情地回答到。
    三个考官微微一愣。
    这题的原题其实只要说出诗名就可以了。
    还没有要求苛刻到他说的这个地步。
    “哈哈哈,说得很好。”吴导开心的笑了起来,这个同学比他想象中更有趣一些,“那么你开始作答吧。”
    “这是汉代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的《回夫家书》又名《怨郎诗》”
    伊诚回到到: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与对镜,心欲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
    听他背完,所有人都恍然大悟。
    这些人本身就是万里挑一的诗词达人,对卓文君的诗歌哪里有什么不知道的。
    对比刚才他说的,再看看题面,简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这首诗里面的数字跟题面的数字一一吻合起来。
    伊诚对这首诗印象深刻,也是因为它跟数学息息相关,他在背这首诗歌的时候如鱼得水。
    “卧槽,这谁知道,谁能知道?”一个诗友愤愤不平地说到。
    “这位诗友,请注意你的言辞。”考官给出提醒。
    “这是数学题还是文学题?”
    “对啊,谁能想到一串数字跟诗歌会有关联?”
    ……
    虽然众人抱怨,但是几位考官心里面非常清楚——
    主要是他们题目还没说完。
    如果大家知道这是要猜一首汉代数字诗,那么就一目了然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舒景老师微笑着作出回应,“我们的诗词其实不单单是为了抒写胸臆的,其中许多跟日常生活、跟历史跟经济跟农作、还有天文地理,哪怕是数学都息息相关。”
    “这道题目考察的就是大家能不能想到数字跟诗歌之间的联系。
    其实放眼整个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只有这一首诗歌把数字从1到10,十到百,百到千,千到万,全部串联起来,又运用数学规律巧妙地回环呼应。”
    舒景老师说到这里一脸陶醉,啧啧称奇。
    “不该想不到的啊。”
    “是啊……”
    听到老师这么一说,众人羞愧地地下了头。
    说起来,正如舒景老师所说,这首诗独一无二,巧妙运用数学把诗歌和情感蕴含其中,如果真的对诗词了解的话,应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哎,都是我们陷入误区了,第一反应是这不是文学而是数学。”
    “是啊是啊,潜意识里面把数学和文学割裂开了。”
    “果然,还是实力不济……”
    “要怪的话……”
    几个人把目光看向伊诚,有些话没有当面说出来。
    要怪只怪这个小子手太快了点。
    民国小姐姐对伊诚暗暗心惊——
    这个小子刚才的表现跟之前在候场室里面简直判若两人,她记得当时这个男生连很多基础的文化知识都不知道。
    这会儿突然一鸣惊人起来……
    不好,中了别人扮猪吃虎之计了。
    这一对腹黑男女,真的是可恶啊可恶。
    “好,”吴导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嘴角含笑说到,“既然刚才舒景老师说了卓文君的这首非常有名的数字诗,那么我送大家一道加试题,答对了算5分,答错了扣5分可好?”
    大家一听还有加试题,不免有点小激动起来。
    “老师,你尽管说。”
    一个十几岁的学生大声喊到。
    吴导一听别人叫老师就乐了。
    这就是上课上多了,导致见谁都是老师的结果。
    “嗯,还是延续刚才的话题,谁能说出另外一首包含从1到10的数字诗?”
    刷!
    伊诚的手又举了起来。
    吴导不想点他。
    毕竟这个家伙刚才已经赢了10分了,这5分题本意就是要送给别人的。
    但是——
    看了一圈,除了伊诚一枝独秀地高举着手,其他人都是沉默不语。
    过了十秒钟还是这个现状。
    吴导深吸一口气,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
    “好,你说吧。”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伊诚说完,总结到,“这是宋代邵雍写的《山村咏怀》”
    “啊啊啊~~”
    众人发出了悔恨又叫苦不迭的声音。
    这东西就在嘴边,就是死活想不起来。
    但是伊诚一说,他们就立刻都记起来了。
    一个六岁的小朋友到这里急得都眼眶泛泪,都快哭了。
    “我早说嘛,怎么到嘴边就是说不出来。”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像首歌,我每次到这里就鬼打墙。”
    “我刚才把释原妙的一二三四,四三二一都想起来了,却偏偏忘了这首山村咏怀。”
    ……
    “咳咳。”吴导咳嗽两声,尴尬地笑到,“大家多少有点紧张,难免会有些记不起来,这很正常。下面再努力就好了。”
    他安慰完,继续展示下一张图:
    图中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半部分是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图,非常简单的高中物理知识。
    上半部分画了鱼、龙、云雾和楼阁。
    海边站着一个戴着有两条长耳朵帽子的古人,凌空眺望着。
    图片展示了不到1秒中——
    伊诚举起了手。
    “怎么又是你?”众人的目光聚焦过来。
    “我还没说题目呢。”吴导有点难受。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但是在大气中形成了奇妙的折射现象,让我们能看到天空中的房子,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海市蜃楼现象。”
    伊诚快速说到。
    “所以呢?”吴导微笑着看着他。
    海市蜃楼没错,但是历史上写海市蜃楼的诗词这么多,你怎么确定是哪一首?
    秒记住爱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