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诅咒》第七部异域星空的守望者1我来,我见,我征服

群星诅咒最新章节目录
   群星诅咒第七部
    异域星空的守望者
    时间会冲淡一切,时间会证明一切,时间自有公断。
    我来,我见,我征服
    守望者号穿过虫洞后3小时
    好的,我们成功穿过虫洞了。由我来记录一下目前的状况吧,不知道这些记录能否有其他人能看到。麦克和赛维亚还在沉睡着,好在生命体征一切正常,一会儿就会醒来。
    但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解除赛维亚的所有控制权限,尤其是自毁按钮——好在它并不是一按下就发动的那种,而是会分辨是谁按下的它,这样赛维亚就没有毁掉空间站的能力了,至少这个手段不能。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很简单,我并不信任克隆人。
    ……
    这里的显示屏显示着两个时间:地球时间和我们穿过虫洞后的计时,之后我的记录会按照穿过虫洞后的计时来记述时间。
    找到了虫洞的位置,居然距离我们已经超过30万公里!这样能推断穿过虫洞的时候速度非常快,好在冬眠舱中有惰性气体帮助减少冲击力。AI告诉我所有的仪器都能没有受损,但在正式开始工作之前,需要等待它对这片星域完成探测,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一天——嗯,这里的一天。
    ……
    麦克醒了,他提醒我从旁边舱室的窗口能够看到一颗很明亮的天体,我观察后觉得那颗天体应该就是这片星域的恒星,或者说太阳。不得不说当我观察这个天体时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就好像从密涅瓦号上观测太阳的感觉一样——同样的大小、同样的明亮程度……难道我们距这颗太阳的距离接近木日距离?只是个猜测。麦克也有同样的看法,看来英雄所见略同。接下来就是等待AI的汇报了。
    ……
    赛维亚醒了,他只是呆滞地询问我们有什么工作要做。现在还不是忙碌的时候,所以我建议他可以先去读书或看电影消遣时间——反正这里有的是。他问我有没有推荐书目,我就让他读《三国演义》了。
    ……
    的探测结果出来了,我和麦克都猜对了,那颗明亮的天体就是一颗恒星,也是这片星域唯一的恒星。这颗恒星的质量、体积、表面温度等数据几乎就是我们熟知的那颗太阳的翻版,这也理所应当,黄矮星基本都是这个样子。以这颗恒星组成的太阳系包含了11颗行星,11颗卫星,10万多颗小行星,600余颗彗星。
    不知是巧合还是N星人刻意的打造,这11颗行星分别处于4个行星轨道上,麦克对照了这四个轨道的数据,就如同我们所熟悉的太阳系一样,几乎是复刻了金星轨道(2颗)、地球轨道(2颗)、火星轨道(3颗)和木星轨道(2颗),而且同轨道的行星不是存在于对位(2颗)就是处于圆周的三等分位(3颗),完美地做到了行星间互不干涉、互不影响。在人类所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内,还没有遇到过如此完美和精确的天体组合。同样神奇的还包括每颗行星都只有一颗卫星,这大概率是在模拟地球与月球的天体环境,还有每颗行星的自转时间、公转时间也基本和地球相吻合,难道这都是N星人的刻意打造?
    ……
    睡了一觉,感觉还算舒服。这是第一次在异域星空正常睡觉,并没有什么陌生的感觉,可能和提早适应了这个空间站有关系。
    麦克告诉我,AI对各个行星的进一步分析已经结束,让我去看看报告。不过这个时候AI提示我们现在正是进入第四层轨道的好机会,这样我们就可以像之前的密涅瓦号一样沿着外围轨道移动了,即使没有虫洞的引力作为牵引,守望者号也能够沿着轨道切线方向进入,然后成为这个轨道中的一员。麦克当然支持这一想法,我也一样。
    ……
    在AI执行入轨运行的同时,我阅读了关于11颗行星的分析报告。若不是亲眼看到这些分析结果,我或许真的会认为当初高洁对行星环境的担忧是杞人忧天。这些详细的数据显示11颗行星中,没有任何一颗符合人类直接殖民的条件,而主要的问题都出在一个方面上:自然环境。
    首先不得不承认这些数据当中有让人难以置信的部分:虽然11颗行星处于四条不同的轨道上,但这些行星的大气层对应不同程度的光照也有着不一样的组合搭配,保证了11颗行星的光辐射水平、温度、湿度尽可能与地球相同或相似。另外,11颗星球都有江河湖海的存在,无外乎是多和少的区别,数据上看和地球相比也大同小异。从这两点来说,N星人在模拟地球方面考虑得确实周到。
    但AI在分析的时候还是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那就是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但我认为这有可能是N星人缺少地球动植物基因信息造成的:在这11颗星球上,只存在非常低等级的植物,例如地衣,没有任何藻类。而更重要的,是这些星球上完全没有昆虫和动物的活动痕迹!这样的生态环境也就意味着它难以在外力影响下长时间维持,倘若人类贸然登陆殖民,那么迅速消耗的氧气和有机物会很难得到及时的补充,甚至在人类还未重新开始新的文明前,就已经因为大气、水土、食物等问题而举步维艰了。虽然我们有先进的科技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通过限制人口增长来规避风险,但彻底解决需要时间,很长很长的时间。
    幸运的是,我们提前来到了这里,发现了这个问题,手里还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胶囊系统”。
    ……
    的计算显示,“胶囊系统”完成一次造访11颗行星的时间,会根据行星运行和自身运行轨道的不同而或长或短,最短约4年即可完成一次,最长则需要7年。为了保证每次都要造访11颗行星,并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轨道调整,我们就将“胶囊系统”造访这些行星的周期设定为8年,“胶囊系统”从守望者号上出发,每过8年便完成一次旅程,然后回来补给维护,接着再开始下一次旅程……循环往复。在AI的协助下,这些原本十分复杂的工作竟然如此简单,我居然有一种“即使不需要我们过来,AI也会解决一切”的想法。
    唉,回不去了。永远回不去了。
    ……
    穿过虫洞后的第55天,根据AI计算,守望者号还有3天就将切入(第4层)轨道,会处在一个距离同轨道两颗行星相对等距的位置上,这样就能保证互不干扰。这段时间里我把11颗行星的资料又看了一遍,我按照大小给他们编了号,1号行星的大小差不多是地球的三分之二,11号行星大小也只达到了地球的四分之三,可以说在大小上控制得恰到好处。
    真是不敢相信,N粒子真的无所不能吗?我才想起来,我们身边应该已经充满N粒子了……是不是麦克可以用控制指令操控它们了?
    ……
    我猜对了!麦克用他知道的唯一控制指令成功让一张纸漂浮了一段时间!我们的空间站中也存在着N粒子!不过,这些N粒子应该不会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我还特别关注了那片“五维空间入口”的状况,它并没有因为N粒子散布周围而产生的什么变化,莫非需要特定的控制指令?哼,这不正是我们来这里要寻找的吗。
    ……
    赛维亚还在看书,他学得很快,和他的交谈中我得知他已经将中国古典和现代名著读完了,现在在读《鲁滨逊漂流记》等冒险类书籍,而且他还有在图书上画批的习惯,反观我真是把这个好习惯还给小学老师了。而麦克每天用电影打发时间,他这么安静刻板的人,不应该更适合去读书吗?
    我悄悄和麦克商量清除赛维亚记忆的事情,依照AI给出的信息,赛维亚必须每12年左右就要进入生存舱恢复身体,一旦超过了这个时间,他的身体就会加速衰老,致死都有可能。所以我和麦克商量,赛维亚每第10次进入生存舱的时候,就自动给他消除记忆,这也符合人类寿命极限。每当赛维亚的记忆重置时,培训工作的事情可以交由AI完成,因为我和麦克多半时间会在冬眠舱里面。
    ……
    好消息,刚刚AI显示我们已经进入轨道了,不出意外,“胶囊系统”可以出发了。不过它的第一步工作可不是“播种新生人类”,而是将11颗行星“地球化”,“胶囊”里面那些动物、植物、昆虫等生物的基因是完全必要的。天哪,不知道哪个魔鬼……不,哪个天才完善的“群星计划4.0”,为人类的未来想得真周到!
    计算出所有行星完成“地球化”的时间是1200年至1800年左右,那我们就从2000年之后正式开启“播种生命”的工作。唉,这算是浪费了2000年吗?对于地球那边,仅仅是不到9天而已。
    我告诉AI准备让“胶囊系统”启程去开始“地球化”的工作,还要去叫一下麦克。
    ……
    “胶囊系统”成功起航了!AI只利用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规划出了未来十次的轨道航线,更让人惊奇的是每次旅程造访11颗行星的顺序都是一样的!AI当过快递员吗?这确保了每颗行星都会在相隔8年左右的时间里观测到“胶囊系统”,说不定它会成为新生人类口中的彗星——当然,这是至少5000年以后的事情了。
    ……
    在正式进入冬眠舱抵达未来之前,我还想嘱咐赛维亚多去读书,少关心工作的事情,当然AI也可以帮我完成这些,算了,交给AI吧,因为下次见面赛维亚已经不认识我了,2000年中他的记忆会被重置16次,虽说残忍,好在他自己没有感觉。
    那么这次冬眠的时间就定在2000年后,一觉睡上这么长时间,真是想也没想过。
    对了,这是穿过虫洞后的第65天,对于地球那边过了多久呢?
    ——可能只有1分钟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