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续》第三十五章旧事

神雕续最新章节目录
   凝兮一意潜心练剑的档口,李居寿却在闲云居留了张字条,约凝兮次日傍晚禁林相见。凝兮暗忖:李居寿既知自己要在生辰之前习完玉女剑法,功课甚是吃紧,无要事必不致相扰。此番相邀,定是遇到了为难之事。不由心下甚是惦记。
    第二日特意早起了一个时辰用功以把晚间的时间空出来。
    待小龙女授课结束,便匆匆忙忙换了衣服潜出古墓。
    入了禁林,果见李居寿在禁林相侯。
    算来凝兮也月余未见李居寿。只觉李居寿又长得高了些。一身素色道袍裁剪得十分合体,越发衬得少年清俊挺拔。
    凝兮不由得脚下急奔几步,道:“李家哥哥,这月余也没见你,凝儿心中好生记挂。你这些日子可好?”
    李居寿见凝兮发梢水珠未干,滴在吹弹可破的肌肤上,忍不住用袖子替凝兮拭干了,埋怨道:“怎么不把头发在闲云居绞干了再出来。虽说现在天气暖和,受了凉也不是顽的。“
    凝兮心道自己每日睡那天下至寒之物寒玉床,哪里还有凉气奈何得了自己。却知李居寿是关心自己,也不多言,乖乖任由李居寿替自己拿帕子绞头发。
    又细细打量李居寿神情。见李居寿并无异样,依旧一派沉稳模样,温润如玉。不由心内奇怪,不知李居寿所约自己何事。
    李居寿动作轻柔地替凝兮绞着头发,又细细问过凝兮这月余的功课进度,所食所用。
    又讲了自己这些日子跟着居弘师兄,为大都来的贵人讲授青词道法。
    名义上李居寿是居弘的助讲。其实李居寿入门尚浅,不过是玉瑶真人借这个难得机会,令居弘给李居寿开开小灶。
    凝兮见玉瑶真人对李居寿如此看重,不由得十分替他欢喜。
    李居寿又道:“凝儿,你道那学青词的贵人是谁?”
    凝兮自然想不出,摇头道:“除了爹爹妈妈,我也只认得张掌教,你师傅,师兄,周师姐,秦师姐这几个人。”
    李居寿道:“我也没想到这般凑巧,那贵人竟是那日莫愁湖在你险险落水之际出手救了你的公子。”
    凝兮也甚是意外:“竟然这般凑巧。”忆及那少年盛世美颜若皎月清风,不由起了八卦之心道:“我见他一副矜贵模样,罗知县都对他毕恭毕敬,不知是什么来历?”
    李居寿道:“听居弘师兄说是大都一位王妃的内侄,姓萧。因姑母身体有恙特来全真教为姑母祈福的。”
    凝兮不意那俊秀公子竟这般大来头,不由替李居寿担心道:“这些贵人多是张扬跋扈,喜怒不定的。居寿哥哥,你和居弘师兄可要万事小心。”
    李居寿道:“萧公子聪敏好学,礼贤下士。兼之学识渊博,我和居弘师兄都甚是钦佩。这些日子虽说是居弘师兄在教他道法,其实反过来我和居弘师兄也受益良多。”
    李居寿虽然阴差阳错做了道士,但骨子里还是个出身良好的少爷。对同样出身良好的人有好感自不足为奇。
    连干练沉稳的居弘师兄也对那位公子赞誉有加,可见这公子并非骄横跋扈、不学无术之人。
    既然李居寿并不曾因为这位贵公子受委屈,凝兮便放下心来。凝兮穿越前是草根一枚。穿越后也不过是江湖草莽之女。自认和这种出身优越的高富帅难有交际。很快便将那点八卦之心抛诸脑后了。
    见李居寿迟迟不讲今日相约自己来意,忍不住出言问到:“居寿哥哥,你今日约凝儿出来,可是有甚么事情?”
    李居寿闻言沉默半响,方道:“原来那日保和堂疯疯癫癫的大师兄,口中的慧娘是我生母。
    凝兮愣了愣,方才反应过来李居寿的生母是李家那位年纪轻轻便过世了的如夫人。不由大吃一惊道:“怎的有如此凑巧之事?”
    李居寿也道:“正是,此事也委实太凑巧了些。从前听家父讲我那生母并非本地人士,家中人口单薄,并无亲朋故旧。怎的就无端端冒出这么个人来。”
    “只是我若还是从前光景,保不住别有用心之人假意攀亲有所图谋。我现在这般处境,自顾尚且不暇。却也不必多次一举。”
    见凝兮凝神不语,若有所思,李居寿索性自顾自说了下去。
    “他说自己是个孤儿,承蒙我生母的父亲收留,又教着他读书习字。待他只如亲生儿子一般。我娘便如他亲妹妹一般。我那外祖父虽并无功名在身,学问却是极好的。只是时运不济。因蒙古灭了大金,竟是十几年没再开科取士。因此也是灰了心,只一心栽培起弟子来。”
    “后来耶律楚材相公请用儒术选士,大汗下诏令断事官术忽斛与山西东路课税所长官刘中历诸路考试。以论及经义、词赋,分为三科,作三日程,专治一科,能兼者听,但以不失文义为中选。其中选者复其赋役,令与各处长官同署公事。”
    “他自觉功名有望,便狠心辞别了师傅师妹,进京一博。若果真得中,也算报了师恩。”
    “可叹造化弄人,未及开考,自己却一病不起险些丢了性命。”
    “幸得遇到了那位保和堂的许大夫。那位许大夫竟真是位御医。因当时他赁住的宅子就在许大夫家隔壁。当时房东担心他一病不起惹上麻烦,好说歹说求了许大夫出手才救了他一命。”
    “后来更不知怎地竟得了许大夫青目,收了他为徒。这些年来倒把许大夫的一身医术学了大半。”
    “谁知这一科后朝廷竟再未开科取士。渐渐地他也只得熄了热刺刺一颗心,不再想功名之事。”
    “他初到京城之时,与我那外公尚有书信来往。谁想他病好之后,竟与这边断了音信。”
    “他放心不下,多方着人打听,却听到我外公已过世,我亲娘远嫁到了重阳镇的消息。”
    “他怕失了我娘的因信,数年留在京师,只盼着我娘有只字片语传来。谁想竟是音信全无。”
    “后来许大夫因一事对太医院灰了心,告老还乡。他索性撺掇着师傅来这重阳镇坐馆。只盼着能见我娘一面。”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