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迷局》正文第三十三章冲破迷雾[2]

永徽迷局最新章节目录
   长长舒了一口气。
    “殿下,高某带你去的是太常伯的私宅。殿下千金贵体,自是要格外尊贵优容,太常伯已将闲散人等悉数驱除,只留了两个近身伺候的丫头,殿下只管放心。”
    樊宁三分真七分假地问道:“高主事,你口口声声喊我‘殿下’,好似对我的身份十分肯定,我想问问,这永徽五年里,收养孩子的又不是只有我师父,为何你就认定我是公主呢?”
    高敏粲然一笑,露出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现下不论高某说什么,殿下都是不会相信的。我能说的是,我们找殿下,并非这一两年的事,等到水落石出那一日,殿下便会知道,高某为了找你,费了多少功夫。”
    果然,见高敏如此嘴严,樊宁“嘁”了一声,偏头不再理会他。
    高敏依旧笑着,脑中却想起了数年前,初见樊宁的场景。那是三年前的正月十五,樊宁只有十四岁,穿得像个小道士,顶着风寒在终南山脚下,帮李淳风发散天官赐福的符纸,面颊和鼻尖皆冻得通红,一双桃花眼滴溜溜转,满是说不出的可爱娇憨。
    那时高敏刚刚确定,她应当就是安定公主,不敢上前去,却也生生在那里陪她站了一下午,晚上回家时双腿冻得僵直,几乎不能驰马。
    她永远不会知道,其后漫漫三年间,他时常去观星观附近看她,故而那日在辋川,他一眼就识破了“宁淳恭”正是他苦苦寻觅良久的樊宁。
    能这般近距离地看着她,简直如在梦中,但高敏也不敢看得太久,须臾便垂了眼,眸中带着几分少年人的怅惘,也不再说话,直至那车夫拉了缰绳驻了马,他方挑起车帘看向窗外,方说道:“殿下,我们到了,准备下车罢。”
    同在长安一片天下,一男子自望仙门入城,鬼鬼祟祟向西市走去。
    虽说心下有几分惴惴之感,但更多的则是欢喜。经过了小半年时间,从初秋到初春,弘文馆别院的案子终于尘埃落地,那女娃娃进了刑部大狱,他也终于能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酬劳。
    想到那笔钱,便好似得到了天下一般畅快,此人走路的脚步不自觉铿然了两分,嘴里哼着乐坊听来的歌调,双眼却不时环顾四周,看看是否有可疑之人跟着自己。
    那姓薛的小子实在惹人厌烦,含着金汤匙出生,分毫不懂民间疾苦,四下惹乱。但他也不得不承认,那小子着实聪明非常,竟靠着烧得七零八落的残墟,推断出个八九不离十来。
    但八九不离十,终究还是谬以千里,没有人证,那小子便只能看着那丫头被押往独柳下,砍掉她那颗漂亮的脑袋。此人啧啧两声,邪笑里带着两分可惜的意味,忽然间,他的笑容戛然而止,似是觉察到有个挑担樵夫模样之人,已跟了他两个道口,他赶忙放慢脚步,似是在找路,晃晃悠悠闪入了旁侧的小巷里。
    须臾间,那樵夫挑着柴快步走过,一眼也未看他,健步如飞地向售卖薪火的市场赶去。那人这才松了口气,晃晃脑袋活动活动筋骨,继续走向西市中约定的地点。
    谁知走了百余丈,他又觉得前面卖胡饼的摊贩时不时盯着他瞧,惹得他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待快到那胡饼摊前,那小贩霍地站起身,吓得他险些拔腿跑,却听那小贩只是寻常招呼:“这位客官,远道而来,来块胡饼尝尝罢?”
    “你怎的知道我是打远道来?”看出摊贩并无恶意,此人略松了口气,却依旧警觉。
    “客官穿着竹履,是下雨天用的,我们城里的地早就干了,我也是随口瞎猜。”
    是了,为了赶来此处赴约,昨夜下雨时他便出了门,走了大半天的光景,才终于进了长安城。这胡饼味美,从前他根本舍不得买,想到很快便会有花不完的银钱,此人抖抖摸出钱袋,咬牙道:“给我来一块。”
    那小贩忙接了银钱,用油纸包了一块焦酥喷香的油饼,递给了那人。那人重重咬了一口,舒坦地叹了一声,只觉先前那些年受过的苦楚不过是过眼云烟,此时的欢愉才是人生真谛。
    晃晃悠悠间,胡饼已悉数下肚,那人终于来到了约定之地,便是那西市胡人商店中的一间,他四下环顾无人,上前按照约定的节奏敲响了大门。
    很快的,内里传来了回应,乃是几下别样节奏的敲击,那人再回应几下,房门终于开了,一个身高九尺的胡人男子招呼他进门来,而后紧闭了房门,低声问道:“没被人发觉罢?”
    “怎会,我曾经也是别院的守卫长,哪里会那么不小心”,那人说着,伸出了手,赔笑道,“今日,是不是……”
    胡人方要回应,就听一阵敲门声传来,惊得这两人都立起了汗毛,胡人上前问道:“何人!”
    “送柴火的,阿娜尔娘子让我送到此地来。”
    胡人不耐烦道:“房门口就行了!”
    “可是”,樵夫将柴火撂在门旁,仍不肯走,“银钱还没结呢。”
    胡人无法,骂了一句娘,示意那人躲藏起来,将房门打开一条缝,才伸了手递出钱来,便被埋伏在一旁的武侯冲破了大门,不单有方才的樵夫,还有卖胡饼的摊贩,薛讷紧随其后走入店来,看着藏在桌下的内应笑道:“田老汉,几日不见,别来无恙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