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人生之民国纪事》正文卷第一百零三章心中的自由

奇异人生之民国纪事最新章节目录
   沈梦昔接到林惠雅的来信,信中说梁诚如主持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也参与了须弥台的花纹设计,并且参与了国徽的设计,来信中字里行间透着喜悦,连字迹都飞扬了起来,林惠雅告诉沈梦昔,新中国一切欣欣向荣,希望她可以回国效力。
    沈梦昔合信百感交集,她很想回国效力,但是又惧怕随后的各种运动。
    斟酌了一番,还是没有回信。只是将信给王守卿看了,然后好好的收好。
    ”他们夫妻的确是适合留在国内的,两个人又都是那么有才华。如果不是我,你应该也可以留在一流大学,和他们一样了。“王守卿说。
    沈梦昔摇摇头,“没有你,我也不适合留下。”
    王守卿还待说,沈梦昔便说“当初是我先来的美国,你若不跟来,大概在台湾做高官吧。”
    “不跟来,我大概会战死吧。”
    两人一阵沉默。
    为了转移话题,她翻看了一下王守卿手边的书,居然是《道德经》,甚至做了笔记。
    “咦?最近在看老子?”
    ”嘉瑜,如果当初希特勒或者姜委员长,看了这本书中的战争论、和平论、不战论就好了,局势就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呵,认同这类书的,根本不会发动战争,发动战争的,也根本不会看这类书,恐怕还会烧掉不许别人看呢。”
    “倒也是,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掠夺,他们怎么会认同无为,主张德仁呢。”
    夫妇两人接下来就《道德经》、《庄子》聊开去,原来,此时《道德经》已经有十二种英译本,九种徳译本了。
    “诚如的父亲对《老子》持怀疑态度,梁先生认为,老子的书是公元前300年某些人杜撰的。”
    “呵呵,每个人的思想都是有局限性的。戊戌变法成功的话,现在按照康先生的《大同书》所言,应该是全世界同一政府,无家族,无婚姻,男女同居不得超过一年,一年后就得换人。”
    “哈哈哈!”
    “哈哈什么,莫非你也想着换人?”沈梦昔危险地眯起眼睛。
    “嘉瑜,你就是看我太紧,我是君子,怎么会有那样龌龊的想法呢,只是笑笑而已。”沈梦昔时常强行吃醋一回,王守卿总是很受用的样子,即便都是五十多岁,依然乐此不疲。
    “哼,没有最好。不过,病了进养病院,老了进养老院,倒是不错。”
    “死了火葬,这条不容易接受。”
    “嗯,重视教育,发展生产,男女平等还是值得推崇的。”
    夫妻两人促膝而谈,来串门的韩香眉在门口瞧见,回头同丈夫悄声说“你看看,聊得来,睡得好,才是夫妻和睦最重要的因素。”
    章歆怀默默点头。
    不几日,章嘉森夫妇带着三个小的孩子来到旧金山,他一贯主张不战,主张德法相辅,这下王守卿有了倾谈对象,两人秉烛夜谈,时而大笑,时而大吵。
    章嘉森不满于国民党的一党独裁,反对马克思主义,提倡复兴儒学,他所有的主张都恰好踩在了节奏点之外,一直郁郁不得志,60岁无恒产,靠着稿费养活妻子和五个儿女。
    沈梦昔看着这个二哥,只能一声叹息。
    章嘉璈让二哥住进他家,沈梦昔说自己家人口少,不如住到她家,但是章嘉森还是选择了四弟家,妹妹家,到底是王家。
    沈梦昔摊手无奈地笑,住哪里还不都一样,离得这样近。
    她牵过侄子小哼的手,“走,到姑姑家吃好吃的去。”
    年11月,新中国废除妓院。
    年2月,新中国颁布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
    年5月1日,新中国颁布婚姻法,废除包办,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并保护妇女儿童合法利益。
    月底土改,3亿农民分得土地
    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大陆的驻军权被彻底取消。
    月,抗美援朝开始。
    而姜委员长那边,放弃了海南和舟山,力保台湾,并加紧军事训练和军工制造,努力实现“反攻大陆”。
    几家频频聚会,他们虽然身在大洋彼岸,但是内心还是关切着祖国的一切。
    随着大陆一项项法令的颁布,章家几兄弟的谈话中心已经完全转向了大陆,特别是土改,他们非常惊异于政府这样的举措,让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7亿亩土地和生产资料,这是多么大的决心和魄力啊。
    沈梦昔的平静生活有了改变,王守卿西点军校的校友联系上了他,再三邀请他去军校任教,沈梦昔持赞同意见,他不想王守卿遗憾,几年的田园生活,也获得了满足,于是将农庄全部托付给了章嘉森,带着田副官一家去了纽约。
    西点军校位于哈德逊河西岸,距离纽约80公里。
    他们住着一栋三层的别墅,离军校不远,房子周围有两亩地大小的空地,围上栅栏,开垦了屋后的土地,种上蔬菜果树,屋前种上鲜花。
    沈梦昔在一所大学教授德文,课程不多,每周有三天开车去上课,其余时间帮着韩珊妮带带孩子,或者侍弄一下菜园子。
    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沈梦昔二人一直没有入美国籍,安德鲁说可以帮忙,沈梦昔谢绝了。
    他们仍以中华民国公民的身份住在美国。
    年,韩珊妮生下了第三个女儿许嘉恬,得知还是女孩,几欲崩溃。
    沈梦昔将阿欢叫来,认真和他谈了几个小时,让他不要有压力,生男生女都是许家的孩子,没有必要执着于什么传宗接代。阿欢也意识到是自己的执念,给了妻子压力,回去后夫妻两人好好谈了一次,韩珊妮才算安心做了个月子。
    韩珊妮的身体一直不好,沈梦昔便将第三个孙女带在自己身边。
    韩珊妮舍不得,但自己又照顾不来,常常哭泣。
    六年后,韩珊妮终于生下一个男孩,喜极而泣。
    但身体更糟糕,依然不能照顾孩子,沈梦昔于是又将只有五斤的孙子许嘉承接了过来。58岁的时候,老两口重新开始照顾一个婴儿。
    对于这个没有什么心眼,喜怒完全形于色的儿媳,沈梦昔是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
    韩珊妮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工作,专心照顾丈夫和孩子。如今生了儿子,她觉得自己完成了责任。整个人放松了下来,对于婆婆的教育方法也不认同,认为她过于严苛,对孩子的教育不科学,还常常和娘家母亲和外人抱怨婆婆的强势。
    对于婆婆,她既敬又怕,有意见不敢当面提,如今还多了一丝丝嫉恨,她常常和丈夫感慨,自己一个年轻人的身体都不如婆婆的好,恐怕是活不过婆婆的。阿欢有些着恼,也很无奈。母亲对于他们的付出,他记得清清楚楚,出力出钱,没有怨言。但妻子因为生育,身体确实糟糕了很多,情绪也忧郁起来。他只能默默地在母亲和妻子之间做着调和。
    沈梦昔当然察觉到了这一切。
    年,沈梦昔60岁了,她决定退休。
    王守卿65岁,头发花白,但是重返军校的这些年,让他精神饱满,身体硬朗。
    沈梦昔把孙女孙子送回韩珊妮身边,最难带的两年熬过去了,孙子现在健康坚韧,活泼懂礼,两岁多的孩子,不哭不闹,会做简单的算术,会背诗词,后面再带就容易了。
    老两口登上了去欧洲的邮轮,两人第一站去了剑桥,那里是他们第一次相遇的地方。
    “幸会,这位小姐,请问您是中国人吗?”王守卿笑着问老妻。
    “是的。”沈梦昔也笑着伸出右手,“章嘉瑜,江苏宝山人。很高兴遇见你。”
    “那是同乡啊,江苏无锡王守卿,很高兴认识你。”
    两人哈哈一笑,深情相拥。
    半年后,阿欢接到母亲的信,信上说,他们周游了欧洲,拜访了昔日的朋友劳拉,还遇到了老朋友丹尼尔和弗兰克,他们已经决定在德国的维茨小镇定居,让他们夫妻好好过日子,不必操心她。随信寄了几张照片,康桥边、莱茵河畔、米兰大教堂前,沈梦昔神采飞扬,挽着王守卿的手臂,看着远方。
    四十多岁的阿欢,忍不住落下了眼泪。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