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第九章钥匙

混在1275最新章节目录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被人叫醒的时候,外头的天还没有亮起来,掀开厚厚的车帘子,一股带着咸味的冰冷海风,让他感到了不适,更让他不适的是眼前所看到的一切。
    很像是一个伐木场,到处都是砍倒的树身,地面还有许多露出来的木头桩子,似乎处于森林的边缘,里面有不少人正在工作,因为光线的原因,看不清有多少人,也看不清是些什么人。
    卡车上的囚犯依次下了车,自觉地在空地上排成一排,同行的都是曾经的军官,因此他们的动作整齐有秩序,一个穿着内务部边防军制服的年青男子让他们自己报了一遍数,数字对上之后,又拿着一个手电筒,挨个对着人检查。
    “你就是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
    他排在最后一个,当手电筒照上来的时候,眼睛都睁不开,不过还是尽量清楚地答道。
    “报告,我是号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
    “我是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上尉。”
    出人意料的是,对方合上花名册后,竟然向他伸出了手,这可让罗科索夫斯基有些不解,可他还是伸手与对方握了一下。
    其他的人解散之后被内务部的人带走了,他却被这个名叫谢列平的年青人带到一间木屋子里,屋里只点了一盏油灯,弥漫着一股木头的清香,他敢肯定这所屋子建成应该不到一个月。
    “我们的时间有限,就不浪费了,请问罗科索夫斯基,你是否愿意继续为祖国服务,哪怕是流血牺牲,献出自己的生命?”
    年青官员的脸在油灯下显得忽明忽暗,罗科索夫斯基有些犹豫地问道。
    “出了什么事?战争开始了。”
    “如你所见,帝國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苏维埃祖国从他出生开始,就一直处于敌视与包围当中,我的回答,是的,战争已经开始了。”
    “日本人?”
    “你愿意吗?”
    “我,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愿意为了伟大的祖国,战斗到最后一刻。”
    见他宣誓效忠,谢列平才将一张纸递到他的手上,罗科索夫斯基接过来一看,上面是一张临时征调的证明文件,有了这份文件,他的身份就从等待行刑的死囚犯,变成了戴罪立功的服刑人员。
    “签了字,我会宣布对你的任命。”
    罗科索夫斯基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谢列平将另一份文件交给他,这是一份正式的任命书,他被任命为第500步兵师的师长,军衔上校。
    “接到上级的命令,将从所有的劳动改造营中征召人员,在自愿的前提下组成作战部队,500师就是其中一支,你的人会在一周之内到齐,训练时间为三个月,三个月后补充武器弹药,准备开赴前线,罗科索夫斯基上校,能不能完成组织上交给你的任务?”
    “请放心,我一定会完成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
    “很好,接下来,我会配合你,完成一些必要的手续。”
    罗科索夫斯基没有想到,再次走出这间木屋的时候,他成为这个营地的最高负责人,当太阳渐渐升起,周围开始明亮起来,他才发现这里是一片河谷,营地的边上就是远东最大的河流阿穆尔河,同样的营地,沿岸一共有十多个,那也意味着,未来的三个月里,这里将会聚集十万以上的大军,他开始变得有些期待了,似乎连空气中的那股腥味,也变成了硝烟的味道,令人陶醉。
    离哈巴罗夫斯克市区280公里的阿穆尔河畔,有一座新兴的城市,建成还不到四年的时间,却已经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重工业城市,这里拥有远东最大的炼钢厂、机械制造厂、拖拉机厂和炼油厂,还有五年前开工建设完成的远东第一座飞机制造和装配厂。
    帕维尔.奥西波维奇.苏霍伊副总工程师走进共青城126厂的总装车间,里面一付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这个占地十二公倾的超大建筑呈细长型,除了顶上钢制的三角形穹顶,整个空间没有任何支撑柱,下面的工作面可以同时容纳十二架飞机同时作业,位于右侧的地轨,直接与配件仓库相连,可以源源不断地将生产好的配件根据出库单送到作业面,大大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此时,十二架巨大的机体,在技术工人们的不懈努力下渐渐成形,如果把这个过程拍成快速放映的胶片,很像是一群蚂蚁在爬上爬下。
    相对于人体而言,这可是个机身长15米,翼展达到21米,整机高达4米的大家伙。
    可惜,它是伊留申设计局的作品,型号DB-3,1938年型的中型轰炸机,一款中规中矩的工业产品,结实可靠,整体为半金属结构,必要时还可以提高木制部件的占比,以方便大批量生产,安装两台1000马力的M-87活塞式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可达400,实用升限将近9000米,航程3800公里。
    苏霍伊不无遗憾地想着,从著名的图波列夫设计局发配到远东,从一个后起之秀变成监工,唯一的好处就是避过了去年的那场风暴,要知道,如今包括图波列夫本人在内的整个设计局,几乎全都被投进了监狱中,而自己竟然因为这个可笑的原因幸免于难,真不知道是不是一件好事。
    做为远东最偏远的航空企业,共青城飞机制造厂的规模仅次于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这里的所有员工都来自于其他地区的支持,他们用了极大的毅力在建设动工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造出了第一架飞机,仅仅四年的时间,这里的生产线已经达到了月产四十架的生产速度,并且依旧处于产能扩张的上升期,得益于远东地区优质木材的蓄量,特别是用于机体的西伯利亚桦木,将整装生产放到这里,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苏联虽然有着辽阔的国土,可是铝资源却并不丰富,产量也大大落后于西方,因此木材成为了大量生产之下的无奈选择。
    “苏霍伊同志,苏霍伊同志。”
    听到叫喊声他转过身来,伊万诺夫工程师也是设计小组的一员,正匆匆跑进来。
    “怎么了?”
    “厂长请你去他的办公室,没有说什么事,不过我看在大楼外看到了蓝帽子。”
    伊万诺夫有些担心地说道,苏霍伊拍拍他的肩膀,该来的总会来,逃是逃不掉的,他制止了伊万诺夫的陪伴,万一自己有什么不测,再多连累一个人又没什么用。
    飞机厂的厂房为了达到设计要求至于能做到保质保量,包含了技术设计室在内的办公大楼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只有区区三层,刚到门口他就看到了几辆挂着内务部牌照的军车,而且都是大篷车,门口果然站着几名内务部士兵,也就是伊万诺夫嘴里的“蓝帽子”。
    “帕维尔.奥西波维奇,快进来。”
    厂长亲切的叫住他,办公室里还有几个人坐在沙发上,其中一个穿着军服,其余的都是灰白色的粗布衣服,每人的胸口上绣着一个数字编号,他的眼神一缩,那分明是囚服。
    “厂长同志,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厂里接到上级部门的通知,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我们厂将在目前的基础上扩大三倍产能,除了目前生产的DB-3,还将加入更多的机种,包括最新型的战斗机和强击机。”
    原来如此,他有些为难地说道:“要完成任务,需要更大的厂房,更多的原料供应,特别是发动机,更多的技术工人,还有工程师和有经验的生产管理人员。”
    “你的意见很对,所以他们来了。”
    厂长向边上一指,那位穿着制服的军官马上站起身,拿着一个文件夹走过来。
    “你需要的人手都在这里面,大约有五百到一千人可用,留下哪些人由你们自己决定,他们将在监督下劳动,没有工资,但是会有劳动保障。”
    厂长接过文件看也不看就递给了他,苏霍伊翻到第一页,眼神顿时不好使了。
    “托马舍维奇?是波利卡尔波夫设计局的托马舍维奇副总设计师吗,天哪,乌萨乔夫?他可是156厂的厂长,完全可以胜任新车间的车间主任,还有这么多工程师,我们只需要招收一些技校生,培训几个月,等到新的厂房和设备到位,马上就能投入生产,没问题厂长同志,别说三倍了,五倍也能完成,我可以全部留下来吗?”
    “当然,你可以组建一个新的设计局,祝贺你,苏霍伊总设计师同志。”
    苏霍伊喜出望外,他终于有机会成立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飞机设计局,这是多年以来的梦想,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那也意味着,总有一天,以苏打头的飞机会翱翔在苏联的天空中。
    内务部送来的,除了技术人员,还有三千多名劳力,在他们的驱使下,新厂房子扩建工程立刻展开,他们冒着严寒,在大雪纷飞中平整土地、开挖沟槽、铺设管道、深埋地基,同样的情形,也在各家机械厂、拖拉机厂、发动机厂等等军工企业上演,在公历新年到来的时候,整个远东都陷入了一种狂热当中,人们的热情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投入到生产建设当中,无偿劳动和劳动竞赛成为津津乐道的话题,强有力的体制在这种情况表现出无与伦比的爆发力,一条条公路、铁路、工厂、堑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远东各地出现,各处都变成了工地,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劳动者,在废寝忘食地工作着。
    在这种情况下,刘开放和他的护卫小组成为格格不入的存在,从哈巴罗夫斯克来到位于滨海边疆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这座远东最大的城市和海港,原因只有一个,这里距离日本本土最近。
    城区位于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上,西面是阿穆尔湾,东面是乌苏里湾,城中的最高点是海拔214米的奥尔利诺耶格涅兹多山,站在山顶上,可以眺望整个市区和海港,西伯利亚寒流带来的冷空气,将海水冻成了冰块,也将港口中停泊的舰艇牢牢地固定在泊位上,按照气候条件,在不施外力的作用下,要到明天四月才会完全解冻,当然了,如果想要出海并不是没有办法,比如说破冰船。
    刘开放并不是上来欣赏风景的,而是有重要的事情,在他的身后,女兵们分散开来,在各个高点警戒,他的身边只跟了三个人,一号沈云,八号王惠民和十号盛义真。
    “就是这里了,矮是矮了点,勉强先用着吧。”
    他在四周踩了一下,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