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美》正文卷第100章杏花雨(番外薛大才子的情仇)

天下第二美最新章节目录
   初春二月。
    京郊杏花林里,落英缤纷,游人如织。
    花朝节这日,因未婚女子都可出来踏青赏玩。来赏杏花的游客,尤其青年男子,足足多出几倍。
    偏午后阴云浅淡,下起濛濛细雨,游客败兴,纷纷退散。
    人渐少时,忽地来了位十二三岁的垂髫少年。
    一身白衣,碧眸如玉。
    在濛濛细雨中,寻了个僻静角落,拿着画夹,现场作画。周身飘飘然,竟有了几分薄雾缭绕的神仙气息。
    一群衣着华贵,驾鹰骑马,本欲回城的纨绔们,当即看得呆了。
    有那荤素不忌的,便想当场掳人。
    未料却给人拦住。
    “这小子姓薛,原是定国公之后。如今不过是个破落户,无甚可惧。却因能读书,小小年纪就得中秀才。得了徐太师的青眼,认下这门亲戚。真个弄回去,只怕有些麻烦。”
    众纨绔纷纷只道可惜。
    却有一人突发奇想,“这小子动不得,他家总有姐妹吧,弄一个回来作妾,兄弟们不也能……哈哈!”
    众纨绔大赞,齐齐推出一个人来。
    未几日,早已破落得跟平民一般无二的薛家,被人吱呀一声,推开两扇薄薄的木门。
    一个插金戴银的官媒,走到胡同里远近闻名的美人儿,薛家大姑娘的跟前。
    “……俗话说,宁做大家婢,不做穷人妻。如今又不是婢女,还是正经有名份的良妾,如何不依……知道你有志气,可你弟弟读书总得花钱吧?就算你们认下徐太师,但日常使费,莫非也能找上门去。就靠你做针线,他哪年才能熬出头……”
    薛大姑娘拿着绣棚,沉默了许久。
    又过了数日,白衣少年这日抽空,兴冲冲从书院临时赶回家报喜,却意外见到一乘粉色小轿,停在自家门前。
    薛大姑娘一如既往,温柔浅笑,“小弟,大姐就要嫁去过好日子了。是宁王之子,宗室之后呢,光聘银就足足给了三百两。”
    白衣少年震惊心痛,目眦欲裂,“那宁王之子是京城有名的纨绔,给那种人做妾,能得什么好?大姐,你是不是为了我,才答应这门亲事?真不用的!
    你瞧,我也可以挣钱了。我前些天画的那副杏花春雨图,足足卖了二两银子呢。将来,将来咱们总会越过越好的!”
    薛大姑娘看看弟弟颤抖着,捧在手心里的二两银子,轻轻抚着少年的头。
    “小弟长本事了,真好。可你那日为了画画,在雨中淋了半日,回来着了凉,请大夫抓药,都花了半两银子。且难受了几日,人吃了亏,又耽误了读书,往后再不可了。”
    “可你喜欢的,明明是胡同口的——”
    薛大姑娘笑掩了他的嘴,纤纤玉手,却是冰凉。
    “不过一个小木匠,能有什么前途?大姐这是为了我自己。自然,你若有出息,大姐也能更好。好了,不说了,吉时到了,大姐该走了。往后照顾好家里和自己,大姐等着你金榜题名,打马游街的那一天。”
    美丽的姑娘迤逦而去,只留下一个杏花浅淡的娇柔背影。
    妾室么,
    自然是不能穿正红的。
    但这样浅淡的杏花红,仿佛一阵轻风都能吹落的杏花红,大姐她,她真的能过得好吗?
    白衣少年,早已泪流满面。
    足足三年。
    在举人试时,考中解元的白衣少年,拿着喜报,他才第一次被允许走进宁王府的后门,在一棵桂花树下,见到了阔别三年的大姐。
    金桂飘香里,薛大姑娘依旧笑着,眉眼温柔。
    “小弟真厉害,考了第一呢!”
    少年忍着不去看,大姐厚厚脂粉掩盖下的风霜,和刻进眉目间的苍凉,同样笑着。
    “是呢,我还会尽力,进士试时也考第一。让大姐看着我金榜题名,打马游街。”
    薛大姑娘点头,“我等着小弟的好消息。行了,你走吧。拿去做几件好衣裳,别老穿得这么素。”
    她褪下手腕上的金镯,塞了过去。
    别人不明白,她却知道弟弟为什么一直穿白衣。
    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好看的颜色,全都穿不起。
    有颜色的,略洗几次就旧了,就得新做。只有白色,多洗几次也是不怕了。
    少年忍泪,“姐姐也要保重自己。”
    假装没看到姐姐瘦骨伶丁的手腕子,和那上面透出的那一点青淤紫痕。
    可刚转身走上甬道,有两个丫鬟模样的人,似是故意当着他面,嚼起舌根。
    “哟,薛姨娘,这回你弟弟争了气,小王爷应该不会再叫你去陪客了吧?”
    “但有几个客人很是喜欢你呢,每回上门必点的。”
    “还说薛姨娘你哭起来,尤其好看。那双绿眸,跟水润的翡翠一般……”
    薛大姑娘身形巨震,脸色煞白的急急抬头。
    就见自己的弟弟,白衣少年已肩背笔直,大步走远了。
    没有回头。
    薛大姑娘侥幸的想,他大概,没听见吧?
    但她却不知,自己的弟弟出了宁王府,便生生吐了一口鲜血!
    足足养了半个月。
    好在一年以后,宁王府给名声渐起的少年,捎来句话。
    薛姨娘,生了个儿子。
    少年去瞧,此时再来宁王府,总算能在偏厅,有个座儿了。
    薛大姑娘抱着大红色的襁褓,笑中有愁,“我原只愿是个女儿。谁知——”
    少年说,“就是男孩也不怕,舅舅会护着他的。”
    薛大姑娘又笑了。
    只是头一回,在弟弟面前,笑中有了几分泪。
    后来,只要少年想起笑中有泪的大姐,和那小猫似的小外甥,就更努力了。
    冬夏寒暑,寒窗苦读。
    说来轻松,但每一个字里,都深深刻着士子们不知多少岁月的艰辛努力。
    又是三年。
    本应科举的时候,却因先皇病重,拖延下来。
    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宗室子弟,被召进皇宫,一拔又一拔。
    先皇无子。
    这是真正一步登天的机会,但底下也藏着最深不见底的波谲云诡。
    群臣权贵人心惶惶,谁还惦记着科举?
    少年也没了这个心思。
    生怕身在宁王府的大姐和小外甥,也被卷进这场杀人不见血的纷争。
    却偏偏还是被卷了进去。
    那日,先皇又召了宗室子弟进宫,却要求他们带上家中的小孩子。
    于是小外甥,也被嫡母领了去。
    那日,先皇故意支开所有的宗室子弟,及成年的大孩子们,只留下一帮懵懂无知的幼童在跟前玩闹。
    听到先皇咳嗽,场中有一个小孩子,给先皇捧了碗温水过去。
    而回头,先皇就择定了继承人。
    正是这小孩子的亲爹。
    一个破落得跟薛家不相上下的宗室子弟。
    闵恒。
    倒水的小孩,自然就是如今的汉王殿下。
    大皇子,闵柏。
    其实要客观公正的分析,闵恒确实是当时最好的人选。
    先皇看中他的,是他的家境破落,爹娘早死,兄弟姐妹全无,人口单纯。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回头也不怕结党营私,对他留下的公主后妃们刻薄无礼。
    朝臣看中他的,是他的不学无术,却也无甚恶习,平凡普通,好拿捏揉搓。
    百姓们看中他的……
    百姓们看不看中他,有关系吗?
    至于说他靠脸刷到龙椅,实在是朝廷上下,集体放出的一个烟雾弹而已。
    毕竟,有个英俊体面的皇上,谁看了都顺眼。
    但如果没有那些先决条件,闵恒就是再英俊百倍,这龙椅也轮不到他坐。
    这道理,连当时的少年就能分析出来,可有些人,就偏偏不肯接受。
    譬如,宁王府。
    自小外甥入宫那日过后,宁王府就集体怪上了这个最小的孩子。
    明明跟闵柏差不多的年纪,为何别人知道倒水,你就跟个木头一样?
    蠢货!
    贱人生的,就是上不得台面!
    胡人的种,能有什么好的?
    本就生来孱弱的小外甥,连惊带吓,大病一场,身子越发不好了。
    ……
    从前,少年以为,自己只要够努力,就能护着姐姐和外甥。
    但其实,他的努力也是一把双刃剑。既保护了她们,也招来了更多的妒恨。
    少年没有办法,只能越发努力。
    先皇驾崩,新皇继位。来年开春时,总算加开恩科。
    少年踌躇满志,进士试中,如愿考到会元。
    只谁都没有料到,他这个原本呼声最高的状元,却是在殿试时,被爱惜羽毛的徐太师,一巴掌拍落了。
    甚至连前三甲都没有。
    而他当初,资助过薛慎什么呢?
    十两银子。
    在薛慎中了秀才之后,就给了十两银子。
    这便成了徐太师的慧眼识珠,人人夸赞。
    而深宅内院里的反扑,来得异常凶猛。
    不过是故意拖延了一夜,不给请大夫,小外甥就被一场普通的伤寒,夺去了性命。
    薛大姑娘伤心得一夜白头,绝望的抱着儿子小小的身体,吞金自尽了。
    熬了这么多年,她到底如杏花般,脆弱凋零。
    走时,只给弟弟留下了六个血写的字——
    “对不起,太苦了!”
    少年无法深究,温柔贤淑的大姐姐,这些年到底遭遇了什么苦难,才让她在最后,留下这样六个字。
    可到最后,她却还觉得对不起。
    她对不起谁呢?
    除了她自己,她明明谁都没有辜负过!
    使了点手段,少年把大姐和小外甥,葬进了自家坟地里。
    有先祖庇佑,有疼她们爱她们的至亲,她们在九泉之下,总可以过得没那么苦了吧?
    逝者已矣。
    但活着人,把血泪擦干,便要替她们讨一个公道。
    少年恨宁王府,恨徐太师,也恨那个倒水的孩子!
    如果不是他,
    如果他没有多事的去倒那一杯水——
    就算他还是今天的大皇子,但自己的小外甥,也许就不用死了。
    他活着,大姐不也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吗?
    所以,他跟闵柏,这辈子都好不了了。
    哪怕他再贤良,再英明,那也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