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龙三国》第四卷:惊雷第一百二十二章:学院成立

苍龙三国最新章节目录
   汉朝因为工具达不到,缺少翻、旋、免、松等土壤耕作措施。所以他们大都使用两地轮耕的技术,一块耕种时,另一块就闲置。
    当一块耕地的营养被耗尽后,这块耕地就被荒芜不用了。这对耕地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浪费。
    风翼准备推广“多粪肥田”技术,这项技术说白了就是用动物粪便,植物发酵后撒在农田中增加肥力。村内猪粪、人粪,草粪从来不缺。这项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始萌芽,《荀子》里就有相关论述。汉朝时期各地也都有推广,但是效果不佳,追其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农业工具达不到。
    第一,农肥一般来源于厕所、猪圈等地,运送这些农肥到田地里,需要板车,但是汉朝车是重要的身份象征,怎么能用来载粪呢?
    第二,就算把农肥用扁担箩筐挑到了地里,如何将其混杂在土壤中?这就需要牛耕翻土覆盖。而中央地区向来是稀少耕牛。汉朝的牛耕技术,使用的“二牛三夫”耕作法。即一犁杠置于牛肩,杠中间又系一竖杠与犁连接。耕地时一人牵牛,一人扶犁抄地,一人撒种,或不用人牵牛。地耕毕用木槌碎土。也只有富贵之家用的起了。
    所以,风翼就针对这两点下手。
    首先,征集木匠制造大量的独轮车。独轮车造型简单,一个人就能操作,一次性可以推送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价格便宜,风翼定价为1000文一辆,普通自耕农也能买的起。
    第二,暂停河津铁城中兵器制造,铁匠们大规模制造“铁犁”,以代替现在普遍使用的木犁和石犁。现在河津铁城建成的十座大型冶铁炉,每日产铁量达到了5000斤,按照一个犁头两斤铁,一个工匠一天造10个铁犁计算,两百铁匠一天就是两千个犁头,用铁4000斤。十天就能造出足够河东郡使用的铁犁。
    第三,让木匠制造曲辕犁,搭配铁犁头。这样可以使用“一牛一人耕作法”节省了人力的同时,增加了耕牛的使用效率。
    第四,号召军中将战马拿出来到民间帮忙耕种,四千匹战马进入民间,可以大大提高耕种的效率。
    至于说战马做挽马使用会不会掉膘,风翼不做考虑。匈奴战马并不是最好的战马,用做战马也只是权宜之计。风翼也没有期望自己的骑兵可以与匈奴骑兵直接碰撞,只要现在训练骑术,培养骑兵种子便可。
    第五,按照每匹10贯的价格,购买了1000匹劣质挽马,分给诸县用于农耕。
    独轮车、曲辕铁犁、挽马作为重要的农耕资源,百姓买不起的,可以租赁,秋收卖粮之后再偿还。
    在风翼有组织的农耕政策之下,河东郡秋收之后的秋播工作进展顺利。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收之后是秋播,秋播之后便是征税。
    今年河东是个丰收年,20县领地内亩产平均达到2石的产量,按照共有土地500万亩,休耕一半,也就是实际种地面积250万亩计算,就是500万石的收获。
    但这500万石能有多少被征收到官府呢?
    首先,河东八成的土地归世家大族所有,约有400万石,按照往年他们缴税的比例,十五税一,也才只有26万石。
    剩下两成土地归自耕农个人所有,约有100万石,按照往年缴税比例,四成赋税,也就是40万石。
    共计66万石。
    这样数据一对比就可以看出这世道多么不公平!明明世家大族占用八成的土地,交的土地税却比平民们还少!
    但这就是世家的特权,他们死扣着数百年的汉文帝提出的十五税一的条例不肯让步。反而步步紧逼,将那些自耕农的税率提高,通过逼迫他们破产的方式来获得更多土地。
    这种状况如果不得到改善,河东郡还是难以继续发展下去。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如果按照新颁布的“五等人制度”来计算。
    两成土地的自耕农中,一半没有变化,属于四等平民,依然缴税四成,那就是20万石。
    一半曾跟随风翼打仗获得过军功,获得三等国民称号,缴税两成,个别获得二等“武士”称号,那就是大约10万石。
    世家大族普遍读书识字,获得三等国民称号,缴税两成,个别在县衙为官,获得二等“文士”称号,算下来大约就是80万石。
    共计110万石。
    新政发布,不但提高了政府征缴税款,结构也更加合理。
    平民阶层想要降低税率,就得继续读书或参加军队,比起以前的苦日子,总算有了盼头。
    但世家大族对这个政策却非常不满,从原本的1/15,提高到现在的两成,也就是1/5的税率,提高了3倍,要多交50多万石的粮食,他们如何能够忍受!
    河东各县如今正暗潮汹涌,世家大族们都在暗中谋划着什么。
    风翼对此却不屑一顾,只要自己牢牢掌握军队,并迎合底层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五等人制度”就像是一道不可阻挡的车轮,哪个螳螂敢来阻挡,必定会被大势碾压的粉身碎骨。
    秋播之后就是征税。那时候就是图穷匕见的时候。
    如果能达到110万石的征税目标,对自己接下来的并州攻略会非常有帮助。毕竟当兵打仗,需要花费,需要吃粮。农业税向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头。
    特别是风翼还在河东郡废除了人头税的情况下,农业税显得更加重要。
    万石粮食价值多少呢?
    按照汉朝的计量单位,一升有四斤,三升为一斗(12斤),十升为一石(120斤)。
    一个普通士兵,在没有作战任务的情况下,一天需要吃粮2斤,一个月就是60斤。如果有作战任务,加上运输损耗增加一倍计算,就是120斤。
    古代的计量单位其实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一升就是一天的消耗量,士兵出征随身携带三天的军粮,就是一斗。
    一石粮食就是一个士兵一个月的消耗量。
    那么一个士兵一年就需要消耗12石粮食。
    按照风翼的计划,河东郡如今人口60万(包括从并州迁移来的5万难民),在不影响农耕的情况下,按照从二十人征调一人当兵的比例,最多也就是征兵3万。
    那么一年消耗粮食就是36万石。再预留半年余粮,那就是总计50万石左右。还剩下余粮60万石。
    这60万石粮食如果换算成钱币的话,河东郡一斗粮食6文钱,一石60文,总共有价值3.6万贯。
    如果把粮食卖到长安这样粮食短缺的地方,一斗粮食能买到600文的高价,一石就是6贯。如果卖给正在遭受蝗灾的吕布和曹操,一斛也就是一石粮食可以卖到50贯,还是有价无市。
    但风翼暂时不会这么做。粮食是乱世中的硬通货,资敌的行为做不得!除非利益大到让他心动。
    粮食就是大汉朝的货币锚。汉朝实行的也就是粮本位。用粮食来给物品定价格。
    长安和兖州粮价飞涨,造成的必然也就是当地货币的贬值,各种其他物价的飞涨,经济崩溃。
    所以,这60万石粮食风翼需要作为库存,就像是二十一世纪各国银行里的黄金一样。
    只有当百姓购买粮食的价格稳定,其他诸如食盐、铁器、布匹、肉食等物价才能稳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这60万石粮食就是用于平稳物价,供百姓花钱兑换的物质基础。
    当然,控制粮食外流也是重中之重,为避免一些不良商人从河东郡低价购买粮食,然后高价贩卖到其他地区。风翼已经给各关口的部队下达命令,凡是查获向境外运输粮食者,一律按资敌罪论处!粮食没收,人员收监罚劳役五年。
    如果将来征兵3万的话,军饷也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按照风翼的军饷标准,一个士兵一月军饷1贯,3万士兵每月军饷3万贯,如果发生战斗,发放奖励的话,每月的花费会加倍。
    风翼盘算了一下自己的财政来源,浦坂现在的煤炭生产扩大规模后每月能盈利五千贯;运城的食盐扩大规模后,每月能盈利一万五千贯;河津铁城建成的十座大型冶铁炉,每日产铁量达到了5000斤,一月盈利能达到一万贯。
    至于其他各县,除了农业税收,每县每月能贡献两百贯就算不错了。十七县一月收入总共才三千五百贯。
    这么算下来的话,如果不打仗,自己每月基本可以盈利八千五百贯左右。但是一旦打仗,立刻就是亏损状态。
    不过总的来说,河东郡的粮食和财政收入还算不错,有着良性发展。
    九月中旬,运城县飞白书院正式在城东挂牌成立。因为新书院房屋正在建设,目前挂牌的地方就是蔡琰姑娘所住的院落。而蔡琰和随从则搬到了府衙附近。
    “听说了吗,飞白书院已经开放了!”
    “真的?太好了。我等滞留运城十余日,等的就是今日啊,一同前去如何?”
    “早有此意,同去,同去!”
    运城之内集聚的数百学子听闻消息,纷纷前来书院求学。
    到了地点一看,那里早已挤满了人。只见一片宅院,门楣不高,被红色的绸缎包裹。
    书院门口有军兵维持秩序,军师徐庶、运城市长张羡,官府各佐吏,以及城内大族头面人物都来捧场。
    但最显眼的还是风翼和蔡琰两人。一个银甲白袍英挺俊朗,一个云衣清淡钟灵毓秀,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虽然经常听人说起风太守的故事,但真人还是第一次见到,真年轻啊!至于那个美貌的女子,想来一定就是名满天下的才女蔡琰姑娘吧,真漂亮啊!
    风翼看书院门口人来的不少了,便命人敲响大鼓,一阵大鼓敲完,风翼出面高声道:“本官乃是河东太守风翼,今日有幸召集诸位学子前来,乃是为了见证文坛一件幸事!那便是飞白书院的成立!”
    说完,和蔡琰一起拉下了门头上的红色绸缎。只见露出一道对联来。
    上联为:虽富贵不易其心,虽贫贱不移其行;
    下联为: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
    横批:飞白书院
    “好字!好联!”到来的学子看到门头上的对联琢磨一番之后,纷纷叫好。
    看到学子们反应热烈,风翼和蔡琰相视一笑。对联内容是风翼想的,文字是蔡琰写的。
    风翼接道:“飞白乃是当朝大儒蔡邕先生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