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无限逆袭》第二百七十五章魏千翔,复仇(二)

重生之无限逆袭最新章节目录
   《英雄》里面,两大主角,杀手无名的戏份要更多,但陈歌要演的却是始皇帝,因为始皇帝更需要演技,杀手无名只需要动作戏。
    为此,陈歌专门为始皇帝的人设写好了剧本。
    始皇帝。
    那个人很孤独。
    他杀了父亲,囚禁过母亲,杀了母亲的情人,杀了两个同母弟弟。
    他没有朋友。
    还有许多人想杀他,要杀他的人岂止一百万,可能有一千万。
    他是秦国的王。
    中国在东周时期分裂,经过春秋时代五百年,战国时代两百年。
    五百年加两百年都是混战,无数的小诸侯国混战。
    到秦王这一代,只剩下七个诸侯国:秦、赵、韩、魏、燕、齐、楚。
    秦国要统一另六个国家,所以秦国是六国的敌人。
    秦王是六国想杀的人。
    秦王是什麽样的人?
    有一个魏国人尉缭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是:「秦王为人,蜂高鼻头,猛禽胸脯,豺狼声音,缺少仁爱,而有虎狼之心,穷困的时候容易礼下於人,得志的时候也轻易吃人。」
    这个叫尉缭的家伙到秦国大骂了一通秦王,转身想逃跑,秦王非但不怪他,反而坚决将他拦下,请尉缭做了秦国大将。
    秦王是不是有毛病?不,他不得不这麽做。
    因为──他是秦王。你以为秦王好当吗?
    秦王曾经是一个苦孩儿。
    秦王的生身父亲叫吕不韦,母亲叫赵姬。
    吕不韦在历史中很有名,因为他发明了一句成语:「奇货可居。」
    当时吕不韦在赵国经商,低价买进货物,高价卖出,积累了千金家产。
    千金家产,大约一千斤铜币。多吗?吕不韦觉得一点都不多。吕不韦有更大的想法,他想找一件更大的货物,囤积起来,找机会卖一个惊世骇俗的价钱。
    吕不韦找到了吗?
    有一天,吕不韦在赵国见到一个年轻人,非常颓废,非常落泊,经常连马车都坐不起,但吕不韦眼睛一亮,「此人乃奇货可居也!」吕不韦说。
    此人叫子楚,是秦国的王孙,在赵国当人质。
    当时各国间经常打仗,流行交换人质,把国王的儿子或孙子送到敌国抵押,如果双方开战,便各自先杀对方人质。交换人质的本意是避免打仗,但战争实际上从未因此减少,而是白白断送了许多人质性命!
    一个人生下来,虽贵为王孙,却要被送去屠戮,你以为王孙好当吗?
    每个王,都生有一大堆子嗣,能够用来继承王位的只有一个,所以其它的不如废物利用,交给敌人。
    很残忍,但这就是政治。
    子楚就是这样一个废物。
    子楚没有王位继承权,被送来赵国。秦国和赵国几乎两叁年就要打一仗,因此在赵国人眼中,子楚迟早是要被杀的,谁也不理他。秦国也不理他,因为秦国也相信子楚迟早被杀,乾脆不送钱来给子楚用。子楚很颓废,很穷,每天找人借钱买酒,想喝了酒等死。
    但有一天,吕不韦来了。
    吕不韦直截了当说:「您是奇货,我想买。」
    子楚说:「怎麽买?」
    吕不韦说:「您不值钱,是因为没有被立为秦国继承人,我虽然不富裕,但愿意携全部家财到秦国跑一趟,贿赂他们,让他们立您为继承人。」
    吕不韦相信,没有什麽事是用钱办不到的。
    子楚也相信,高兴得有些不知所措,对吕不韦叩头:「如果您替我办成此事,我愿与您分享秦国。」
    吕不韦虽然是商人,但很铁血,立即去秦国散尽千金,慷慨游说。他办成了这件事,子楚被秘密立为继承人。
    吕不韦还剩一些钱,於是回赵国替子楚买了马车,又请子楚喝酒。
    子楚喝高兴了。
    子楚是废物,温饱思****,他一喝高兴,便想起自己有了马车,当了继承人,但身边还没有女人。
    吕不韦家里有的是漂亮女人。
    最漂亮的一个叫赵姬,是吕不韦的爱妾,能歌善舞。赵姬出来为丈夫和客人起舞。子楚喝得瘦脸红扑扑的,举着酒觚站起来对吕不韦说:「您对我太好了,我祝您长命百岁,」然後一指赵姬,「对不起,她好漂亮,我很喜欢!」子楚非常厚颜无耻。
    吕不韦怎麽办?
    吕不韦大怒!
    他按住剑,当即要斩杀子楚!吕不韦走南闯北做生意,有一手好剑法。
    但他突然冷静。
    因为,他已经把全部家产都投在这个色狼身上。
    没有人会斩杀自己的全部资产。
    除非他不是一个商人。
    於是吕不韦收怒而笑:「
    ***
    ,绕什麽弯子,你是奇货,想要就拿去。」
    子楚带赵姬上车离去,坐着吕不韦的马车,带走吕不韦的女人。子楚不知道,连吕不韦那种精明隐忍的性格,都藏在赵姬的肚子里。因为赵姬已经怀孕了。赵姬肚子愈来愈大,她没有告诉子楚这是谁的血脉。子楚真以为是自己搞出来的。
    怎麽可能呢?
    赵姬生下的,将是一个非常强悍精明隐忍冷血的儿子。
    比秦国历来的王都精明强悍,比秘密的亲生父亲吕不韦更隐忍冷血。
    那将是一个王。
    秦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王!
    二、王
    王是什麽?
    王是血统。
    如逢平凡年代,你生於王室,并被选为继承人,便有幸可以做王。
    若遇乱世,你也可以推翻其它的王,自己做王,那你就创立了王的血统。
    秦王在饮酒。
    饮酒的习惯,是他名义上的父亲子楚传下的。不过,秦王虽然很爱饮,但决不贪杯。因为还有另一种秘密的血统在约束他,他像亲生父亲吕不韦一样,大事不成,决不自我放纵。
    秦王在等。
    他在等召来的壮士无名。
    秦王知道,从高高的台阶走上来,要花许多时间。而且到了大殿外,还有一批紫衫宦官要搜身检查。秦王不会允许任何一个人带利器进来,连尖尖的指甲都不允许。
    所以宦官们大概还得替无名剪指甲。
    秦王还有时间,还可以想,他又饮了一口酒。
    他今天之所以饮酒,本来是要庆祝,但不知为何,心情突然有些忧郁。因为他想到了一个问题:
    王!
    在普通人看来,王代表了荣耀、威严、权势、享乐。
    可对秦王而言,王却意味着孤独、背叛、冷漠、苦干!
    很小的时候,还没有做王,他便尝到了孤独的滋味!
    那一年,他仅四岁,秦国与赵国开战,赵国要杀了他做人质的父亲子楚。
    子楚慌了,找吕不韦商量。吕不韦当然不会让这件奇货被杀。吕不韦决定花钱,拿六百金贿赂了看守,拿绳索坠下城墙,带子楚逃往秦国。这样两个父亲都跑掉了,只留下四岁的他和母亲赵姬。
    赵国人很愤怒,要杀了赵姬和他。赵姬四处哭诉,说儿子没有子楚的血统,无人相信。幸好赵姬娘家人出面求情,才留下母子俩一命。
    两个父亲杳无音讯,他和母亲在赵国呆了六年,尝尽白眼、嘲笑、屈辱,别的孩子骂他是野种。
    十岁那年,他突然和母亲被送回秦国,因为他被立为秦国继承人。秦国很强大,赵国人害怕了,不再敢扣留他。
    他头一次意识到「王」这个字的威力!
    十一岁,他父亲子楚登基,任吕不韦为相国,但子楚坐了不到叁年,便短命而死。
    他继位,那年十叁岁。吕不韦摄政。
    吕不韦投资十叁年,收获的季节彻底到了。吕不韦贵为文信侯,奴婢数万,拥有河南洛阳的十万户封地。
    岂止十万户,整个秦国都在吕不韦的统治之下,因为秦王是他的私生子,秦王叫他「仲父」。
    秦王的母亲赵姬,她一生奉献给两个男人:吕不韦和子楚,为他们生下秦国的王。她觉得收获的季节也到了。
    赵姬是女人,她想收获男人。
    她召见吕不韦,要吕不韦上她的床。吕不韦不敢违抗,因为这个女人已经是国母。她曾经是他的前妻,现在可以收回,但收回的方式有些奇怪,别人管这叫私通。
    相国与太后私通,秦国上下哗然。
    秦王很难堪,很屈辱。
    他已经听母亲说过,母亲床上的这位「仲父」其实是生父!
    但他不能对国民辩解,他还小,必须忍。
    吕不韦传给他善於隐忍的性格起作用了。
    知子莫过於父。吕不韦知道儿子忍耐的背後,还有一种被伤害的骄傲。一个人若是坐在王的位置,便会有这种骄傲。那不仅仅是血统,更是传统。秦王虽然没有真正的王室血统,但正在传统中一天天长大。骄傲是一种力量!吕不韦担心儿子成人後,力量会爆发出来!吕不韦已经老了,他何苦继续背着与太后私通的罪名呢?当年千金投资,收获得已经太多。
    於是吕不韦决定部分撤资,从太后那里撤资。
    他给太后推荐了一个「大阴人」,叫
    。
    ****很大,据说能使桐木车轮转动。
    太后接受了。
    这是个男人的世界,一直把她当玩物,当工具──利益工具、生育工具。她不过想要个真正属於她的男人。
    太后让
    以宦官身份进宫,封
    为长信侯,赐他数千奴婢,还为
    秘密生下两个男孩。
    与太后商议,要废掉秦王。
    秦王知道这一切,他哭了!
    他为自己忍受的屈辱、孤独、危险而哭!从四岁起,他就一直面对着这些。
    他为宫廷中的狡诈、阴暗、背叛而泣!
    他泣完而怒。
    他的怒很冷静。
    这一年,他二十二岁,初执大权。他迅速调集兵马,扑灭
    叛乱,斩
    ,诛
    叁族。他囚禁母亲於咸阳南宫,并杀掉了母亲和
    的私生子。
    他罢免生父吕不韦职位,叁年後,又判吕不韦流放。吕不韦叹息,知道儿子已不堪忍受流言了,这流言会动摇王位,於是吕不韦叹息着做最後一件事,饮鸠酒自杀。
    吕不韦一生苦心经营,以美酒始,以鸠酒终。
    吕不韦留下了一个王。
    这个王,是吕不韦血统与王室传统的奇特结合。
    而这两者,都将被发扬光大。
    秦王听到生父自杀,回後宫痛哭一场!
    此後,他就再没有眼泪了。已经没有什麽事情阻碍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