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第457章点了一把小火[2]

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过这些消息,又抓住了两名刺客,其中一名刺客受刑不过,jiāo待了此次刺杀的命令下达者。顺藤mō瓜,越抓越多,最终查明了一个事实,是丞相李斯泄漏了始皇帝微服出行的机密。
    李斯的属官中大多为关东人,其府上mén客也基本来自关东,而不少关东人就是借助李斯的显赫身份做掩护,暗中策划刺杀事件,尤其严重的是,他的属官中就有两位关东人参加了这次刺杀的谋划。
    公子腾和赵亥非常吃惊,匆忙进宫禀奏始皇帝。
    始皇帝知道李斯完了,无论用什么办法也保不住李斯了。这的确是个yīn谋,是摧毁李斯的yīn谋,但问题上,李斯因为失察自己犯下了错误,对手利用他的错误堂堂正正地击倒了他,如何拯救?
    帝国的左丞相府竟然成了刺杀帝国皇帝的谋划之所,帝国的左丞相竟然成了刺客的庇护者,这无论对中央还是对始皇帝来说,都是个莫大的讽刺,这个巴掌打得中央和始皇帝“鼻青脸肿”。
    =
    始皇帝下诏,罢免李斯,jiāo廷尉府审理,如果最终结果证明李斯及其家人并没有参与刺杀,李斯和家人的xìng命肯定可以保住。
    但是,好不容易抓到一个彻底击杀李斯的机会,他的政治对手们岂肯放过?
    以右丞相隗状为首的大秦本土贵族们当即对关东系展开了疯狂“攻击”。
    第一个遭到打击的就是郎中令méng嘉。
    méng嘉为了保住méng氏,不敢与大秦本土贵族公开对决,引咎请辞,告老归乡,离开了咸阳。
    代替méng嘉出任郎中令的是中尉卿公子成。
    始皇帝在这个风头上当然不会重用关东人,但也不愿用本土贵族,所以只能用宗室了。做为妥协,始皇帝答应了隗状的举荐,由前将军李信出任中尉卿一职。
    第二个遭到打击的就是内史卿茅桢。始皇帝在咸阳城遇刺,关东刺客云集京畿,做为京畿最高行政官长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内史卿茅桢是茅焦的儿子。茅桢迫不得已,引咎请辞。
    通武侯王贲出任内史卿。
    第三个遭到打击的就是李斯的子弟mén生。凡李斯一系的官员,不论官职高低,也不论在京还是供职地方,一律罢免。此举牵连到了整个关东系官员。
    丞相隗状再一次独揽相权,他在朝议上奏请始皇帝,凡关东系官员的任用必须慎重,以免重蹈覆辙,给大秦带来重大损失。这事实上就是要遏制和削弱关东系势力对朝政的影响。
    始皇帝颜面尽失,愤怒到了极致。
    一场未遂的刺杀,让他失去了méng嘉和李斯,失去了左膀右臂,失去了最为倚重的股肱之臣,也失去了为中央集权而冲锋陷阵的“斗士”。
    这是谁的yīn谋?谁要击杀李斯?谁要阻碍中央集权?
    无疑,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分封”贵族集团,就是以隗状为首的大秦本土豪mén贵族。
    始皇帝不能不反击,不能任由“分封”贵族集团掌控朝政。
    五月,南海王公子峤上奏,弹劾荆宛和江南两地官员,在调拨给岭南的粮食布帛等物资上以次充好,以劣代优,而且屡屡拖延克扣,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始皇帝当即下令彻查。
    一个月后,御史大夫赵亥上奏,弹劾以南郡太守隗藏为首的数名楚系官员贪赃枉法、徇sī舞弊、中饱sī囊,证据确凿,罪在不赦。
    统一至今,豪mén贵族对地方财富的掠夺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如果追究起来都算违法,一抓一大把。始皇帝迫于局势,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如果要打击对手,那这种事情就是最好的武器。
    紧接着,江南镇戍统率桓炀上奏,弹劾隗藏等官员植党营sī、图谋自立,而且牵连到了丞相隗状。
    始皇帝毫不犹豫,当即下诏命令丞相隗状回避,由太尉méng武、驷车庶长公子腾和御史大夫赵亥会同廷尉府联合审理此案。
    关东系官员乘机“反扑”,宗室和老秦人也落井下石,形势顿时一边倒。
    隗氏拼命挣扎,楚系更是全力搏杀,就连太子扶苏和皇后都出面声援,琴氏家主更是飞车赶奔北疆求援,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武烈王公子宝鼎却跑到塞外与匈奴人的大单于谈判去了。缺少了公子宝鼎的支援,隗氏在对手们的四面围攻之下,轰然倒塌。
    十月,始皇帝下诏,罢免丞相隗状,由御史大夫赵亥暂领丞相府。
    一年内罢免两位丞相,咸阳政局之动dàng,由此可见一斑。
    =
    =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