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第七十六章先期侦察

乱明最新章节目录
   “轰……”伴随着耀眼的闪亮,震耳yù聋的轰击声传来,武陟县永桥驿站的驿卒赵石板禁不住打了个寒噤。
    “娘的,都九月了,这雷凭地吓人!”赵石板不停地抱怨老天爷。
    暴雨噼里啪啦的敲打着瓦片,狂风不停地从屋缝里灌进来,让拥挤的人群感到丝丝的寒气。
    “nǎinǎi的,这破驿站连风雨都遮不住,武陟县搞什么嘛?”一个身携朴刀的低级武官破口大骂。
    他的骂声激起了大伙的共鸣,纷纷咒骂武陟县玩忽职守。
    “轰……”又是一声巨响传来。
    一个酸丁摇头晃脑,道:“九月平地起惊雷,恐怕不是好兆头……”
    人群身冷,听了这句话心更冷。
    六月,河南黄河决口,好歹没波及到武陟县,但是随之而来的干旱导致大片土地颗粒无收,武涉县的老百姓已经逃亡了一半,纷纷加入了丐帮,应用行乞这种血腥原始的办法逃避灾荒。
    “砰……砰……砰……”一声紧似一声的敲门声传来,赵石板立即开门。
    一阵狂风和雨滴忽的扑面而来,让众人禁不住皱眉。定睛一看,门外站着三个衣服湿透的落汤鸡,一文士带着两个仆人。
    一仆大声问道:“还有房间休息不?”
    赵石板向大厅怒了努嘴,道:“大厅里都挤满了人,哪里还有房间?能有位置站着避雨已经很不错啦!”
    赵石板一视同仁的态度却激怒的仆从,训斥道:“哪里的来的这么多废话!你赶紧想办法挤出一个房间来!”
    赵石板两手一摊,苦着脸道:“确实无法……”,然后指了指那个低级武官道:“连这位大人也只能坐在厅里。”
    “那武官算……”仆从正待大放厥词,却被文士打断了话,文士说道:“我们就在厅里避雨吧,也就一夜,有何关系?”
    说完,便带着两个仆从找了块还算干燥的墙角,席地而坐。
    纷闹声又响了起来,有的人拿出干粮,就着水咀嚼起来,甚至有的汉子尿急,就在墙边解决,也无人干涉。文士的两个仆从眉头紧皱,忍不住就要上前喝止,但被文士用眼神制止。
    低级武官显然对仆人未说完的话了然于胸,他也算沉得住气,待文士坐定后,方拿着几根柴火,七弯八拐的走到三人面前,对那仆人说道:“三位衣服湿透,用火烤烤方可,我这里有几根烂木头!”
    仆人又喜又愧,连声道不敢当,伸手去接柴火。
    哪想到武官翻手捏住他的手腕,巨大的手劲传送过去,让仆人哎哟一声惊叫,手头的柴火也掉在了地上。
    仆人的惊叫吸引了大伙,纷纷望向此处。
    武官弯腰捡起柴火,笑嘻嘻的说道:“哎,怎么就不领情咧,还扔掉我好心送来的柴火,哎!”
    众人纷纷大笑,虽然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何事,但都清楚那武官乃是寻机对仆人报复。
    只见那文士站起来,躬身道:“刚才小仆言语不当,还望将军海涵!”
    说完,拍了拍武官的肩膀,最后按在了武官的肩膀上。
    一股巨大的压力传来,毫不防备的武官趔趄了几步,方才站稳。他用惊疑不定的瞅着文士:哪里来的文士?力气凭地大?
    文士微笑道:“不为己甚,得饶人处且饶人。”
    武官恭敬的向文士躬身抱拳,也不说话,转身回到自己位置,不停的瞅着文士这个方向。哪想到文士就如没事人一般,盯着外面的雨幕发呆。
    雷声终于慢慢消逝,然而,狂风肆虐,暴雨越下越大,呼的一声,将一块摇摇yù坠的瓦片卷走,风雨兜头盖脸的侵入厅里的客人,惹起惊呼声一片。
    正在混乱之时,突然听到一群马匹的铃铛声,武官和文士霍地站起,望着铃铛声传来的方向惊疑不定。
    武官和文士突兀站起,吓了众人一跳,直愣愣的瞅着两人。
    两人反应相同,惺惺相惜的相视一笑,真可谓相逢一笑泯恩仇。
    武官和文士都从千军万马中杀出,直觉告诉他们,来的可能是贼寇!
    武涉县靠近乱成一锅粥的山西,贼寇的游骑经常肆掠此地。况且,如果不是贼寇,何人拥有这么多马匹,还要在狂风暴雨中赶路?
    武官的右手不由自主的按在了朴刀上,可文士只是站着,紧盯着门,神sè严峻!
    不多时,一阵敲门声响起,赵石板正准备去开门,文士喝道:“慢着!”
    赵石板吓得缩回了手,疑惑的看着文士。
    文士厉声问道:“门外是何人?”其声若洪钟,只让大厅里的众人耳朵嗡嗡作响。
    敲门声戛然而止,一人在门外叫道:“荆州客商吴天柱路过此地,特借宿一宿!”
    文士一听,果然是荆州口音,方才放下心来,命赵石板开门。
    门外站着十多人,牵着二十多匹马,浑身都已湿透,看着大厅挤满了人,也不着急进来。为首一人甚为伟岸,招手示意赵石板过来,掏出一些碎银子,递与赵石板,说道:“我们是荆州的客商,贩马至此,你去帮我们找一些上等马料。”
    赵石板放在手里颠了颠,约莫有一两左右,禁不住大喜,乐呵呵的将此人迎进大厅,带着其他人去拴马。
    此人进屋后,径直找了一块空地,坐在那里闭目养神。文士盯着此人,对这十多人的来历拿捏不定,山西不稳,这帮人居然敢贩马至此,莫非是想卖马给贼寇?文士有心想弄个明白,但想到自己仅仅三人,惹恼了这队人马,恐怕没有好果子吃,方放弃了这个打算。
    赵石板喂完马,还生了一堆火,给这群人烤衣服,他们也不客气,纷纷脱光上衣,安静的烘烤衣服。为首之人的右臂上赫然横着一条伤疤,胸口腹部的伤疤也不计其数,文士暗自心惊,莫非这人历过战阵?
    当文士兀自犹豫时,武官可没想这么多,他径直走上前去,拍了拍那条汉子的肩膀,问道:“兄弟,在哪里剿匪?”
    此人回头,瞅向武官,jīng光一闪而逝,笑道:“贩马为生,哪有本事去抵御贼寇?”
    这人正是周望,林纯鸿的都督府都督,兼任骠骑营指挥使。
    武官见周望不承认,也不生气,施施然的回到自己的位置,靠在墙边,准备睡觉。
    夜已深,困意袭来,众人都打着哈欠,慢慢的进入了梦乡……
    倾盆大雨肆虐了半夜,终于慢慢停歇,成为毛毛细雨,驿站中传来一阵阵的鼾声,席地而卧的旅人抓紧时间恢复着jīng力。
    “开门!开门……”巨大的敲门声夹杂着叫喊,惊醒了梦中人,众人无不惺忪着双眼盯着赵石板。
    赵石板嘟嘟囔囔的打开门,一个传驿挥舞着令牌,急叫道:“换马!换马!急脚递……”
    赵石板接过令牌查看了一眼,马上牵过传驿的马,急急忙忙的至驿站马厩换马。
    周望眼珠转了转,拿出一袋干粮,走近传驿,笑道:“哎,兄弟,辛苦了,这里有点干粮,吃点东西再走,再紧急的事情,也得吃点东西!”
    说完就将传驿往厅内拉扯。
    传驿一把抓过干粮,却不进屋,嚷道:“我没有时间,修武县被贼寇攻破了,耽误了时间是掉脑袋的事……”
    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上扔进了一块石头,大厅在短暂的沉静后一下子炸开了锅!
    “贼寇入河南了……”
    “完了……完了……”
    ……
    周望松开双手,暗思道:看来朱先生担心的事情终于出现了,贼寇中果然有能人,看出来由晋入豫是发展壮大的最好机会。
    周望走到自己人中间,小声吩咐道:“赶紧吃饱肚子,我们去修武县看看!”
    骑士们纷纷掏出水粮,胡吃海塞的往嘴里喂。
    “得……得……”的声音传来,正是传驿换过马之后,往开封府方向而去。
    随着传驿的离开,惊恐的人群纷纷南下,片刻之间,大厅里只剩下武官、文士主仆及周望等人。
    武官瞅着众人,哈哈大笑:“nǎinǎi的,老子倒要去看看修武的贼寇,难道你们也要去?”
    周望笑笑,回道:“怀庆府的李老板订购了马匹,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好歹要把马匹送到怀庆,就不去修武了!”
    武官微微失望,转头瞧向文士,文士神情相当严肃,说道:“在下也到修武看看。”
    武官大喜,浑不把昨夜的事情放在心上,说道:“那我们正好同路,一起走?”
    文士点了点头。
    原来周望等人受林纯鸿之令,先期抵达河南,重点查探晋豫交界处,务必了解清楚各股贼寇的活动情况,为即将到来的剿匪做好准备。那吴天柱乃松滋人士,早年干过边军,被林纯鸿招揽至麾下,任命为骠骑营第一哨哨将。
    上了官道之后,周望等人马匹众多,不停的换马赶路,不多时就把武官和文士甩在了后面。不说周望等人赶路,却说文士和武官催马疾奔一段时间后,怜惜马力,放缓了马速,缓缓行走。
    武官的嘴闲不住,禁不住说道:“在下京营五军营千总周遇吉,昨夜多有得罪,还望先生海涵!”说完,恭敬的抱了抱拳。
    文士笑道:“小仆有错在先,些许小事,还望将军不要挂怀!”
    武官听文士称呼他为将军,不好意思的说道:“什么将军啊,混口饭吃而已。哦对了,不知道先生怎么称呼?”
    文士顿了顿,说道:“宜兴卢象升。”
    武官大惊,双腿一软,几乎摔下马匹,用手指着文士道:“先生就是……就是……闻名天下的按察使卢建斗?”
    卢象升微笑道:“正是在下。”
    武官狠狠一拍大腿,叫道:“我说呢,一文士有如此大的力气,还敢只身亲赴修武,我早该想到是大人了……哎,我真笨!”
    卢象升道:“周千总胆气甚壮,也令在下佩服不已!”
    二人一路前行,不停的聊些话题,不知不觉离修武县越来越近。
    卢象升现为北直隶按察使,嗅觉敏锐的他认为河南乃大明之腹心,心忧贼寇入豫,忍不住微服前往晋豫交界处查探,而周遇吉到河南开封府公干,返程时,听闻贼寇入了河南,天生大胆和好事的他,忍不住想近处观察一下贼寇,毕竟,以后说不准会与贼寇真刀实枪的拼命。
    二人正聊得高兴,突然听闻前方得得的马蹄声不绝于耳,两人立即掏出弓箭,往前面张望。片刻之间,就看到周望等十余骑往这边疾行而来,后面有三十余骑紧追不舍。
    四人大惊,卢象升厉声道:“调转马头,避开锋芒!”
    蓄力已久的马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