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唐再续最新章节目录
“府库耗竭”。而在安史之乱的同时,全国的大小起义不断,南方有袁晁、方清等大规模的起义;北方的小股农民起义也层出不穷。加之藩镇割据混战,唐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统治政权随时有崩溃的可能。在此形势下,唐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最迫切的问题是解决财政来源。在制定新税制的过程中,他们看到自唐初实行的地税一直比较稳定。唐初除实行租庸调制外,还有两种附加税,即户税和地税。其中“地税”是指贞观二年(628年),唐政府命令天下州县建置义仓,规定王公以下的土地亩税二升,以备凶年。中宗以后,国家财政日益拮据,义仓存粮全部用作填补政府的亏空。就这样义仓粮成了国家的一项重要税收,连名称也改为“地税”。到天宝年间,地税和户税的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一定比重,成为向两税法过渡的先声。终于在德宗建中元年,宰相杨炎在户税和地税的基础上制定了两税法,在全国推行。
二、两税法内容
两税法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的内容。
“两税”之得名系由收税时分夏秋两次征收而来。“两税”之名也不是杨炎的独创,早在玄宗时就有文献记载,《唐会要·租税上》载:“天宝九载十一月敕,自今以后,天下两税,其诸色输纳,官典受一钱已上,并同枉法赃论。”这里的“两税”是指租庸调,与后来“两税法”的“两税”不同。杨炎只是引用“两税”的名称,“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公元780年,唐德宗李适即位,采纳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其具体内容如下:“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分析这段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两税法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收原则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杨炎制定的“量出制入”的税收原则,打破了从西周以来的“量入为出”的传统财政税收思想。“量出制入”就是根据国家的财政支出数,匡算财政收入总额,再分摊给各地,“赋于人”,意在限制滥征苛敛,减轻人民负担。在两税支出额制定时,“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旨在给统治集团制定一个税收的限额。
(二)征税对象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两税法以户税、地税为基础,不再区分住户和客户,所有“见居”人口都成为征税对象。对于不定居的商贾游贩,“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商税从此就被作为国家赋税的一个正常的组成部分,在财政制度和财政思想上被肯定下来。其他如皇亲国戚、官僚地主、衣冠形势户等也都成为纳税对象,不再享有免税特权。这充分说明两税法扩大了征税面。
(三)征税标准
“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租庸调是“丁身税制”,征收以人丁为本,而两税法则“舍丁税地”,“唯以资产为宗”,“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税额按照田亩和资产的多寡来确定。两税法是由地税和户税发展而来的,地税来源于土地,户税是按资产来确定,而土地依然是资产的主要内容。从理论上讲,这种“计资而税”的制度,较按人丁平均摊派的旧制度合理的多,对无地少地的居民较为公平。虽然划分户等中会出现高低偏差,但仍有一定依据,“以贫富为差”。两税法还特允“鳏寡孤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
(四)赋税的期限
“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两税法在纳税时间上规定“俗有不便者正之”的灵活性,一年分两次征收。征收时间明确,改变了过去征税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的状况。
(五)征收物品
两税法以前,作为正税的租庸调完全交纳实物,仅作为其补充的户税交纳铜钱。两税法完全以钱来作预算,用钱计定后,再折纳成实物。陆贽在谈到两税法时也说:“定税之数,皆计緡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货币经济发展要求财政交纳也以货币形式较为便利。两税征收采取这种手段也正反映了当时货币经济的发展状况。货币代替实物纳税是对租税制发展的一个推动。不过因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局限,两税法并没有完全摆脱谷粟等实物,而是“定税计钱,折钱纳物”。因此两税法的征收手段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又有时代的局限性。
(六)征收的税额及税率
两税法规定不分土户和客户,一律以定居为依据,至于行商则按三十分之一纳税。其税额的计算基础,是以大历十四年(779年)垦田总数所应交纳的钱谷总额分摊到个州县,按各户贫富等级征收。其中“田亩之税”部分,仍按上述规定由纳税人缴纳税额的标准。
(七)简化税制
“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两税以前,各种税种的征收时间、征课客体、征收次数均有不同。官府不断催收,人民不断交纳,双方均不胜其烦。两税法是合各种赋税为一体的税收制度。它以地税、户税为基础,把其他各种杂税吸收进来,统统以两税的形式来征收,所以王夫之称其为“法外之法,收入于法之中”。两税法时,规定“其比来征科色目,一切停罢”,“此外敛者,以枉法论”。
两税法中明确规定租、庸、杂徭等全部省掉,不再另行征收。纳税项目比以前减少,纳税时间明确集中,纳税手续简便易行,使唐代赋税的征收发生巨大的变化,故当时人说“天下便之”。即使人民的负担并未因此减轻,却可省去许多交纳催索的纷扰。
从以上可以看出,两税法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把土地作为封建政府征税的依据。地税,明显是履亩征税;户税,主要是依据资产(不含土地)来征收,而这与土地联系甚紧。地主占有的土地或林地越多,积聚的其他资产也就越多。所以从本质上讲,户税只是依据土地征税的变象。总之,无论是“地税”或“户税”都说明了土地已开始成为税收的主要依据。
换而言之,税制实现了从“丁身税制”到“舍丁税地”的转变。可以说,两税法开创了一个新的税制时代。以后各代丈量田亩制度的实行,则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税制。北宋熙宁五年王安石的变法中有一重要内容——方田均税法,清丈全国土地,将田地的亩数、主人姓名、土地肥瘠等级登记上册,并按照土质好坏分为五等,均等税额高低。这无疑是对履亩征税的完善。
到了明朝,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时,更是如此。张居正认为当时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豪民隐占田地,逃避赋税,“豪民有田不赋,贫民曲输为累”。为解决该问题他于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凡勋戚庄田、民田、职田、均屯田等,一律丈量。到万历九年,清查结果是,全国总计田亩数7,013,976顷,大大超过了明以前的税田总数。
清查丈量全国土地,这在两税法实行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要知道,汉光武刘秀在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曾下令“度田”,下了很大功夫,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而宋代以后清查土地却非常顺利,就是因为两税法实行以后都是以土地的好坏来确定税额的。
上述情况,影射了唐统治者在两税法的条例规定中充分注意了以土地为税收依据的精神。后来历代统治者丈量田亩制度的实行,又继续发扬了这一精神,这就使“舍丁税地”制逐渐确立和发展。
三、两税法的影响
两税法的制定及其颁布实行,是中国封建赋税制度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一变革,适应了当时封建土地关系的转变,对唐朝后期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从政治方面分析
首先,扩大了纳税面,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了。唐朝在实行租庸调制时,课户是主要纳税对象,那些皇亲国戚、有品级的官僚地主以及“孝子顺孙义夫节妇”都享有免税、免役的特权。而且贵族官僚庇荫着大批的客户,也不承担赋役。
两税法规定,不论主户客户和享受免税、免役特权的不课户以及不定居的商贩,都一律负担税收。唐朝政府为扩大纳税面以增加收入注意查核户口。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朝廷共清查出主户一百八十万户,客户一百三十万户,一律编入当地户籍。于是纳税户随之大量增加,从而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唐朝在租庸调制破坏以后,国家财政收入没有保障。两税法规定数额征收,实行统一的税制,使国家赋税收入在相当长时期内比较稳定,这对战乱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有利的。实行两税法后,政府财政收入每年达到三千万贯以上,比实行两税法前增加了一倍以上,这就改变了财政上长期窘困的状况。
其次,均平了纳税的负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两税法的征收,不再以丁、户为准,而是以资产、田亩来计算,“以贫富为差”。正如当时陆贽所说“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从法令规定上来看,这些是合理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土地是资产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所以当时诏令也承认“据地出税,天下皆同”。大中年间诏书也称,贵族、官僚、地主土地多,承担的税也相应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税集中在自耕农民身上的状况,并且由于停止了两税之外的苛敛,也缓和了当时已经尖锐的阶级矛盾。
再次,起到了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安史之乱后,中央统治力量大大削弱,地方割据势力滋长,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地方藩镇特别是河朔三镇“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严重地影响到国家的安定和统一。两税法消除了财政上的混乱,打击了大地主和地方藩镇割据势力,使中央经济力量得到加强。
据《旧唐书·杨炎传》记载,两税法实行以后,“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随后朝廷制定税收的
小说推荐
- 上古天师
- 【2019“玄幻王者”征文】参赛作品】王阳明是地质学大学生,赴往新疆昆仑山地质考察时挖到一柄拂尘却穿越到了上古世界。不喜欢打打杀杀但又要活得体面,于是他去了姜国,一路给人算命看风水,于是被推荐进入了姜国皇室做天师。看他瘦不禁风,却运筹帷幄,杀了他,敌国的人憎恶他。他相貌平平,却身边都是美女,宰了他,
- 难再续连载中
- 最新章:第31章千手佛相
- 校园弃少
- 【火爆免费新书】他是被父母抛弃,从小和爷爷奶奶长大的弃少。他是被未婚妻拒之门外,当成乞丐的穷光蛋。他是从山上下来的高手,他是晨阳中学的尖子生。他是十
- 再续战火已完本
- 最新章:第794章大结局[2]
- 校花狂少
- “铃铃…铃铃”又到了放晚学的时间,同学们像是自由的小鸟,雀跃地冲出教室,冲出学校的牢笼。等班上的同学都走光后,林枫才从座位上站起来,收拾好书包后,挂在了肩膀上。他的手心里,紧紧地捏着一个纸条。突然,他的眼睛看向了前面那个座位,眼神里流露出异样的光芒,微微有点失落,自言自语道“还有三个月,高中就要毕业
- 再续战火已完本
- 最新章:番外:刘梦婷篇
- 重生一世再续缘
- 这本书是关于重生的。前世,她猪油蒙了心,引狼入室,不仅家产被剥夺,未婚夫背叛,到结局还要承受剜心之痛!重生后,她誓要将自己身上所承受的痛,百倍千倍的加铸在仇人身上!你欲要我心,我必要你命!他初见她时,一脸嫌弃。却心不甘情不愿的救了她!从此,他的眼睛再也离不开她。他为她的坚强而着迷,他为她的遭遇而心碎
- 墨染莫愿已完本
- 最新章:正文第三百五十章大结局(二)
- 超级妖孽特种兵
- 【军事征文第一季·血染红旗战不休】参赛作品【免费精品】凌辰“敌人,躺着;美女,跪着”非洲魔王,强者归来,铸造一段热血军魂传奇
- 再续战火连载中
- 最新章:第349章会议
- 婉清,我们可不可再继续
- #自幼婉清就被议论是灾星降世,16岁那一年,父母因她而双双死于车祸,因此她也成为了抑郁症重度患者,于是姑姑接她去美国治疗,不料在美国也没有改变她是灾星的命运“你走,永远不要再让我看到你,若不是因为你,小凯怎么会变成这样”自从知道她是个灾星之后,柳淑珍就没有给过她好脸色“难道你听不懂阿姨说的话吗!让你
- 赵煜浵已完本
- 最新章:正文第205章大结局
- 再造三国之武侯续命
- 诸葛亮是个杰出的军事家,杜甫有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后世很多人以为其北伐失败便是不擅长军事,但其实古代众多名家都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予以肯定,不以成败论英雄。假如诸葛亮不死,绝对有机会一统天下,恢复大汉。本作正是一篇基于假想诸葛亮得以续命20年,金戈铁马再夺天下的热血故事。文章考究历史
- 汉之忠臣连载中
- 最新章:正文第五十章无声的表白
- 穿书后靠蹭东厂大佬气运值续命
- 双料影后江皎一朝穿书,成为了注定会死的炮灰女配。为了苟命,江皎决定:每日缠着东厂大佬蹭气运!生母早亡亲爹不疼?继母嫡妹刁难又如何?她有厂公在手,气运值嗖嗖上涨,翻身成为大女主!上京公子哥们都在惋惜,艳绝满上京的江四小姐偏偏嫁给了一个不能人事的太监!江皎也觉得自己压力很大,人人都说她嫁了谢逾是倒霉催的
- 薄荷子已完本
- 最新章:正文第425章大结局(下)[2]
- 再造混元
- 天演杀机,陆起龙蛇。万国林立,碎九鼎以夺气运,群雄并起,唯一人能得超脱。商白,出生于此末法年代,因缘际会,成为仙门中人。且看他如何力压群雄,踏上那唯一超脱之途,独承气运,再造混元
- 东篱秋已完本
- 最新章:征战异界新书《最强慈善系统》已发布,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