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之大中华》第三百四十章说怕也是不真实的

异时空之大中华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百四十章 说怕也是不真实的
    虽然俄国人觉得这个插曲是对自己的一个打击,但却未拒绝同舒伦堡开始讨论贷款协定。到了2月底,苏联外贸人民委员米高扬显然是很勉强地同意了向德国人提供原料,提供的数量只有德国人所要求的半数左右。但俄国人所要求的贷款数额则比德国人所愿意提供的要大,而且还提出了其他一些不可能被接受的要求。因此,在这个阶段又遇到了障碍。德国的经济专家们决定,纵然德国迫切需要俄国的原料,他们仍不得不放弃这笔交易,或者至少把谈判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这个决定是在斯大林于联共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说的第二天,即3月11日,由柏林外交部作出的。接着,俄国外交部生怕德国人不能心领神会,似乎也曾向舒伦堡暗示,这个演说只不过是作为一种政治姿态而已。但是,世界舞台上紧接着发生的下一个事件,就是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3月15日以后的一个多月里,德俄双方似乎谁也没有采取任何可以促进彼此更好谅解的新步骤。另一方面,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俄国人对西方国家的不满这时正在不断加深。斯大林3月10日的演说中所表达的那种俄国人论点——西方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使苏联同德国争吵——不但有人主张,而且还有事实为证,于是就更显得理直气壮了。
    4月15日,英法两国向李维诺夫提出了一项新的建议:要苏联公开宣告愿意援助任何抵抗侵略的国家。两天后,4月17日,苏联政府又朝德国的方向靠拢了一步。这一天,梅雷卡洛夫自出任大使以来第一次在柏林拜访了魏茨泽克。拜访的借口是打听俄国从捷克斯洛伐克的斯科达工厂订购的军用物资的交货问题,但梅雷卡洛夫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进而又讨论了俄德两国的一般关系。他说,苏联政府没有利用,也不打算利用德国和西方民主国家之间目前的紧张关系。意识形态的不同并不曾影响苏联和意大利保持正常的关系;因此,没有理由说俄德两国的关系就不应也如此;而且正常的关系还可能逐渐发展成更加密切的关系。三个星期后,在5月5日,施努雷告诉俄国代办阿斯塔霍夫说,俄国人同斯科达工厂签订的合同将会得到履行;但是当阿斯塔霍夫问到德国现在是否准备恢复已停顿了两个多月的关于贷款的谈判时,施努雷说德国仍在审查俄国在上一次接触中所提出的种种问题。于是阿斯塔霍夫便对施努雷进行试探,想知道莫洛托夫的任命会不会影响德国的对苏政策,并强调了莫洛托夫这个人物的重要性。阿斯塔霍夫说,莫洛托夫不是一位外交事务专家这一事实,对于未来的苏联外交政策是有重大意义的。这次会见后不出几天,希特勒就把施努雷和德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希尔格叫了去,要他们详细介绍俄国国内的形势。5月17日,阿斯塔霍夫向施努雷保证说,“德苏两国在外交政策方面并无冲突”,因而“没有理由相互敌视”。5月20日,舒伦堡根据柏林的指示,向莫洛托夫建议,现在就可以派施努雷来莫斯科同米高扬谈判贸易问题。然而莫洛托夫回答说,首先应为经济谈判建立好“政治基础”,双方政府都必须好好考虑如何做到这一点。莫洛托夫不愿把话说得更明确、“更具体”一些。正如舒伦堡指出的,“他的这种多少有些固执的态度是出名的”。第二天5月21日,魏茨泽克打电报给这位大使:“现在我们必须站稳脚步,等着瞧苏维埃俄国人是否会把话讲得更坦率些。”5月30日,阿斯塔霍夫在柏林外交都会晤了魏茨泽克,只笼统地讨论了政治缓和的可能性问题。舒伦堡随即接到通知说,希尔格现在可以“主动地”去同米高扬取得接触,并立即报告俄国人是否有任何重开贸易谈判的建议。5月31日,莫洛托夫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谈到了同德国重开经济谈判的可能性的问题,但是并没有立即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苏联政府从4月中旬到5月末的六周内就这样的迈出了若干谨慎地向德国靠拢但又不至于使自己陷入难以自拔的地位的步子;但与此同时,它也同英法政府进行了谈判。下面需要再讲一些关于这种三国谈判的经过情况。
    前面有关章节讲到1939年3月下半月和4月上半月期间英法同波兰和罗马尼亚进行谈判的经过时,已说明了英法政府在讨论建立对轴心国侵略的抵抗的这一阶段,为什么不得不同苏联政府保持一定距离的原因。当时,加强波兰和罗马尼亚力量的安排,似乎是西方国家的一项最紧迫议程,但波兰和罗马尼亚都拒绝参加任何有苏联参加的国际机构,也不愿接受使苏联有权派遣军队进入它们领土的任何安排。当4月中旬西方国家同苏联重开谈判时,这些障碍仍然是拦路虎。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其他许多障碍都一一被克服了,可是波兰人和罗马尼亚人的这种态度直到第三个星期仍然不变。这时,苏联政府便利用他们的这种态度作为借口,同西方国家中止了谈判。
    当英法向波兰、希腊和罗马尼亚提供保证的安排在取得进展的时候,英法两国政府在照顾到波兰和罗马尼亚政府的反对意见的同时,也曾考虑怎样才能更好地使苏联政府同它们试图建立的安全体系也挂起钩来。4月14日,即宣布向希腊和罗马尼亚提供保证的第二天,法英两国的外交部长分别向苏联政府驻巴黎和伦敦的代表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不同方案:博内交给苏里茨一份照会,建议签订一项三国协定,如果苏联或西方国家由于援助波兰或罗马尼亚而卷入对德战争,缔约各方应保证相互支援。而哈利法克斯向迈斯基提出的建议这一建议第二天由西兹更为正式地提交给李维诺夫,则要求苏联单方面作出承诺,宣布对于抵抗外来侵略的任何苏联的欧洲邻邦,在其愿意接受苏联的援助时,苏联都将给予援助。
    在这次会见时,迈斯基根据莫斯科的指示告诉哈利法克斯说,苏联政府考虑到英国对罗马尼亚提供保证,准备也参加援助罗马尼亚,但希望知道英国政府在以下两件事上的看法:“实现这种援助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和参与援助罗马尼亚的有关各国能起何种作用”。由于他得到的指示只适用于罗马尼亚,所以他也讲不出他的政府对于要它单方面发表声明的建议会有怎样的想法。第二天,李维诺夫“友好地倾听”了西兹就英国的建议向他所作的说明。但是到了16日,李维诺夫再次见到这位大使时却说,在正式作出答复之前,他的政府希望对于迈斯基向哈利法克斯所提出的问题能先有一个答复。在同意发表一项将会“使它盲目地承担义务”的声明之前,他的政府“想知道,到紧要关头时英国和其他国家准备走多远,以及期望从苏联那里得到些什么”。李维诺夫还表示了对波兰和罗马尼亚有很大的怀疑。从这次会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俄国接受英国的建议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事实上,第二天,17日,西兹就从李维诺夫那里收到了一份反建议,这项建议企图按其制订者的意图把英国要苏联单方面发表声明的建议同法国关于相互保证的建议结合起来。俄国人认为这样“在原则上是可以接受的”。俄国人建议缔结一项有效期为五年到十年并附有军事协定的三国公约。这项公约应规定,不仅在欧洲对缔约国任何一方进行侵略时应相互支援,而且还应“向位于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并与苏联接壤的东欧各国,在它们遭受侵略时提供包括军事性质的援助在内的”援助。苏联的建议还规定,英国政府应公开声明,它对波兰的保证只有在波兰遭受德国的侵略的情况下才适用;波兰-罗马尼亚联盟则应声明只有在波兰或罗马尼亚遭到来自任何方面的侵略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否则就是针对苏联的,应予以废除。
    如果后面这两条规定被接受的话,那么,立刻就会造成这样一种局面,即公开而又带有挑战性地把波兰和罗马尼亚拉进反德阵营,而这正是这两个国家极力要避免的;关于援助俄国邻邦的方案,则甚至会产生俄国实行军事占领的更可怕的前景这方案不同于英国的方案,它略去了“如果提出要求”就将提供援助的条款。而且,早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波罗的海地区的俄国各邻邦对于俄国向它们伸出的保证体系的厌恶程度,并不亚于波兰和罗马尼亚被迫成为俄国援助对象时所产生的厌恶。3月底,苏联政府曾通知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政府说,对它们国家的独立的威胁将被认为是影响苏联利益的事件,因此将要求由俄国进行干预。两国政府协商后于4月7日答复说,它们决心捍卫它们国家的独立和完整,抵抗来自任何方面的攻击,并将由它们自己来决定是否接受外国的援助。4月17日,在附有给予波罗的海各国以保证的条款的俄国方案交给英法两国政府之前,俄国愿向所有国家特别是它的邻国提供援助以反对侵略的广播已为这些邻国听到。结果,芬兰外交部长4月20日在赫尔辛基对英国公使说,芬兰政府对于俄国援助的建议感到气愤,如果正式提出来,他们将予以拒绝。
    俄国各邻邦在接受它援助的问题上所持的是如此明显的反对态度,这是接下来举行的六个星期的外交会谈中不能不考虑的一个因素。在法国和英国之间以及在这两个西方国家和苏联之间相互交换意见时,每一个政府心中主要考虑的事和它们的主要目标,多少还是明确地摆了出来——虽然俄国人习惯于把着重点换来换去并不时地引进新的论点,这就使得英国人和法国人对他们真正的目的和意图感到有点迷惑不解了。
    从俄国人所使用的论据,如李维诺夫和后来的莫洛托夫在莫斯科,迈斯基在伦敦,苏里茨在巴黎,以及俄国的报刊,可以推断俄国人的立场就是关心自身的安全,他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俄国人显然觉得,英国4月14日的建议是要他们承担新的义务,这可能是很艰巨的义务正如俄国人所觉察到的,有关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意味着他们无法避免地必须立即直接援助那些可能成为侵略的牺牲品的东欧国家,而且承担这种义务还可能给他们招来德国的直接进攻。他们担心这种进攻可能通过波罗的海国家来进行;他们也还记得在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曾签字断送掉他的国家的自由,连一个抵抗的机会都没有给它。难道不会出现波兰或罗马尼亚,或两个国家同时,在德国的软硬兼施面前让了步,从而没有进行使英法的保证实现所必需的那种抵抗?如果发生那种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