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第三百二十二章原来是自取其辱[2]

春秋小领主最新章节目录
   疏理了一下深衣上的玉佩,这才一板一眼,双臂举至齐眉,深鞠躬,用标准贵族强调行礼:“萎姓吕氏,公爵杵向,问候吴候。”
    晏婴这是欺负人。
    齐国是姜太公后裔,吕氏,齐景公名叫杵向,公爵。而吴国。按照晋国替吴国伪造的历史渊源,他们姬姓,是周太王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流浪到江南,自创的国度。最早叫自吴、工吴或攻吾。等到周朝建立,周武王封吴国为侯爵,这才让勾吴改名为“吴”国。
    比尊贵,齐国始祖是周武王的老师姜太公;比爵位。齐国是公爵。吴国是侯爵;比熟知贵族礼仪”余昧才从庆封那里获知了全套中原礼节,正感到学无止境呐,晏婴给他现场演示了一下标准版“炎黄礼仪”
    晏婴行的是诸侯之礼,是时臣竭见诸侯时当行的礼仪,不是葬见“王”的礼仪。
    春秋时代,两个人的便宜不能占,因为谁也不能从这两人身上占到便宜:一个是齐国晏婴;一个是郑国子产。小
    自命不凡的吴君余昧,本想利用刚学到的礼仪知识,难为一下能言善辩的齐使,结果自讨没趣,好不尴尬。但他仍不死心,便故意装作非常诚恳的样子,对晏婴说:“一国之君要想长久保持国威,守住疆土,该怎么办?”
    晏婴不加思索地答道:“先人民,后自己;先施惠,后责罚;强不欺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不以武力威胁别国国君,不以势众兼并他国。这是保持国威的正当办法。否则,国家就很危险了。”
    吴君余昧毕竟第一次接见中原大国的高官。心里有点怯场。晏婴说的冠冕堂皇,却处处与吴国现在实行的国策不相符,吴君不知道该如何挑刺一他其实没完全听懂晏婴的话,他从师庆封不久,中原语言,尤其是中原贵族语言那种隐晦。婉转,他还没学会,所以晏婴把他说愣了,他张嘴结舌,说不出答词来。
    其实,他只要反问一句,就可以让晏婴哑口无言你们齐国只这么强国的吗?你们齐国不以武力威胁别国国君,不以势众兼并他国吗?
    在这个春秋末世。谁都不清白,都别故集装凶
    可是晏婴就是来装的,依仗自己文化底蕴深厚,晏婴继续说:“《诗》云:哥馍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惟民之则把宏伟的规划审查制定,把远大的谋略宣告于众。尊敬的使用合适的礼节。让百姓效仿
    晏婴最后哪句话,意指吴国国君使用了不符合自己身份的礼节,要求外国使臣觐见。吴国没有阶级区分清楚,以后必将陷入内乱…但可惜,吴国国君听不懂这样的弯弯绕。
    被晏婴的滔治不绝斥的昏昏沉沉余昧。好不容易抓住一个空挡,赶紧问:“卿言甚佳,余昧受教了“你出使吴国,所为何来?”
    晏婴昂然回答:“外臣为吴国的强大而来!”
    “吴国怎么强大?,…哦,好像吴国现在已经很强大了,你们中原人无可奈何的楚国,现在被我们打得直喘气,我们吴国这样,算不算强大?”
    “不算…如齐袒公尊王攘夷,帅诸侯朝贡,这是一种强大;如晋国。自文公称霸一来屡次盟会天下,那时诸侯如果有纠纷,必然想到晋国会替我们伸冤。这是一种强大!如周武王举兵伐纣,建立大周,这是一种强大!”
    晏婴连续举了两位霸主、一位开创周国的“王”来表述强大的概念,这三位人物都是吴君余昧只能仰望的人物。余昧咽了一口吐沫:“盟会,,啊,我明白了,等到有一天,我也弄一场盟会。”晏婴马上问:“诸侯伐楚,吴君也参加了,如今盟誓台已经建好,晋国正在召集天下诸侯盟誓,吴国会参加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