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中霜色》正文第六十二回生死未卜

鞘中霜色最新章节目录
   却说陈文祺走后,秦森越想越觉得不妥,西门风及其“新附军”虽然是惊弓之鸟、落荒而逃,但毕竟他们人多势众,若动起手来,陈文祺孤掌难鸣,岂不危险之极?当下不敢怠慢,忙从神机营调集五百火枪手,亲自率领他们北出静州城,赶去策应陈文祺。
    追了不到半个时辰,来到一个三岔路口。秦森犹豫再三,不知该向何方。左路距离鞑靼人控制的阿拉善较近,右路通往鄂托克相对较远。按理说,殷风等人急于摆脱明军的追击,应该就近前去阿拉善,但途中必须借道凤凰城,极有可能与明军狭路相逢,因此风险较大。而去鄂托克路途遥远,中途会否遇见明军也未可知。秦森猜不透殷风会作如何选择,又怕耽误行程错过策应陈文祺的时机,便派出两个探子先行打探情况,自己则率领五百火枪手在原地等候。
    不多久,右路的探马匆匆返回禀报,前路发现“新附军”。
    秦森一听,忙命那个探子在此等候左路探马,随后领着火枪手打马向右路急驰。不过片刻,即与原路逃回的那些“新附军”士兵相遇。
    那些“新附军”士兵见到明军大队人马,生怕发生误会,不待明军开口,便纷纷丢掉手中的武器,举起双手喊道:“我们听从陈文祺将军的命令,愿回静州城弃暗投明。”
    “陈将军现在何处?为何不见回来?”秦森问道。
    一个“新附军”士兵转身朝来路一指,答道:“就在前面不远。他被西门风和他的两个师弟缠上了。”
    “西门风的师弟?知道叫什么名字吗?”秦森惊诧地问道。
    “他两个师弟叫邬云、嵇电。”
    秦森不听则已,一听此言大惊失色。看官早已知道,秦森就是沈清二字倒过来念的谐音。当年在黄州道上遭遇追杀,正是“二凶”邬云率领其师弟“三凶”靳雷、“五凶”鲍雨、“六凶”单雪以及锦衣卫亲军所千户梁德所为。“岭南八凶”的武功如何,沈清自然一清二楚。现在陈文祺遇上邬云、嵇电不说,还有西门风,而西门风既是邬云、嵇电的师兄,想必就是“首凶”殷风了。此三人的武功丝毫不比当年四人差,如此一来,陈文祺恐怕凶多吉少。
    沈清不敢多想,指着神机营中一个小军官说道:“你将马给他(那个答话的“新附军”士兵),然后带他们回静州城。”又朝那个答话的“新附军”士兵一挥手:“快,骑上马前面带路。”
    那个“新附军”士兵倒也敏捷,跃上马背,带领沈清向原路飞跑而去。
    又跑了大约二十里地,那个“新附军”士兵拉住马缰,放缓了脚步。
    “怎么不走?”沈清问道。
    “咦,不对呀,应该就是这个地方啊,怎么不见有人?”那个“新附军”士兵像回答又像自言自语地说道。
    沈清心里一紧,带着侥幸的口吻问道:“你确定就是这里?有没有记错?”
    “没错,就是这里。”那个“新附军”士兵跳下马,肯定地答道:“大人,您看,这里还有血迹。”
    此时虽然天色已晚,但视物还算清楚。沈清下马一看,果见地上有大片的血迹,而且脚印凌乱,野草被踩得东倒西歪。显然,这里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打斗。
    沈清将几个带兵的把总召集拢来,让他们带领本部士兵分头搜索,如发现情况鸣枪为号,其余人则迅速赶到鸣枪之地会合;如未发现情况,则以两个时辰为限,回到原地会合。
    两个时辰忽忽而过,临近子夜,各路搜索人马俱都返回原地,方圆几十里地没有发现陈文祺的踪迹。沈清心中着急,无奈人困马乏,加之黑暗视物不清,继续寻找只怕也是徒劳无功。
    考虑到发生这等大事要向夏尧禀报,而且此地距离凤凰城较近,沈清当下决定,派两名亲兵回静州城向陆完通报情况,其余人马随自己一道连夜赶回凤凰城。
    回到凤凰城将人马安置好之后,沈清不敢耽误时间,匆匆来到镇西兵马大元帅府,喝令值夜亲兵赶快叫醒夏总兵,说是秦森有急事求见。
    沈清虽然是参将,但多年以来是夏尧的左臂右膀,亲兵如何不知?今日沈清半夜要见大元帅,值夜亲兵不敢怠慢,急忙进内通报。
    夏尧急忙披衣下床,疾步来到厅堂。早已在此相候的沈清一见夏尧,连忙趋前一步,急促地说道:“夏叔,陈文祺失踪了。”
    “什么?你说什么?”夏尧大惊失色,下意识地问道。
    沈清以为他没听清楚,又重复一遍:“陈文祺不见了。”
    夏尧稳了稳神,对沈清说道:“不要急,慢慢说,陈文祺怎么不见了?”
    沈清如何不急,他将陈文祺失踪的前后经过简单地说了一遍。
    夏尧听后,半天没有出声。沈清焦急,催问道:“夏叔,您看怎么办?”
    夏尧缓缓说道:“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我看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被‘三凶’掳走,带去了鄂托克;二是且战且走,离开了第一打斗现场,然后可能逃脱。”
    沈清想了想,以为也只有这两种可能,便接着问道:“那咱们下步该怎么办?”
    夏尧思忖半晌,正要说话,忽听帘后传来啜泣的声音,便问了一句:“谁?”
    “夏爷爷,我大哥他……他怎么了?”门帘掀处,沈灵珊两眼通红走出来。
    虽然对沈灵珊的真实身份有些怀疑,夏尧其实在心里头已经将沈灵珊假想为沈清的亲生女儿。为了照顾她,夏尧让她搬进了总兵府,并派了一个与她年纪相若的丫鬟,一来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二来与她做个伴,免得她寂寞。沈灵珊虽然没有得到爹爹的讯息,但对夏尧有种说不出的亲近感,因此她也很乐意搬进府里居住。不过由于人地生疏,特别是陈文祺领兵南下之后,沈灵珊又感到异常寂寞。这天夜里,她在床上辗转反侧,一会儿想到爹爹到底是谁、现在何处;一会儿想起南去的大哥陈文祺,不知平安否;一会儿想起远在家乡的母亲和蕊珠,又勾起一丝思乡之情,久久不能成眠。朦胧中忽听秦森将军星夜回城,要见夏总兵。沈灵珊顿时睡意全无,秦将军回来了,大哥是否有音信?她连忙穿戴整齐,来到前厅,在门帘之后恰好听到大哥失踪的信息。本就伤感了半晚的她,一听大哥生死未卜,顿时伤心欲绝,虽然极力控制,仍不免悲伤落泪。
    沈清看到沈灵珊一副泫然欲泣的样子,舐犊之爱油然而生,但父女尚未相认,不好贸然抚慰,只把眼睛望着夏尧。
    “孩子,你怎么在这?怎地还没睡觉?”夏尧一时不知如何答复沈灵珊,只好岔开话题。
    “夏爷爷,我大哥他……”沈灵珊哽咽着说不下去,双手紧绞手中罗帕,眼泪不住地流淌。
    夏尧伸手拍了拍她的后背,安慰道:“孩子,你大哥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快去歇息吧,夏爷爷和秦将军商议一下如何去找你大哥。”
    “夏爷爷,大哥生死难测,叫我如何安歇?您就让我在这坐一会儿吧?”沈灵珊含着泪眼乞求地说道。
    沈清心里不忍,忙说道:“夏……总兵,您就答应她吧?”
    “好,你就留在这儿吧。别哭了,小心伤了身子。”夏尧拍了拍身旁一把椅子,让沈灵珊坐在自己身边,然后向沈清说道:“两种可能,我们都必须有应对措施。如果陈将军被‘三凶’所擒,肯定被他们带到鄂托克的右翼济农府,但殷风等人意在邀功请赏,在鄂托克作短暂停留后,必要前往汗廷。因此要尽快着人去鄂托克打探消息,我意……”
    不等夏尧说完,沈清连忙说道:“我去。”
    “你?不行。”夏尧摇摇头。
    “为何不行?莫非您虑我武功低微,怕耽误大事?但现在总兵府将领尽遣于外,我是不二人选啊。”沈清急道。
    “秦将军别想多了,老夫不是那个意思。你还有其他事情要办。”
    “夏爷爷,我去。”沈灵珊站起身说道。
    未等夏尧开口,沈清连连摇手,说道:“不行,不行,你一个……一个……”
    不等沈清说完,夏尧说道:“你们都别争了,我有两个最佳人选哩。”
    “是谁?”沈清、沈灵珊同声问道。
    “陈将军不是有两个师兄在凤凰城吗?”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他俩?”沈清一拍后脑,说道:“黎壮士还与陈将军一道去过鄂托克,情况熟悉,而且语言也没有障碍,的确是上佳人选。”
    “来呀,速去驿馆请黎远、任思二位来总兵府。”
    “是。”值夜亲兵答应一声,快步出了总兵府。
    很快,黎远、任思跟着值夜亲兵来到总兵府,两人均是睡眼惺忪。
    “扰了二位壮士的清梦,还请海涵。”夏尧一边让座,一边抱歉地说道。
    “大人不必客气。大人夤夜约见我俩,想必有什么大事,请大人直说。”黎远说道。
    “的确是大事,而且还须请二位壮士相助。秦将军,你与二位壮士说说。”夏尧凝重地说道。
    沈清将陈文祺失踪的前后经过向两人说了一遍。
    “什么?陈师弟被‘岭南八凶’掳去了?”任思吃惊地问道。
    “应该是这样,不过,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因此,我们想尽快地查清楚这件事情。”沈清补充说道。
    “我明白了,大人是想我俩去鄂托克一趟?”黎远望着夏尧说道。
    “正有此意。不过,这事还得两位壮士自己决定,若是不方便的话,我们另想办法。”夏尧委婉地说道。
    “大人请勿过谦,别说这是大人重托,就凭我们是师兄弟的关系,我俩也是责无旁贷。”
    “两位壮士能去,自然最好不过。那就明早启程?”
    “不,事情紧急,我俩连夜就走。”黎远果断地说道。
    夏尧一听大喜,说道:“那就辛苦两位了。秦将军,快去给两位壮士准备两匹好马。”
    “是。”
    “夏爷爷,我也要去。”一旁的沈灵珊这时站起来,向夏尧恳求道。
    “小孩子家就别添乱了,我们就在府里等候黎壮士他们的消息吧。”夏尧温言说道。
    黎远走到沈灵珊面前,对她说道:“杨公子请放心,我们一定打探到陈师弟的下落,尽快赶回凤凰城。”
    沈灵珊也知道自己去会成为黎、任两人的累赘,便不再坚持。
    黎远、任思走后,夏尧、沈清两人又计议多时,最后认为虽然陈文祺被掳的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