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中霜色》正文第六十九回烈女殉节[3]

鞘中霜色最新章节目录
   朝律法规定,任何刑名案件,必须经过朝廷三法司稽查复审,才能最后决定刑罚。因此,翁大人的确没有判定‘斩立决’的权力,请各位父老乡亲理解。”
    陈文祺这一说,原本面如死灰的刁辊父子和郑方达,犹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顿时神气起来。而门外那些百姓则不乐意了,纷纷起哄,有人高声问道:“你是什么人?为何庇护恶人?县太爷断案,关你何事?”
    陈文祺不急不恼,微笑着说道:“我是何人不重要,重要的是翁大人如果要判人犯斩立决,他便要成为下一个人犯。难道诸位忍心眼看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面临牢狱之灾吗?”
    众人一听,均面面相觑,心想要做个好官着实不易。也有人犹不甘心,问道:“难道说,就任凭这些恶人逍遥法外不成?”
    “在下只是说本朝律法规定了相应的程序,并非说这几个恶人不能斩。翁大人可以判他们斩监候,俟朝廷三法司‘秋审’后问斩。”
    “按照这个程序一拖就是一年,这一年中,他们还不知要使出什么法子出脱罪名,这不是养虎遗患吗?去年我们也曾在这里旁观了翁大人审判他们父子,结果判了三年徒刑,谁知一年不到,他们又出来害人。试想,如果去年严惩了他们,酆家姑娘她能死吗?”人群中有人似乎对这起案件了如指掌,理直气壮地质问道。
    旁观的百姓听他一说,纷纷附和,有人带头呼起了口号,强烈要求对刁辊父子等三人“斩立决”。
    “陈年兄,你就不要阻拦了,若不严惩这几人,百姓不依,在下这芝麻官也做的难受。”翁隽鼎说完,将手中令牌往仇森面前一递,说道:“仇森,斩!”
    “斩立决。”“斩立决。”“斩立决。”县衙前的旁观百姓齐声高喊。
    看这架势,刁辊等人不斩是不行的了。但陈文祺实不忍心好友因此而革职查办。他想了想,抬手止住众人的鼓噪,大声说道:
    “各位父老乡亲,请大家静一静。不错,大明例律不能用来姑息养奸。这斩立决的权力知县没有,府尹、布政使也没有,但有一人他有。”
    “这人是谁?”众人眼睛一亮,问道。
    “当今皇上。”
    “啊——”当今皇上远在京城,众人不免大失所望。
    陈文祺自怀中掏出御赐金牌,高高举起,喝道:“这是皇上御赐金牌,见牌如见朕躬。臣陈文祺奉旨体察民情、惩办豪强。刁辊、刁澜、郑方达设谋抢夺民女,残害人命,罪不可逭,按律当斩。着肤施县令翁隽鼎为监斩官,将刁辊、刁澜、郑方达三名人犯押至刑场,枭首示众。”
    众人深感“皇恩浩荡”,当即匍匐在地,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年兄……”翁隽鼎欲要劝阻,陈文祺一摆手,说道:“翁年兄有话稍后再说,快去监斩吧。”说罢转身走向后堂。
    监斩罢刁辊等人,翁隽鼎急匆匆来到后堂,对陈文祺埋怨道:“陈年兄,你这是何苦?皇上御赐金牌于你,仅仅是‘节制地方官员、提调各路兵马’,并未授你生杀予夺之权啊。为了保我这顶七品乌纱而犯欺君之罪,你……”
    话没说完,陈文祺笑着截住他的话头:“好了,好了。翁年兄一贯豪爽,今日怎的如此絮絮叨叨?在下回朝至多被皇上薄责几句,没什么大事,你就别忧心了。”
    “说的轻巧,假如定你个欺君之罪,革职查办那是轻的了。”翁隽鼎担忧地说道。
    久未出声的沈灵珊这时走到陈文祺身边,拉着他的衣袖说道:“你们俩都别惺惺相惜了。假若大哥被革职,小弟便陪你回家种田去。”她本意是安慰两人,但话一出口便知大大不妥,顿时躁得粉面通红、羞不自胜。
    陈文祺听罢心头一热,伸手握住她的柔荑,岔开话题柔声说道:“沈姑娘,我们也该启程了。”复又对翁隽鼎言道:“翁年兄,我有一事相托。”
    “请讲。”
    “去年在下路过马邑县时,曾在那毒瘴林旁的一间旅店投宿,临行前与店家小公子有一联对之约。翁年兄有暇时,请代在下走一遭,以免失信于人。”
    “陈年兄此去不是正好顺路吗?为何不亲自践约?”翁隽鼎奇道。
    陈文祺摇摇头,说道:“我欲绕道而行。”
    翁隽鼎以为他们要绕道延安府,问道:“前些日不是差人给夏总兵和沈将军送过信、约定在居庸关会合的吗?为何还要绕道?”
    “翁年兄有所不知,时下已过惊蛰,毒瘴林中的蚺蛇正在蠢蠢欲动,从林中穿过实在不便。”
    匪夷所思!那条官道穿过的树林,只是每日的下午至半夜子时才有毒瘴,下半夜到上午之间虽然偶见蚺蛇出没,却并不妨碍行人赶路,为何陈年兄要舍近求远?翁隽鼎一脸的不解。
    陈文祺见他怔怔的样子,无奈解释道:“林子里毒蛇出没无常,我想沈姑娘瞧见必定不爽。”
    翁隽鼎恍然大悟,女孩儿就算不惧豺狼虎豹,也怕蛇、鼠之类的小动物。因此由衷地赞叹道:“陈年兄不仅怜香惜玉,而且心细如发,在下佩服之至。”
    沈灵珊心里甜丝丝的,含情脉脉地睨了爱郎一眼,说道:“大哥,我去跟云姐姐辞个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