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猎手》道德经(下)

花都猎手最新章节目录
   《老子》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
    《老子》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老子》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老子》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
    《老子》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老子》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
    《老子》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
    《老子》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
    《老子》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
    《老子》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
    《老子》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
    《老子》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繟:chan宽绰,舒缓,坦然
    ------------------------------
    《老子》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
    《老子》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老子》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老子》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
    《老子》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
    《老子》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老子》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老子》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道德经》书名的由来
    《道德经》即《老子》,是道教对《老子》的称呼。道教中还有《五千文》、《老子五千文》等称呼。《老子》之称较早的见西汉刘向,但刘向未称之为《道德经》。《道德经》之称可能始自魏晋时的楼观道的梁谌。
    (参见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4,2期葛刚岩《〈老子〉流传的相关问题考论》)
    ============================================================================
    《道德经》里的成语
    《道德经》里出的成语:天长地久上善若水无为之治大巧若拙金玉满堂功成身退宠辱若惊视而不见听之不闻自知者明出生入死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以德报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出自: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里的几大: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盈若冲,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直若屈,大成若缺。
    出自
    关于阅读道德经的一点建议:台湾学者傅佩荣建议年轻人不要去读《道德经》,这并非否定老子的成就,而是道德经中多少蕴含有消极思想,这与当时其所处礼崩乐坏的战乱时代有关。老子思想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位一体,年轻人阅历尚浅,对老子思想很难驾驭。等到有一定思想水平再来阅读。
    对《道德经》的评价
    一篇关于《道德经》的文章:
    (作者:螺闹耳朵)
    《道德经》作为一部文约,义丰,历来被学人们称为“哲理诗”,从深层次对社会、人生等问题深入思考,而且无论古代还是当代,不论中国还是国外,都是影响巨大的哲学著作。然而在高中教材里却不见其踪影,这可说是高中教材的最大遗憾!
    《道德经》中提倡的“无为”思想、“不争”的思想,对于遏制时下名利泛滥的现象是颇有意义的!《道德经》中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对提高个人素质修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经》中的辩证思想、精辟的比喻更是叫人叹为观止。
    《道德经》中涉及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讲,能品味如此广博的精神食粮,确实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道德经》博大精深,实为不可多得的巨著!在某些方面对《道德经》的点评未有定论,然而未有定论的著作恰恰是最好的课文!因为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文学鉴赏能力是其他任何文著所不能企及的。
    另据学者研究,老子原著并无分章,后世分章纯属多余.
    《道德经》《道经》
    [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三章]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