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壮志滋生,大丈夫纵横四海315、《讨史檄文》[2]

五代河山风月最新章节目录
   是百姓吃不完粮食自愿上交,是记账,不给钱的。
    一旦百姓毫无保留的交出自己的财产又没获得相应报酬,只有一张空头支票,结局就已经注定。
    既然能白得,谁愿给钱?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
    这和秦国在河北用钱收购粮食控制粮价完全是两码事,河北百姓立即就能拿到卖粮食的钱,而非朝廷的空头支票,这样他们也不用担心隋朝那样的惨剧。
    这次根据王溥回报,从河北百姓手中拢共收购粮食九十二万石。
    史从云下令,其中五十万石不需要动,就存储在黄河北面的一个转远大仓中,剩下的四十二万石,顺着水路运回大梁,存在永丰仓。
    同时蜀地打仗时府库中也缴获大量粮食,顺着水路运回来,半年多运了六十万石左右的大米,剩下的史从云下令不再运输,因为成本太高。
    这几年来,河南,河北,淮南,山东等地都开始恢复起来,就像今年的河北,已经是接连三年大丰收。
    国家的元气正在恢复,因为契丹人已经很久没有大规模往南用兵,烧杀抢掠对百姓生产和生活大规模破坏的事快十年没有发生。
    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正在持续恢复。
    转远仓并不是永久仓,但史从云放五十万石在黄河以北,还是在转远仓中,是因为他很快要出兵北方,并不准备长期存储。
    计划已经定下,接下来无论如何他都必须解决李筠问题,北汉问题。
    史从云对王溥一番褒奖,赏赐他十万钱,同时把一件自己穿过的旧衣服赏赐给王溥。
    史从云登基半年之后,大臣们都慢慢发现,几个宰辅高官,都越来越喜欢穿旧衣服了。
    百官不解,纷纷猜测其中玄机。
    有人觉得是官家喜欢节俭,喜欢穿旧衣服的人;有人觉得是宰相们提倡节俭;无论是哪种,效仿者越来越多,百官逐渐开始已节俭为荣,兴起一种新风气。
    这件事自然是史从云的阳谋。
    贪腐是秦朝建立后面临的另一个巨大问题。
    如果说历朝历代的贪腐是满足自己的私欲,那五代十国以来的贪腐就是成惯例了
    因为改朝换代太快,所有上岗的官员想到的都是趁着还当官,赶快捞一把走人,谁知道这国家还有几年?
    这种风气给百姓和国家造成了非常大的困境。
    赵匡胤登基后杀了很多大臣,但他杀的不是旧臣,也不是功臣,而是贪官。
    史从云这招阳谋也是跟老赵学的。
    老赵也想过招,自己带头俭朴,用周世宗留下的旧轿子,皇宫只有两百多宫女,经常穿旧衣服,连吃饭也要省,可大臣们不愿意啊。
    所谓上行下效,虽然不能做到水至清,但如果多数大臣都做出表率,时间长了肯定能一定程度改善五代十国以来贪腐成风,敛财聚财的官场风气。
    除了杀,老赵又想了一个又损又高明的阳谋。
    就是经常把自己的旧衣服赏赐给大臣,还要一脸认真的交待,这是朕穿过的。
    大臣们纷纷觉得受宠若惊,加之是皇帝赏赐的,怎么能不穿呢,以后经常穿旧衣服了。
    慢慢的,发现很多高官都开始“俭朴”了,下面的官员或是跟风,或为讨好上级,纷纷也有样学样,朝廷的官员如此,等他们去了地方,地方官员也开始学了。
    好多年之后,官场上开始以徒步去上任为荣,去地方当官以只带个包裹,显示自己财产少为荣,风气都为之一变。
    这确实是个好阳谋,对于改善风气,抑制贪腐而言。
    不过他史从云可不像老赵那么节俭,他从来都有钱,没当皇帝的时候小日子就舒服得很。
    家里要漂亮老婆有漂亮老婆,绫罗绸缎也不少,日子滋润,可没那么多旧衣服。
    都是跟老爹,跟邵季、王仲要来的,不过他说自己穿过那就是穿过了。
    果然没几天,除了正式上朝,好几个宰相都穿上了他赏赐的“皇帝穿过的旧衣服”,而且开始有官员效仿了。
    史从云在大殿上看着很满意,这种风气如果延续几年下去,那肯定会大有改观。
    二月初,史从云正在后院看孩子,林尚宫匆匆进来,说枢密使闾丘仲卿和枢密副使冯继升在外面求见,很着急的样子。
    史从云便穿着常服出去见他们。
    在垂拱殿,两人面色紧张,最后还是将一份前方枢密院官员送来的情报递给他。
    史从云看两人一眼,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直接汇报。
    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两人为何不好开口了,因为这是一份“西平王”李筠写的,昭告天下人的《讨史檄文》
    艹!好家伙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