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工人回明末》第九十五章造船需要电焊条

造船工人回明末最新章节目录
   在机加工培训班开班期间,知府王行俭与知县王锡都主动到铁瓦寨与张恭渝见了面。张恭渝现在伯爵的身份,不再是他们等着张恭渝去拜见他们。而且王行俭已得到消息,崇祯皇帝准备直接提拔一些在州县工作的官员入京,担任要职,而他本人有可能入阁。
    上下都知道,张恭渝对崇祯皇帝的影响力不小,这时候不说给张恭渝当舔狗,至少不能得罪他。
    张恭渝终于将炮弹和子弹生产线拿出来,安装在了重庆。
    这条生产线是留在北京还是安装在重庆,张恭渝一直摇摆不定。最后,张恭渝决定还是放在重庆。
    至于北京那边,将来再作打算。
    张恭渝准备在重庆制造炮弹、子弹时,征求过崇祯意见。因为张恭渝说炮弹和子弹生产,需要许多配套工厂,目前这些工厂只在重庆有。内心中,崇祯是想把子弹生产线留在北京,这基本上是出于皇帝天生的警惕。
    张恭渝考虑到手榴弹的制造相对简单,把火药的提纯,燧石拉火装置等资料交给了崇祯,由兵仗局开始制作手榴弹。
    作为现代船厂出来的工人,张恭渝对于铆接工艺一直是不放心的。不管你铆接时有多牢固,蒸汽机运行当中的振动,以及船行进中波浪的冲击、拍打,都会使得铆接铆钉越来越松。还不要考虑铆钉的金属疲劳,铆钉受到的横向剪切力等问题。
    反正有电,张恭渝还是想用电焊,所以最近攻关的项目就是电焊条。
    别人穿越,想发电就发电,想造船就造船,到自己这里怎么就那么具体,困难那么多?
    带了几个徒弟,一年多了连化学的基础都打不好,更别说研制电器、线路板这些。当然,张恭渝也不会制作线路板。
    在厂图书室,张恭渝揉了揉眼睛,停止了自己的胡思乱想。开始专心查找制作电焊条药皮的工艺。
    时间很快来到了崇祯三年的七月。
    孙承宗再次向崇祯提出修建大凌河城的建议,遭崇祯否决。崇祯认为目前不需要再采取那样的措施。现在只需要积蓄力量,到时候直接用新军反击回去就好。现在建城,不过是增加复辽的成本。
    孙承宗理解崇祯反对建城的态度,却不理解崇祯反对建城的理由。他不明白,建个城又是如何牵涉到“成本”这样一个新词来。
    原本就反对建城的朝臣们却秒懂,并且不厚道地笑了。
    孙承宗?
    由于曹文诏在陕西杀得太凶,流民也好流贼也罢,反正在陕西呆不住了,过黄河跑到了山西界内。
    徐光启、罗雅各正一人手执一部太阳能计算器在运算,这是张恭渝送给徐光启的。因为历法的制定,其中需要大量的运算。
    两人差不多同时停下,互相对了一下液晶屏幕上的数字。
    “三十一万六千五百三十七。对了!”罗雅各松了一口气,看来这次的计算没有问题。
    徐光启看着手中不如手本大的计算器感叹。虽然算盘在计算上速度并不慢,但是熟悉阿拉伯数字的几人,还是觉得这个玩意上手快。没有算盘基础的人,用算盘计算的速度赶不上计算器,而且对于算盘得出的数据也没有信心。
    徐光启早已经打定了主意,待这次历法修订完,他肯定是会跟在张恭渝身边的。七十多岁的他,才不管当什么官,他现在最上心的就是张恭渝口中说的“科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