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四百八十五章北上前的准备

夺鼎1617最新章节目录
   李华实的生母姓,是一个来自于天竺泰卢固地区的所谓天竺胡姬。∑頂點小說,本来也是一个泰卢固高种姓家族,只可惜在历年的征战当中渐渐的败落了下来,所以才会被作为礼物送到了李守汉的房中。
    只是,塞翁失马的道理全世界通用。阿什米塔,这是她的名字。作为最早的一批天竺胡姬半卖半嫁到南中,却是很是享了些清福。她又是个与世无争的性子,同盐梅儿、黎慕华、美珊诗琳等较早成为李守汉妻子的几个人都相处的极好。每天看看花,养养鸟,喂喂鱼,也和盐梅儿学习一下绣花,跟黎慕华学习一下画画等事,日子倒也是逍遥自在。
    唯一不令她满意的事,就是李华实这个儿子。
    傍晚时分,正当她抱着为李守汉生下的玉雪可爱的女儿,手里捏着几粒瓜子在喂挂在廊柱下的那只身形颇为庞大的鹦鹉,逗得女儿不住的咧着小嘴笑颜如花时,两个同样来自于泰卢固家乡的通房大丫头,基兰和维莎莉兴冲冲的从外面跑了进来。
    “夫人,夫人,喜事啊!大喜事啊!”
    阿什米塔微微皱了皱漂亮的眉毛,将怀里的孩子递给在一旁侍立着的奶妈,“送到太太那里去,替我谢谢太太。”照着梁国公府中定制,所有的孩子,不管是什么人生的,哪怕是个丫鬟被李守汉一时兴起来了一发,结果首发命中生下来的孩子,也是要在盐梅儿面前抚养长大,一样的生活标准一样的月例银子,一样教育环境,没有什么庶出嫡出的区别。不过为了人性化一点。这些孩子每隔几天会和生母一道相处一段时间,也免得母子之间生分了。
    “什么喜事?”看着奶妈将自己的小女儿抱走消失在了月亮门后面,阿什米塔这才很谨慎的用泰卢固家乡话问自己的两个心腹侍女。
    “咱们的少爷今天可是在可汗面前好好的露了一次脸!”
    “就是!前面的侍卫看到我们的时候,说话的语气都不一样了!”
    两个侍女兴奋的有些词不达意,将了解到的外面的情形向自己的主子及时汇报。趋红踩黑,这是人类社会历来的传统。李华实不像几个哥哥那样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将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那些奇技**巧的设计、制造上。在别人看来,自然是有些不务正业。而且,你越是沉浸于此,便是在南粤军的权力版图上********,有谁会跟着一个没有什么前途和希望的主子?
    所以,李华实母子在王府的这些侍卫、亲兵眼中的地位也就是十分的微妙了。但是,今日却是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巨大变化,往日里对基兰和维莎莉爱答不理的几个侍卫,竟然主动的同她们来套近乎。找话说。
    “难道是可汗有什么差使要派给咱们家少爷?”这是两个侍女的本能反应。可汗,是她们在心目当中对李守汉的称呼。大概这个称呼是来自于自称是蒙古可汗驸马的瘸狼帖木儿后裔的称呼。
    “阿实这孩子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能够让可汗如此重视?”一个问题挥之不去的萦绕在母亲的脑海当中。
    到了晚间,这个问题便有了答案。
    作为大明朝廷的敕封国公,据地开府,拥兵不下百万,治下百姓以千万计,土地以万里计的一方诸侯。李守汉家里吃饭,虽然不会敲钟奏乐。用鼎来盛着各色美食,但是也是有着自己的独特派头。
    敲打云板、吹号,便是各房一起吃饭的时候到了。
    姬妾按照各自的身份,像盐梅儿、黎慕华、美珊诗琳姐妹两个这些有朝廷封典的人自然是首席,像阿什米塔这样有孩子的是另外一个席次,各人所生的子女则是集中起来由教养嬷嬷组织进餐。至于说那些被李守汉偶尔宠幸过几次。但是自己肚皮不争气,没有生下孩子的,也就只能很委屈的坐在角落里的桌上用饭。
    饭食大致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照顾到个人的饮食习惯问题,哪些菜可以吃。那些菜不能吃,自己去做决定。像阿什米塔便是对大肉不敢下筷子,可是,李华实却是每每的啃着肘子吃得满嘴都是油。
    “夫人,太太有话,请您坐到那边桌上去,和王爷、太太还有华实少爷一起用饭。”当阿什米塔坐到平日里习惯的位置上时,管家婆子急忙冲过来低眉顺眼的在她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这话听得阿什米塔心中不由得一突,难道当真是母凭子贵吗?往日里看着首席的那张桌子,虽然近在咫尺,但是距离却是远隔天涯。
    按照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大家各自开动,大餐间内只有碗筷杯盘撞击时发出的轻微声响和咀嚼食物的声音,倒是孩子们那几张桌子上不时有低声说笑和哭闹声传来。
    李守汉吃饭向来是狼吞虎咽,有名的快。盐梅儿还不曾将一小碗香粳米饭吃完,他那里已经干掉了两碗饭,命人端来热茶漱口。
    喜欢喝茶,不喜欢喝汤,这也是他的饮食习惯之一。
    “你们只管吃,我有几句话说。”李守汉眉梢眼角都是欢喜的神色。但是,他既然说有话说,旁边还有哪个敢吃饭?当下便各自放下了手中的筷子,等着他说话。
    “今天孤很是高兴。米塔,你生了一个好儿子。梅儿,你又替咱们家养了一个好儿子。”李守汉点手唤过伺候全家吃饭的管家婆子,命她取来酒壶,他亲自给盐梅儿和阿什米塔各自满了一杯酒,双手捧到二人座位上,笑嘻嘻的请两个人喝下去。
    盐梅儿倒也是罢了,毕竟是结发夫妻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的。对这样的礼数受之坦然,只是白了李守汉一样,算是老夫老妻之间的一点默契。但是,阿什米塔却是有些受宠若惊,不由自主的便站起身来。两行眼泪很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也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委屈。
    在一旁桌上的李华实见到母亲和娘因为自家有这般待遇,心中一半是颇为自得,骄傲,另一半却也是颇为惶惑。急忙起身跪倒向父亲、母亲和娘行礼。
    一通忙碌之后,一旁的美珊因为和阿什米塔交情不错。便替好姐妹出头向李守汉探寻究竟。
    “老爷,华实这孩子到底有何作为,说出来也好让弟弟妹妹们有个榜样。”
    李守汉喝了一口热茶,整个人舒服的向后仰过去,将后背靠着椅背,让有些酸胀的脊背能够尽量的舒展开来。
    “华实,你自己说。”
    李守汉示意李华实自己来讲今天发生的事情,将这个出风头的机会让给这个平日里只知道埋头于图纸、计算和试验工场的儿子。
    激动的有些面红耳赤的李华实开始讲得结结巴巴,词不达意。但是渐渐的讲得就无比顺畅了。毕竟都是他一手操办的事情。
    众人也从他的讲说当中了解到了为什么李守汉今日如此对待李华实和他的生母。
    李守汉今天在几间工场里算是走马观花勉强的将各处情形看了一遍,捡那要紧的东西进行了观察。
    后装滑膛枪当即被他拍板,准备大量生产进行对部队的试点列装。不过,却从冯默峰嘴里听到了不同的意见。
    “主公,这款新火铳确实是利器不假,但是,较之往常的火铳生产起来却也是麻烦了许多。别的不说,这子铳便是个极为精巧细密的物件。您又要求每支火铳必须配备十个子铳。这样一来。娃儿们便有些忙不过来了。方才属下找他们盘算了一下,这种火铳进行优化之后。成本可以降到十个银元左右。但是生产工艺却是不能减少多少的。这样算下来,一年顶多生产一万支便是顶天了!”
    这样的数字还是建立在南中如今有着较为成熟的球墨铸铁制管技术,同时,生产流水线作业方式也是驾轻就熟了。更有佛山的铁匠也不断的复业,加入到军工生产的行列当中。但是,便是如冯默峰所说。打造子铳,解决后膛与枪身结合部气体泄漏问题,都是需要精巧匠人的技术才能做得到。
    一番精打细算下来,李守汉很是丧气的发现,以眼下南粤军水陆各军的实力。这一万支的后装滑膛枪生产能力,应对着庞大的需求,当真是沧海一粟。
    将红木框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的乱响,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在满足近卫旅的全员换装之后,在陆营各镇、各个混成旅、警备旅,水师陆营和各个舰队的水兵之中选择出几个部队来全员换装。
    如今南粤军不算各个混成旅、警备旅之类的部队在内,光是镇一级的单位就已经接近了二十个。除去炮兵部队、卫生营、辎重部队和即将编制到各部的修理枪械火炮的随营工场之外,各个一线作战部队怕不是有一万多支火铳的需求?
    “父帅,当年您刚刚打制火铳时,不也是将刀盾兵与长枪兵同火铳兵并列吗?”李华实的话,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着哇!当年老子可以每个建制单位弄上四成的火铳兵,余下的是长枪兵和刀盾兵,如今,这后装燧发滑膛枪,老子同样可以先行装备少数部队,然后逐步进行推广。嗯,各部的近卫部队和充当斥候尖兵的骑兵们可以先行装备起来。
    如此一来,这一万支速射火铳的年生产水平便是勉强可以满足需求了!
    大帐算得明白了,剩下的事情便变得好办了。无非是给水师和陆营两家如何分配的问题了。
    “每年拨出一千支来给讲武堂和水师学堂!”李守汉当即拍板做出了优先分配给水师学堂和讲武堂的决定。治军先治校,建军先建校。这是李守汉从老人家的军事思想当中剽窃来的又一个精华!须知,便是井冈山那样艰苦的环境当中,老人家也是一直坚持办教导队等培训机构。在江西苏区、陕北,更是大办特办红军大学、抗大等教育机构。建国后搞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更是不惜拿出不少于一个师的苏式装备给院校,让那些未来的指挥员在学校里边便学习掌握了新武器和相关的技术战术。
    余下的,则是按照负担任务和北上时间的不同,或是二三百支。或是一百余支,或是几十支,或是一支都暂且不发。
    “令兵司给下面发一道公文,领取武器之人必须先到何朝文这里进行培训,把相关的技术战术学好、吃透,能够带出部队了。才能把新铳领回去!”
    李守汉很清楚自己手下那群将领是个什么德行,这些快枪被他们领回去,绝对不会撒胡椒面,而是集中起来给尖兵、斥候、近卫等分队当中的一个。至于说是用于决战时为全军打开口子的近卫刀锋,还是给斥候用于短兵相接时的利器,或是让尖兵在两军交战时突然杀出来对对方阵型进行扰乱的阴损暗器,就看各部将领们心理和性格了!
    根据李守汉对破轮子的军事理论的一知半解,战争暴力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