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六百一十六章闭门密谋

夺鼎1617最新章节目录
   索尼府邸坐落在丰宜园玉皇庙街,这里原来是明朝宗室唐王一脉在京的藩府,是一个极清静的去处。多尔衮带领清军进了北京,这处宅院便随着分赏给有功之臣的大势,以摄政王的名义赐给了索尼。
    索尼听闻门上人通报,范文程与宁完我二人来访,急忙赶到府邸大门迎接。而此时,宁完我的绿呢大轿正好在索尼府前落轿。
    “去!把宁大人的轿子、范大人的轿子都锁了。轿夫到门房里安排喝酒吃肉。咱们府里难得有贵客到。须得好好接待!”
    索尼这话说的不错。进关之后,他的日子便不如在盛京时好过。
    虽然是被加封了二等昂邦章京得爵位,管理六部之事。但是摄政王多尔衮却解除了索尼启心郎的职位,让他距离决策层远了许多。
    原本当日在三官庙一道歃血为盟的谭泰、巩阿岱、锡翰等人,见多尔衮的势力权力越来越大,纷纷都背盟依附于多尔衮,只有索尼坚持不依附他。这也就是索尼渐渐的离开了权力核心的最主要原因。哪个最高统治者愿意重用这样的人?
    三位黄太吉时代的重要大臣,在索尼的书房之中落座。
    既然说是书房,那么,多宝格上自然要摆设几件秦砖汉瓦,周鼎商彝。书架上,更是罗列着几部不同版本的二十二史之中的《食货志》、《货殖列传》和资治通鉴。不过,最引人注目的,也是最能体现主人身份的,却是桌案上罗列堆积的几串铜钱。
    “索大人在辽东时便有度支干才的美名,如今入关之后,更有了用武之地。”范文程指着书架上的货殖列传、桌面上的铜钱,故意的往索尼的痛处撒盐。
    “范大人取笑了。咱们做奴才的,不过是替主子分忧罢了!”
    索尼苦笑了一下,算是回应范文程的调侃。
    清军入关后,短暂的发行了一段时间的崇祯通宝,不过区别是在于通宝上面加注了满文字样。多尔衮亲自接收了甲仗铸钱等局之后,便废除了清军版崇祯通宝的铸造与发行,改为铸造顺治通宝,并在清军占领区内作为军饷、军费发行使用。
    可是,多尔衮亲自制定铜六铅四比例的顺治通宝,在品相质地无不甩过他几条街的南中通宝面前,被打得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往往是前脚兵丁们用刀把子强行推销使用,要求商家接受,后脚商家便想办法把顺治通宝作为税赋上交。这些还算是有良心的商家,比较遵纪守法的。那些心眼比较灵活的商家,干脆就把顺治通宝大量收购,然后将通宝熔炼了之后,铸造成铜器出售,一进一出,可以获得几十倍的利润。就连那些铅,也不会浪费,转手便会卖给清军收购军工材料的采办人员,让他们拿回去制造铅弹使用。
    “不光是不好用。咱们那些打了多年交道的山西相与们,也是明里暗里的抵制。底下的奴才们上报的情形,同样的一碗面条,用顺治通宝一个价钱,用南中通宝是一个价钱,用跑马崇祯,又是另外一个价钱!”索尼有些郁闷了。
    实际上顺治通宝的成色还是不错的,含铜量跟南中通宝一样,大体上都是铜六铅四的比例。但是卖相远不如南中通宝。南中通宝用上好的黄铜加锡之后颜色显得更加明亮,瞅着金灿灿的。更重要的是,南粤军发行的南中通宝属于是机制铜钱,冲压制成的铜钱绝对比铸造的要好看得多。
    “如今,新近光复的各处州府,官绅们上交钱粮赋税,大多数都是交这些跑马崇祯!”
    索尼从桌面上捡起一枚颜色灰暗的铜钱,递给了范文程、宁完我二人观看。“啂。就是这玩意!跑马崇祯!按照铜四铅六的比例铸造而成,轻轻用手一掰就断为两截。”
    平心而论,顺治通宝同南中通宝的差距就在于品相。那些目不识丁,吃够了跑马崇祯和各种私铸的“沙壳子”等私钱苦头的老百姓,自然坚信眼见为实的视觉效果。
    同样是清朝皇帝发行的铜钱,十全老人弘历按照史无前例的铜八铅二的变态比例铸造的乾隆通宝,品相还不如他那个五姓家奴的子孙宣统按照铜六铅四比例机制的铜钱。不过,这位自恋狂皇帝却也抵挡不住经济金融规律,他铸造的这些变态钱,都被民间商人收集起来拿去铸造铜器了。
    如今多尔衮面对的局面也是如此。铸造发行的大量顺治通宝,被官绅商人们或是熔炼了铸造铜器发售牟取暴利,或是将通宝同南中商人兑换成银元,他们私下里的话倒也实在:“谁知道哪天国公爷的大军打了过来?通宝这东西既是罪证,携带起来又十分沉重。哪里比得上国公爷的银元来得便当?!”
    至于说交税,交钱粮,那就是跑马崇祯的最大战场了!假设遇到了八旗官员亲自来收税,或者是遇到了那些还比较尽忠王事的清廉官员,那么,各种各样的劣质银子,散碎银子就派上了用场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打死都不用币值高、市场欢迎、购买力强的南中通宝和银元缴纳税赋钱粮!
    “那,我们为什么不改弦更张,不征收银钱,只征收实物呢?粮食,草料,柴炭,豆料。一律征收实物以供应军需!”
    宁完我听完了索尼的诉苦,也是皱着眉头,想了好久,才说出了这么一个看似既笨拙又十分消耗人力的办法。
    “征收实物?”索尼又是一脸吃了大便的神情。“你宁大人以为下面的官员将领们没打过这个主意?一样没办法!”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千百年来官绅阶层保护自己利益的不二法门。除了这一招之外,他们还有另外一招,就是故意把经念歪了,让政策法规在执行过程中走样。
    比如说,清军的一些官员将领要求他们缴纳实物来满足军需,能够抵制的,他们就采取各种手段软磨硬泡。如果实在是遇到了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生瓜蛋子,他们就用另外一种手段来保证自己的利益。
    将用来缴纳军粮的南中稻米之中掺杂大量沙子,反正是宁死不交小麦。小麦,按照南中商人给出的收购价格,一斤麦子换两斤稻米。官绅们从南中商人手里买来稻米,掺杂上砂子石子用来压分量。一斤麦子换来的稻米除了上交实物之外,还可以有一斤多盈余。至于说棉花,更是一斤一两都没有!想做棉衣,做棉甲,办不到。
    三个人你来我往的,借着讲述眼下大清国面临的财政金融上的困难,试图摸清楚对方的底细。终于,宁完我有些按捺不住了。
    “索大人,其实,以下官看来,眼前的困难境地,未必不是我大清的一点机会在!”
    这话,顿时有石破天惊之感!不由得让索尼眼睛瞪圆了盯着宁完我、范文程二人。
    “二位大人的意思,眼下我大清财政困难,饷源补给不足,反而是我大清的机会?身为人臣,如何有这般言语?莫非,是我大清兵马在前线一败涂地,才是我大清的福分不成?如何如此急于卖国?!”如果不是碍于大臣之间要互相留下些体面,只怕索尼当场就要发作,将二人赶出自己的书房了。
    见索尼如此急赤白脸的呵斥自己,宁范二人相视一笑,非但没有发作,反而昂然朗声问道:“索尼大人,请问,你所谓的国是哪一国?”
    “正是,你说的这国,是你的吗?”
    范文程的话锋如刀,顿时让索尼一时语塞,明明知道这两个人的话说得不对,但是一时又想不到该如何反驳。
    “自然是大清国!”索尼自己都觉得自己这话说得没什么底气。
    “那眼下你说得这大清国,是谁的大清国?”范文程敲钉转角的反问了一句。
    “自然是我大清顺治皇帝的大清!”
    “哈哈哈哈!”宁完我一阵狂笑,笑得索尼有些惶惑,不知道自己哪里说得不对了。
    “索大人,既然你说眼下这大清国是顺治皇帝陛下的大清国,那下官便问问你。请问皇帝的母亲现在在谁的房里?皇帝的嫂子又在谁的床上?杀皇帝哥哥的凶手又官居何职?”
    宁完我的这几句问话,顿时让索尼更是一时无语。作为一个汉化程度很高的满洲人,他无法解释清楚,在满洲人和蒙古人当中被认为天经地义的收继婚制度,与汉族礼法文化之间的冲突。
    在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赫哲族、藏族、满族等中国北方和中亚的游牧民族中,收继婚是常见习俗。哈萨克人公开说马死后皮归主人,兄死后妻子归弟。《史记.匈奴列传》有着这样的记载:“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刘邦死后冒顿写信给吕后求婚。吕后大怒,想杀使臣并发兵征讨。大臣季布借白登之围的例子指出攻打匈奴的风险后,她改写信婉拒,冒顿于是以两国习俗不同给自己下台阶。后来汉朝嫁乌孙的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和嫁匈奴的王昭君,在原任丈夫死后都按照习俗改嫁了继位的前王之子(细君公主再嫁的是其孙)。汉成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呼韩邪死后按匈奴婚俗她须转嫁给庶子为妻。当时汉朝法律已经明文禁止收继婚但制约不了胡地。“昭君上书求归,成帝勒令从胡俗”,昭君无奈只好遵命。虽然王昭君的要求符合汉人的习俗,但是汉成帝为了避免汉匈两国产生摩擦,宁可牺牲王昭君的个人意愿。
    可是,这样的事,在中原汉文化地区,却是犯法的。《明律集解.附例.户婚》:“兄亡收嫂,弟亡收妇者,各绞。”
    可是,皇帝自然不必执行这样的制度了。历史上隋炀帝在其父隋文帝死的当天便收继了其庶母——姿貌无双的宣华夫人,唐太宗也收继了弟弟李元吉的妃子杨氏,唐高宗李治更是收继了父亲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封昭仪。(哦,好像最近几年这段故事被不停的搬上了银幕,让无数人都在垂涎皇帝如何马上震的同时,忽略了这种事情的不合礼法之处。)到了唐玄宗时期,这种事情就更是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了。李三郎和他儿媳妇之间缠绵千古的那首长恨歌,实际上就是白居易的骂街之作。
    索尼嗫喏着将隋唐的例子列举了出来,作为多尔衮收了豪格福晋的法理依据,可是,顿时又遭到了宁完我的嘲讽。
    “隋炀帝收了父亲的宣华夫人,不过十余年,大隋朝廷便轰然倒塌。李世民弑兄弟于前庭,囚父皇于后宫,如果不是有贞观之治一床锦被盖了,也是一个暴虐之君。至于说高宗李治,收了武则天入宫,结果呢?唐宗室几乎被这女人屠戮一空!更是宗庙社稷都改了姓氏!至于说李三郎,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