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史通俗演义》第二回夏启即位族人西迁费昌助商成汤称王[2]

秦史通俗演义最新章节目录
   扈国。各路诸侯不敢违背帝启的旨意,皆率部来到阳翟郊外听令。帝启亲自登上将台,检阅各国兵马不下十余万,并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宣布有扈君的一系列罪状,公布杀敌立功的奖惩条例,以鼓舞士气。然后,发令大军向有扈国进发。
    有扈君闻报,立即召伯益及群臣商议对策。一些大臣说:“如今以一国之力抗帝启天子之威,力不能支也,唯有速降之方为上策也。”伯益闻听不乐,对有扈君说:“君若降,何不早降,今降必死,战尚有生机。再者若避居深山,待日后再起,亦不失为上策矣。”有扈君此时已是心慌意乱,事已至此,只有拼死一战,险中求生,然后指挥兵马迎战。当有扈君率兵马与帝启所率大军相遇,双方摆开阵势开始大战。此时帝启所率领的各路兵马士气正盛,很快就将有扈兵马杀得打败。有扈君率残兵败将逃回有扈城中,帝启指挥兵马将有扈城团团围住,奋勇攻城。有扈国的兵马那里抵挡的了,不出二日城池便被攻破,有扈君再想逃往深山躲避晚矣,只有束手被擒,伯益更是无法逃脱,其他大臣大多数投降,少数战死。
    此次征伐有扈国,帝启大获全胜,遂将有扈国灭掉。这日,帝启升坐大殿之上,传旨先将有扈君推出斩首示众。然后,命将士将伯益押上大殿说:“汝即已避居深山,何故还助有扈君谋反乎?”伯益回答说:“公子即帝位之后,不循古制,专横跋扈,招万民之怨,何以立国?故而老夫助有德之君,而废无道之君也。”帝启闻听轻轻一笑说:“君所言差矣,寡人即位已数年,天下太平,万民安居乐业,何怨之有,何为无道也。君已年近古稀,何不避居深山颐养天年乎?”伯益怒视帝启道:“休要羞辱老夫,事到如今唯求一死矣。”帝启闻听也不再废话,命将士将其推出斩首。最后,厚赏各路诸侯,命其各自回归本国。帝启自率本部兵马回到阳翟。此乃夏启六年之事也。
    伯益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大廉,后来被称为鸟俗氏;老二叫若木,后来被称为费氏。他们二人看到有扈国被灭,父亲被杀,心中非常恐惧,下一步该轮到自己和族人了。为此,只有迅速离开中原一带,躲避到更安全的地方去。可是到什么地方去呢?哥俩商量好长时间才决定:大廉率大部分族人向荒凉偏僻的西方迁徙,因为那里更安全一些;若木带领一少部分族人回到东方祖居之地隐居起来,并将伯益带回安葬。二人商量好后,便召集族人立刻行动,分两路离开了箕山一带。若木所率领的一路最后回到祖居之地,将伯益葬于天台山(位于浙江天台县北)之上,然后隐居起来。大廉带领大部分族人,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来到了西方戎人居住的地方,与西戎人生活在一起,开始过着半耕种半游牧的生活。因为他们自伯益以来就开始驯养禽兽,对这里的生活很快就适应了,并逐渐地与戎人融合在一起。
    若木在东方生活的也算安定。到了夏启九年时,帝启为了安抚伯益的后裔,将徐(今江苏泗洪县一带)敕封给若木,为徐君,成为赢氏一族一个小诸侯国。若木为徐姓之始祖。此后,若木的后裔就生活在以徐城为中心的东方。
    大约过了四百余年,也不知道经过多少代,到了费昌时,史料中才又有了明确的记载。这正是夏王朝的末期,帝桀荒淫暴戾,广修宫室,搜刮民财,穷兵黩武,使整个国家到了频临崩溃的边缘,可是帝桀觉得还是不能满足自己欲望。许多大臣劝谏,不是被杀就是被撤职。费昌也曾前往劝谏,也险遭杀身之祸。
    而此时的商国,本是夏朝的一个小属国,可是自从成汤即位以来,用伊尹为相,励精图治,经过十几年治理,国势日渐强盛,先后灭掉了葛、韦、顾、昆吾等几个小诸侯国后,便开始联络其他各路诸侯,积蓄力量准备灭商。
    当帝桀闻听成汤不肯朝贡,还要造反,大怒说:“小小商国竟敢如此大胆,寡人定要召集各路诸侯,兴兵讨伐,踏平商地,将成汤碎尸万段,方解寡人胸中之恨哉!”然后传旨,遣使臣前往各国宣召各路诸侯,率本部兵马前往有仍(山东济宁市一带)聚集,共同征讨商国。当时有个叫有缗国的国君,不肯听从帝桀的调遣,帝桀大怒,遂率大军将其灭掉。因此,一些小的诸侯国皆惧怕帝桀,不得不率领本部兵马前往有仍聚集,也有几个大的诸侯国不肯听其调遣,帝桀是无可奈何。
    费昌接到旨意后,又得知有缗国被灭,那里还敢抗旨,只好带着徐国兵马前往有仍。帝桀登上将台检阅各路兵马,虽然有些诸侯国的兵马未到,可也聚集十几万大军,算是声势浩大。帝桀心中非常高兴,亲自指挥大军杀向商国,欲将其踏平灭掉。
    此时的成汤早已接到帝桀兴兵来伐的消息,一面传邀各路诸侯来商(今河南安阳市一带)地汇集共同抗击帝桀大军;一面召集伊尹、仲虺等重臣商议对策。伊尹对成汤笑着说:“主公勿虑,如今帝桀不能起九夷之师,必败矣。”仲虺也说:“如今各路诸侯所率兵马皆已汇聚于商地,此乃正是主公率大军擒帝桀,灭夏朝之时,万万不可迟疑矣。”其他群臣也都附和说:“帝桀兵马虽众,但皆胁迫而来,必不肯死战,而吾军皆忠勇之士,商军必败,帝桀乃自取灭亡也。”成汤见君臣上下一心,心中大喜,便带领群臣及各路诸侯来到点将台上检阅各路兵马,举行了祭祀天地的仪式,并公布帝桀残暴统治,使万民疾苦的罪行。号召将士们要奋勇杀敌,立功者重奖,退缩者严惩。然后,亲率大军迎击夏军。
    当成汤率大军来到鸣條(今河南长垣县西南,一说在今山西运城市安邑镇北)时,闻探马来报说,夏军兵马也快到鸣條了。成汤闻报不敢大意,传令各路兵马安营扎寨,等候夏军的到来。此时,帝桀所率夏军也来到鸣條,闻报十几里外的成汤率领的商军已安营扎寨,便传令也在此扎营休整。两军对垒相持数日。
    再说费昌,率领徐国兵马跟随帝桀也来到了鸣條,接到帝桀的命令,便在距中军大帐较远地方安下营寨,然后派一亲信前往商军大营探听情况。伊尹闻听费昌遣人来此万分高兴,立刻命人将其秘密带入自己的大帐之中热情款待,借此探听夏军情况。当闻之费昌有投商之意,更是高兴万分,当即表示热烈欢迎。那人立即返回营中报之。费昌闻报心中暗喜,当日深夜便传令徐国兵马悄悄离开营寨奔赴商军大营。
    成汤闻之费昌果真率领兵马来投,心中大喜,亲率伊尹、仲虺等重臣迎出大营之外。费昌见成汤如此礼贤下士非常感动,倒身便拜。成汤连忙将其扶起说:“寡人早知你乃伯益之后,必不会助帝桀为虐,乃万民之福也。”费昌站起身来回答说:“小人久居东夷海滨乃荒辟之地,不知中原大国之繁盛,今见商地物产丰富,国泰民安,方知君治国有方,乃当今之圣人也。而帝桀荒淫无度,横征暴敛,使万民甚苦,如今又携诸国之兵来伐商地,乃自取灭亡也。小人愿助君一臂之力,取夏之天下,为万民造福矣。”成汤听罢非常高兴,然后传令将徐国兵马安置妥当,便拉着费昌的手与伊尹、仲虺等群臣回到中军大帐,共同商议破夏军之事。
    待成汤与众臣回到中军大帐坐定,便对费昌说:“当今正与帝桀决战之时,不知有何妙策可教于寡人?”费昌回答说:“帝桀虽然横征暴敛,不得民心,但其所率十几万兵马亦不可小视也。小人以为两军对垒,主帅为重中之重。主帅勇,则将士亦勇;主帅弱,则将士亦弱;主帅安,则将士亦安;主帅危,则将士亦危矣。故而小人愿在两军阵前保君之安也。”成汤闻听心中大喜,连忙问道:“君所言甚是,只是不知何以保寡人之安也。”费昌继续回答说:“吾自先祖伯益以来,皆以驯养禽兽为专长,特别是对马匹的驯养驾驭更是强项。小人愿亲自为其御车,在万马军中,确保君之安也。”成汤听罢,高兴地说:“有君为御车,寡人无忧矣。”
    第二天,成汤传令各路兵马共同杀向夏军大营,与之决战。帝桀闻报商军杀来,也不甘示弱,立刻披挂整齐,指挥各路兵马杀出大营。鸣條之野,皆宽阔之地,两军对垒,便厮杀起来。这时,突然天气大变,狂风大作,乌云滚滚而来,不多时便电闪雷鸣,下起啦大雨。道路泥泞,举步维艰,可两军将士仍在拼命厮杀,许多战车陷入淤泥之中,而费昌驾驭成汤的战车,却行走如飞,随心所欲,就是徐国人驾驭的战车从不陷入淤泥中。商军见成汤战车冲杀在最前面,军心为之大振,皆奋勇向前。
    忽然风向大变,皆刮向夏军,使夏军睁不开眼睛,商军皆此奋勇杀敌,夏军力不能支,纷纷溃败。帝桀在后面督战,连斩数将,亦不能阻止夏军的溃败,真是无可奈何,知败局已定,暗想:“当今战死沙场,不如败回京城重整兵马再战,不怕商军不破也。”想到这里,便率败军欲逃回京城。可是伊尹早就派兵切断了通往京城的道路,帝桀无奈只好率败兵往南逃去,成汤指挥商军紧追不舍。帝桀率败兵逃到了三朘国。三朘本是夏之属国,见天子到来,那里敢拒之门外,立刻将其迎进城中。
    不出三日,成汤指挥的商军杀到三朘国。三朘国那里阻挡得了成汤的大军,不几日,城池便被攻破,国君战死。而帝桀见三朘国不可依,还没等城破,就悄悄地出城向南巢逃去。成汤灭掉三朘国后,不见帝桀,便命人各处搜查,忽闻一兵士来报,帝桀已向南巢方向逃去。成汤立刻传令,命大军向南巢进发。南巢氏只不过是一个小部落,哪里保护得了帝桀,待成汤率大军到来,南巢君便将帝桀献出。而此时的帝桀已从天子变成阶下囚,已无话可说,任凭发落。成汤本欲将其斩首示众,伊尹却劝阻说:“主公乃仁义之君,帝桀不足虑也,可留一性命,将其囚禁起来,为世人警之。”成汤依伊尹之言,将帝桀幽禁于巢湖亭山(今安徽巢湖市一带)之上,然后率大军回到亳邑(今河南商丘市东南),建立了商朝,以亳为都城,自称武王,为商朝之始也。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