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第四百五十一章趁火打劫

炮火1906最新章节目录
   [] 美国是支持中国向协约国提出的几大要求的,甚至是强烈支持。最新最快的更新尽在..[]”获取更多章节
    李安生无比坚定的坚持当初的要求,要想中国加入协约国可以,中国作为盟友,必须享受盟友的待遇。
    英法等国还占据着中国的土地,享受无数不平等条约规定的特权,尤其是日本,还占据着旅大,始终敌视中国。
    要是这种状态一直延续下去,中国永远不可能加入协约国。
    想要让中队成为炮灰,没门。
    这个条件,协约国是无论如何不会答应的,所以也就没有谈下去的可能。
    美国政府别有用心,无论是中国加入协约国还是同盟国,战争始终能够让中国日益崛起的态势得到抑制。
    美国巴不得中国跟协约国闹翻,加入同盟国,跟日本打个你死我活。
    要是连除美国之外,也在大发战争财的中国与日本也卷入战争,跟欧洲战场一样的惨烈,那么美国将会成为这个世界的大赢家。
    没有人能够阻挡美国在这次世界大战之后问鼎世界霸主宝座,而且,美国也能够一举消除两大心头之患,中国与日本。
    战争的残酷,大洋彼岸的美国感同身受,已经有数百万人的伤亡,无数的财富毁于一旦,可以说欧洲近百年来积累的财富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美国处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绝对不允许日本或者中国强大起来,尤其是同样作为大陆国家的中国。
    当初英国扶持日本,希望凭借日本的力量来保持他们在中国的权益,美国为了对***本而扶持中国,道理是一样。
    但现在中国崛起之势势不可挡,美国出于担心,开始隐隐有抑制中国的苗头。
    李安生当然不会满足美国的野心,跳进圈套之中,与日本的战争还远远没有到时候。
    协约国出于对中国的拉拢,将给予日本的待遇同样给予了中国,使得中国与协约国之间的贸易激增,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战争受益者。
    俄罗斯的内战,使得相邻的中国进一步的获得了大笔的订单,内战双方都成为了中国的大客户。
    从军火装备到各种物资,中国源源不断的向俄罗斯输送,而大笔的黄金开始流入中国。
    无论是红军还是白军,都在拉拢中国,希望得到足够的支持。
    俄罗斯目前的局势,也相当的惊心动魄,交战双方从战场到背地里的各种争斗层出不穷。
    在这段列宁所说的最危急的日子里,当内战和面包战达到炽热化的程度时,反恐怖活动十分猖獗,地富分子和沙皇余孽到处枪杀布尔什维克党人和群众,制造了无数的流血惨案,致使广大工农群众的愤怒被激发起来,如同火山爆发时出来的沸腾熔岩一样,复仇的声浪遍及全国。
    内务人民委员高尔基向所有各地的苏维埃发布一项通告,“地方苏维埃政府应立即逮捕所有社会党人;肃反委员会和军事部门应作出特殊努力,寻捕所有那些隐姓埋名的反分子,并指示对于那些同白军勾结的罪大恶极的奸特和反对工人阶级和苏维埃政府的卑鄙的阴谋家,可不经任何法定手续予以处决。”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罪恶昭著的并同外国势力勾结的尼古拉二世被政府处以极刑。
    这让李安生颇为可惜,说起来,他还曾经与沙皇的大女儿有过一夜激情,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此时知道沙皇一家都成为了红军屠刀下的亡魂,倒是有些伤感。[]
    比契卡更为残暴的红军将士比比皆是,此时的俄罗斯内战已经有些不可理喻。
    1917年初,形势进一步吃紧,察里津再次成为保卫苏维埃共和国最重要的战区之一。北高加索的粮食,巴库的石油,中亚的棉花,都要通过这一工业铁路枢纽和伏尔加河的港口,才能提供给国家的中心地区。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这一无产阶级前哨,成了当时顿河流域和东部反力量聚合的主要路障。
    当时察里津处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同时这里又潜伏了不少从中部地区逃来的社会党人、前军官、资本家和其他敌视苏维埃的分子,其中一部分人又以“的面目”钻进了民政机关和军事机关。这一切都孕育着严重的后果。
    在军事委员会和市党委的领导下,经过充分的思想发动和大量的组织工作,察里津的工人阶级给部队提供了大量的新的战斗装备,他们修好了300门大炮,制造了11辆装甲列车和18辆装甲汽车。全市许多工厂都为军队生产枪支弹药。数以万计的市民参加挖战壕和修筑阵地工事。为了同机动性强的白卫哥萨克骑兵部队作战,高尔夫又组建了几个用大量机枪和大炮装备起来的加强师;原红军骑兵部队改编成更大的炮兵部队。为了支持步兵和骑兵作战,组建了装甲纵队,由工人出身的英雄战将阿利亚勃耶夫负责指挥。所有这些都加强了察里津的防卫,并能在个别地段发动战役性的进攻,从而打破了敌人的封锁包围。
    开春之后,白军的增援部队又从四面八方围聚在察里津周围,再次发起新的进攻。敌人从侧翼对伏尔加河沿岸形成的半圆形包围圈越收越紧。为了达到夺取察里津的既定目标,白卫军克拉斯诺夫将军放手让士兵肆意抢劫。“在夺取察里津以后,我给你们放假三天。”他宣布,“抢到的所有东西都归你们自己。你们可以抢,并且可以寄回家给亲人。”
    察里津再次处于敌人的紧密包围之中,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极其危险的境地,东面有捷克斯洛伐克的军队,在北面和卡斯皮伊河沿岸是英国和法队,在南面驻有克拉斯诺夫匪军和德国的军队。他们要推翻苏维埃政权,从农民手中夺回土地,***获得自由的无产阶级,让资本家、地主和沙俄将军们重新骑在劳动人民的头上。
    高尔夫以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不可摧的精力和意志,粉碎了敌人多次夺取察里津的一切企图。
    在保卫察里津的壮丽史诗中,高尔夫和他的战友们提供了新的、更高级的战略与战术的非凡范例。他们巧妙地采用了步兵、骑兵与炮兵、铁甲列车和伏尔加河军舰的协同作战,表明进攻是防御战最好的形式。
    依照劳动人民的请求,这个光荣不朽的城市——察里津命名为高尔夫格勒,以纪念高尔夫在保卫察里津战斗中的功绩。
    相比之下,其他地区的红军将领就没有能够取得像高尔夫那样的功绩。
    保卫察里津结束后,由察里津归来的高尔夫又奉***之命,去组织乌克兰战线,在他的指挥下,红军光复了乌克兰部分领土,以及白俄罗斯、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大部领土。
    列宁对高尔夫在东方战线所作出的努力十分赞赏。在短短的几个月内,高尔夫规定了改造党、苏维埃和军事机关的工作办法,制订了巩固苏维埃国家国防能力的完备而严格的纲领。在军事建设方面,为动员和整编、建立常备军和加强红军中的政治工作,以及大兵团协同作战等创造了宝贵的经验。
    夏天的时候,英、法、美等帝国主义组织了对苏维埃共和国的“联合征讨”,再次掀起了武装干涉的新。
    高尔察克是这次进犯的主要突击力量,帝国主义者趁着红军与高尔察克大战方酣之际,又派尤登尼奇将军所部进攻彼得格勒,派芬兰白军和爱沙尼亚白军以及英国舰队到波罗的海来声援他们。
    红军在高尔夫领导下,在彼得格勒附近取得重大胜利之后,又挥师东进,继续同高尔察克斗争。经过多次激烈战斗,终于击溃了高尔察克的军队。这个号称为“俄国最高执政者”的沙皇海军上将也做了红军的俘虏,最后被委员会枪决。
    高尔夫的威望如日中天,甚至在赢得民心上面,隐隐有超过列宁的趋势。
    百姓就是如此的现实,谁对他们好,他们就相信谁。
    列宁上台之初,为了增强自己政权的正义形象,争取民众支持,许下很多诺言,最著名的就是:立即停止对德战争,签订平等的停战协议,恢复和平;政治上实行苏维埃人民代表大会***制,保障公民的各种自由;允许非俄罗斯民族的人民自治,建立国家;废除旧的国家专政机器,不再实行严酷刑法,不再逮捕政治犯。
    可是布尔什维克以后的行动表明,以上承诺纯属拉拢人心的宣传欺骗,没有一项承诺兑现:对德国停战了,可是在布列斯特签署的停战条约使俄罗斯损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且都是质量最好的土地;苏维埃完全被布尔什维克控制,根本就是一党的工具,压根儿不是自由选举产生的,代表不了普通公众的意愿;公民的自由根本没有保障,其他党派的成员如果不转变立场支持布尔什维克,就遭到残酷***。普通公众只要发表对时局不满的言论,就会被扣上“破坏分子”、“怠工者”、“富农”的帽子,然后被名正言顺地剥夺一切公民权利;当乌克兰族、土库曼族以及外高加索各族人民建成国家后,在红军刺刀的逼迫下,只好“自愿”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列宁也命令红军远征军让波兰等国家“自愿”加盟苏联,可是常年征战的红军实力已衰,被波兰工人自愿组成的军队在华沙附近击败,列宁只好承认波兰、芬兰、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
    列宁称沙皇俄国为“各族人民的大监狱”,可是为了夺权、保权,他领导的政府在今年头三个月杀的人就比沙皇俄国有史以来纪录的判处死刑人数多。
    而红军最大的暴行,是在执行“余粮收集制”的过程中,对农民犯下的。当时一切经济秩序被打破,政府无法通过公正手段收集粮食养活军队、官员以及城市居民,就派出军队到各个村庄抢夺农民的粮食。
    为了抢粮而打死的农民不计其数,因为这种抢劫行为彻底窒息了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一旦爆发饥荒,俄罗斯将会损失大量人口。。
    苏维埃政府还打破了国际惯例——即一个国家的各种债权、债务关系不因为它的政府更换而改变。苏俄政府拒绝偿还沙皇俄国欠法国等国家的债务,把外国在俄罗斯的投资全部充公,美其名曰“不能让人民再受国际资本家的剥削”,可是这部分资产被政府没收后,对职工的剥削也不见得就少了,而且经营不善,普通人民失业的更多,根本得不到什么好处。而外国投资者,其中有许多小股东是一般居民,他们完全按照法律的许可,把辛苦攒下来的钱投资到俄罗斯,却毫无理由被苏俄政府霸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