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歌》第四十一章:咏归试金[3]

明歌最新章节目录
   当年旧瓦剌的遗族,一个民族再弱小,也不可能短期内屠灭干净,总会有漏网之余。这些人就是目前匪患的来源。一旦噶尔丹以头狼之子的身份闹出大动静,整个西北一带的匪帮,都会蠢蠢欲动。
    只要西北局势急转直下,那么黄得功想不想回京,都没什么用了。回去一定死,咏归兵在田雄、马得功的策划下,一定会反。不回去,那就是法定的反叛行为,咏归兵也一定会被逼迫上战车。
    最后,黄得功身体不好,这是公认事实。左良玉吐血的消息,这边早就知道了。军旅胃病,确实能死人。经受这一连串的打击之后,虎山大帅很难说还剩下多少时日。
    虎山大帅一走,咏归兵就一定是田雄和马得功的,因为高恒波身体也不行,一个将军再能干,他如果是个盲人,那还有什么用处?
    这就是田雄通盘操作的目的,逼迫咏归兵裂土封疆。
    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田雄这样的赌徒,与马得功的烂赌不尽相同,都属于自掘坟墓。对于很多愚蠢的聪明人来说,他们在做一件事情前,所想、所算,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希望寄托在一切都会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进。就是白话说的“纯粹想当然”。
    从这点来说,田雄不算一名合格的军人。标准军人在行事前,一定会考虑到对手的步骤。如果只是单边思维,那就没有胜利可言。
    目前的国家,改革虽然艰难,遇到的矛盾也层出不穷,但总体依旧是向上向前。张煌言被调到咏归城来当布政,就是国家改革的成果之一。
    是金子,他总会闪亮的。国家特用科是为了弥补文员太少而采取的补救措施,与正常的进士榜不能同日而语。但正因为一些榆木疙瘩看不上特用科,那么凡是参加特用科的人,便都是思维活跃的人才。
    凭心而论,特用科出现了舞弊案件,但这样大规模的舞弊案,恰恰不是迂腐之人能想到的。从这个侧面也证明了,通过特用科的人,都是真正的有社会经验之人。
    到今天为止,特用科出现了两大明星,堵胤锡和张煌言。堵胤锡提出了全才科举,并被国家采用。那么这个堵胤锡,就将成为中国科举改革的重要人物。国家调堵胤锡去北海一带做监考,就是要用他这个“全才”。
    张煌言则是能臣干吏,一人最多时,身兼六府县令。就是现在,他依旧是咏归郡布政及天山紫云堡推官。并且负责输国家军备入援土耳其的重任。军法商政,无一不通。
    连在京官员都觉得咏归堡太过偏远,更何况那些养尊处优的太监了。所以这次国家“调黄得功回京养老”的政令传达,就首次采取了非内臣模式。
    鄂尔多斯巴音汗,大明富平侯舒烨稷、北海使臣太医刘惟敬、大明百川福伯曹变蛟,就成为整个宣旨节臣。全是就近安排,纯属偷懒加渎职。但这样也好,本来这件平凡的小事儿,已经因为田雄、马得功这样的小人给搞得横生枝节,如果再掺和进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太监,那还不闹翻了天!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田雄风波,加上仍在进行的旧党叛乱,都属于国家改革是否成功的一块试金石。老派的文臣武将,按照旧有习俗来行事,并且正因为他们是沿用旧有的、已经被印证为可行必行的策略,所以他们成功的机率理应最大。
    但时势不同了,旧有传统,终将被新法替代。不再合乎潮流的东西,必然被历史淘汰。一旦咏归城事件得以顺利解决,将极大加强新儒家主义改革者的决心。
    因为,如果连新陈代谢过程中所遇到的副作用都无法逾越,那还谈什么变法图强呢?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