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秦王本纪最新章节目录
九年的基础教育很快便即过去,虽然王允是以第一,而丁原是以倒数第一的成绩毕业,但丁原于武学和兵法上的造诣,却是不下王允于“八股文”上的成就。
王允在教私塾先生已没什么可教他了的同时,丁原也是掏空了“拳脚”师傅身上的能耐。尤其再对练时,“拳脚”师傅已是渐落丁原的下风。
为此,“拳脚”师傅在欣慰自己这名师出了一位高徒后,也光荣的下岗了。自王老爷那里得了一笔丰厚的银钱后,“拳脚”师傅又往别处去教人“刀枪”了!
赋闲在家之后,王允还是整日读书,以期在书中搭起黄金屋,找到颜如玉。
丁原却是开始无所世事,游手好闲起来。尤其因为手上有功夫,竟常被祁县乡里的一些小流氓拉出去当打手,眼看就要往邪路上走了!
丁父见儿子如此,自然要管,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丁原还是我行我素。
见得此景,王老爷比之丁父还要心急如焚。自开始随着儿子王允信奉“玉皇大帝”后,王老爷的心性变得越发平和,且更加乐善好施起来。为此,王老爷又为自己博了个“王大善人”的名号!
王大善人怎容得自己家下出流氓,尤其丁原与王允一起在王老爷眼前晃悠了十年,堪比半个儿子,王老爷怎能让自己的儿子当流氓。于是,王老爷开始上下运作,打算把丁原送到衙门里去任职。
话说这一日,祁县同郡名士郭林宗来拜访王老爷,正逢王老爷出外去办丁原之事,王允便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
十五岁的王允讲求礼节,落落大方。与郭林宗讲文论道,商讨时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仅条理清晰,兼且见解深刻。
在与王允短暂的接触过程中,郭林宗见得王允的举止有度,谈吐非凡,不禁深深啧叹。
其实,在见王允以前,郭林宗对王允虽有耳闻,但想一十四五岁的少年能有多大见识,然而现今一见,却使郭林宗终于明白什么叫“有志不在年高”了。
对于王允如此年纪,便具如此非凡的学识和涵养,而大感吃惊的郭林宗,当场拱手赞王允道:“王相公可谓是一日千里,旷世奇才啊!今后一定能成为天子的肱股、国家的栋梁!”
之后,郭林宗主动与自己的小字辈王允交好,结为朋友。从此,并州士人便习惯称王允为“一日千里,王佐之才”。
王老爷凭着自己的脸面,上下稍一疏通,便将丁原安置在祁县隔乡的南县衙门当了治吏。
治吏不是县官,而是维护当地社会治安的小吏,用后来的话讲,就是捕快。
有了正事可做之后,丁原也就收了心,断了与那些狐朋狗友的交往,开始专心当起差来。
见得此景,王老爷欣慰的同时,丁父对王老爷更加的感恩戴德、感激涕零了。
王老爷见比自己小了近十岁,但也四十好几了的丁父哭鼻子,安慰道:“丁师傅,你莫要再哭了。待建阳在南县混得好了,把房子和地治下,再娶个媳妇,你便可以过去抱孙子享清福了!”
丁父摸了摸眼泪,说道:“若能有那一天,就全托老爷所赐了!到时,我一定教建阳好好报答老爷!”
王老爷回道:“我这么做,并不指望你们父子回报我。只是自小看建阳和子师一起长起来,竟也把建阳当了半个儿看待,故只想看着他好罢了!”
丁父闻言,未再多言,和道:“老爷心善,我心里懂的!”
知丁原有了个好去处后,王夫人开始着急自己家的王允了。为此,从丁原离开王家,去南县上任之后,王夫人经常给王老爷吹枕边风,要王老爷赶紧也给王允找个好去处!
有的朋友可能要问,王老爷夫妇都五十好几的人了,怎么还玩枕边风这一套?
呵呵,不论多大岁数,有时候这“风”该吹还是要吹的!
王老爷闻得“风”言,自然是要点头。毕竟,王允才是王老爷的亲儿子!
正当王老爷又开始找关系疏通,打算把王允插到哪个衙门口里当差的时候,郭林宗兴高采烈的来找王老爷说事。
正因王允之事忙得焦头烂额的王老爷,见来探自己的老友十分高兴,便问郭林宗道:“林宗,何事教你这般高兴?”
郭林宗闻问,没有回答,而是意味深长的问王老爷道:“年兄,你打算如何安排令郎。”
王老爷闻问,不知郭林宗是何意思,只能照实说道:“我打算先将子师插到哪个衙门里面干两年执事,熟悉熟悉官面上的事,而后再让他去郡里选官!”
郭林宗闻言,说道:“子师乃是旷世奇才,若是这么早便教其到官场里打拼,即便拼出头来,必然也沾上满身的官俗之气,我看倒不如再教其拜访名师,多增长一些见识。待有大成之后,再教其出来选官,则必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比之现在就教其进入官场,要强百倍!”
王老爷闻言,皱眉沉思了一会,说道:“林宗说得有理,只是这教书先生好找,但这名师却不好寻。若是找个二吊半子,倒是把子师给耽误了!”
郭林宗闻言,哈哈大笑,问王老爷道:“刚才王兄问我,何故高兴,我正因替子师觅得一位大贤良师而高兴!”
王老爷闻言,“哦”了一声,一脸不解的看向郭林宗道:“不知林宗贤弟为子师聘得何人当师傅?”
郭林宗闻言,嗔怪的说道:“年兄白读了这许多圣贤书,既是名师,岂有银钱能聘来之礼,必教子师亲往拜之方可!”
王老爷闻言,方拍额头,顿悟。顿悟之下,王老爷也想到既是这位名师有这么大的架子,必然是相当出名了。不过,王老爷想得再多仍然不会想到这人是谁。毕竟这人的来头,可真是太不一般了!“不知贤弟,所提何人?”
郭林宗不无骄傲的说道:“当朝尚书,帝师崔?!”
崔?,字子真,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桓帝刘志在家时的“启蒙老师”,与桓帝的关系非比一般。早年在五原当太守,后刘志被迎入朝中当了皇帝后,直选崔?进京为郎,参与撰述了东汉史书《东观汉记》,后崔?又累迁尚书一职。
崔?为官时,虽然没能帮桓帝将即要衰亡的东汉政治和经济解救回来,但却为后世留下了不少遗产。
其中,崔?撰写的《四民月令》,虽因种种原因已佚,但部分内容保存到了《齐民要术》中,使后世之人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对东汉后期的农业进行研究。
虽然知道此人的名头必是不小,王老爷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还是被震住了。不敢置信的问郭林宗道:“贤弟,这事可千万不敢开玩笑!”
郭林宗正色道:“我几时与年兄开过玩笑?”而后,郭林宗开始给一脸疑惑的王老爷解释道:“子真兄家与我家乃是世交,其入朝为郎之后,几次写信教我进京帮他,我都没去。毕竟我知自己乃是闲云,实在受不了朝廷那诸多的框框。前时闻得子真兄受帝命归乡办事,我想与其多年未见,便去探他。不想见到他后方知,哪是陛下要他回乡写书,而是子真兄得罪了大将军梁冀,陛下怕梁冀害他,所以才把他放回老家,保护了起来。不过,子真兄倒未因此而郁郁寡欢,反倒释然的说,他刚好早就想撰一部本朝的农书了,只是未得空闲,而今正好得便!闻听此言,我忽然想到了也是赋闲在家的子师。我觉得,以子师之才,若经子真兄点拨,则其日后必得我们想都想不到的成就。故我当时便以给子真兄介绍一个代笔誊书的书童为由,将子师推荐给了子真兄。”
王老爷听着听着,郭林宗竟是要王允去做书童,便有些不高兴起来。
郭林宗见得王老爷脸色,忙又解释道:“年兄莫急,你想以子师之才,在子真兄身边一旦呆得久了,子真兄怎会发现不了。教子师多会来点事,这书童早晚是要变徒弟的。或者就退一万步,子师真就是一直给子真兄当书童,我想也要强过去给那些昏吏当师爷的好!”
郭林宗这么一说,王老爷也仔细想了想,觉得确实是有道理,只是不知王允可是愿意。于是,王老爷急教人去把王允找来问话。
“子师,你林宗叔要介绍你去给当朝尚书崔?当书童著书,你可愿意去?”王老爷问王允到。
“爹说的可是真的?”王允岂会不知崔?之名,所以激动的问到。
“你可听好了,是做书童,要吃得了苦!”王老爷强调到。
“爹,我看过崔大人著的《东观汉记》,可谓是深刻、到位、一针见血,若是能到这样有才能的人身边为事,莫说是当书童,当马夫我也愿意!”王允斩钉截铁的说到。
闻言,未待王老爷答复,郭林宗抚掌大快道:“子师,你有这般思想,将来必做得比尚书还大的官!”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