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能人的前世今生》第七卷第七十五章心灵环保2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最新章节目录
   不知足的人,虽然富有却是贫穷的。因为一个有着极大*的人,即使富如龙王、应有尽有,但在“我要、我还要”的不知满足的心态中,感受着内在贫穷的煎熬。相反,一个知足的人,虽然贫穷却是富有的。想想看,一贫如洗也自得其乐,还有什么能让他失去‘精’神的满足感?
    这两种人社会上都有。有些人物质富有而‘精’神贫穷,有些人物质贫穷而‘精’神富有,谁更快乐?一定是后者。
    我认识一个修行人二三十年了。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别人供养点东西,哪怕是一小块地毯也觉得多余,担心增加执著,送人了。“有点吃的,就够了。”这是他的生活,一辈子以修行度日,特别快乐。
    我也认识一些富人,但正如佛经里所说,他们确实很贫穷,因为想要的太多:一辆车不够,要两辆;两辆不够,要三辆……可能有能力的话,一百辆都不够。没有车时觉得一辆就够了,但有了,为什么又不这么想了?
    也许你们不理解那个修行人的简朴,但他担心增加执著的智慧,或许能提醒我们:即使你实现了某个梦想,得到了你想要的生活,也要留心随之而来的痛苦。
    我们追求一样事物,通常的理由是,我们觉得它美好。但在真实的观察中,这种美好是不确定的。
    比如这束‘花’,当你心情好的时候,觉得它美,但心情不好的时候又觉得不美;这个人觉得美,那个人觉得不美。如果在‘花’的本体上确实有“美”这样东西,一种恒常‘性’的、一成不变的或说实有的特‘性’,那么所有人都应该看得到,你在任何心情下都应该这么认为,但实际上却不是。这说明什么?在任何事物上,都没有一种实有的特‘性’。
    这刚好符合佛教所谓的“空”。正因为本体是空的。你的感觉可以不同,每个人的评价也可以不同。
    用“空”的认识看待人生,如果你能体会到一种虚幻‘性’,就接近它了。可惜。年轻时你不一定懂。
    人在年轻的时候,会认为有钱有地位才幸福,也常会想着“怎么更好看”、“怎么更快乐”。但长远想想,即使你变得好看了、有钱了,短暂风光一过,几十年后一样会成为特别难看的老人。那时候,你有再多的财富,能受用多少呢?能抵挡缺乏思想或信仰的落寞与孤独吗?
    要知道,这些属于内心的东西,年轻时就该好好培养。但正值20岁的时候。我们根本不去想它。我们不思考人生的哲理,不探索宇宙万物的真相,也不想着将来有机会时去帮助可怜的人、回馈社会,我们不想这些。我们只顾眼前,不为将来准备。更不考虑来世,尽管这些必定会到来。
    所以我认为,年轻人身体是成熟了,但心理还不够成熟,这种道理,可能要等到五六十岁的时候才会明白。
    有些东西是不需要的
    如今网络发达,但很多同学上网。把太多时间‘花’在一些没有用的知识上,以至于自己的心灵如同沙漠,没有智慧教言甘霖的滋润,也没有播下善法种子,一片贫瘠。
    其实,你们自己也知道。有些东西是不需要的。
    我们需要对今生乃至生生世世有用的知识,需要慈悲助人的理念,而不需要那些损人损己的思想。
    我们需要好好上课,过单纯的学生生活,而不是天天上网玩游戏。不好好睡觉,让生活失去规律。
    我们不需要攀比,读大学期间,穿得一般好就可以,不需要太好,不需要这样那样地装饰自己。
    我们可以吃得健康一点,这对身心、对学习有利。
    寝室最好保持整洁,不要塞太多吃的穿的,‘弄’得房间里‘乱’七八糟。住处不清净,也说明心里不清净。以前我在泰国参观一些禅师的住处时,一进去就感觉特别舒服,简单、整齐,而且他们只吃中午一顿,其余时间都在修行。
    其实生活可以这样,简朴一点好。为什么苏格拉底走进市场会感慨说:“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我们也一样,不需要那么多东西。我们觉得需要这个、需要那个,多数是贪‘欲’作祟,‘弄’来了也不会满足的。内心里这个越来越大的*坑,用什么东西能填满呢?
    所以,我们要经常清理*带来的各种垃圾,绿化心灵,这样才能过一个干净、舒适的人生。
    当然,活在今天的世界里,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不肯享受物质文明,就会成为“怪物”而与世隔离。我并不是让你们变成这样。我的意思是,贪婪不会带来真正的人生品质,一味跟随*而行,会活得很累、很苦。
    满足感就是幸福感
    应对贪婪之火的烧灼,最好的清凉剂就是满足感。有了满足感,我们的人生会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所以我一向认为,满足感也就是幸福感,二者紧密相连。
    最近新闻中常报道,在包括北京、上海等38座城市中,拉萨的幸福指数最高。连续六年都是如此。
    有人说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此我并不否认。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拉萨人信仰佛教,并因为信仰而有了满足感,有面对困难和痛苦的能力。而且和拉萨一样,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那些有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大家也是因为信仰藏传佛教,懂得用佛教调整内心,才普遍享有一种幸福感。
    有信仰可以隔绝灾难、度越痛苦
    信仰的力量是可以被看到的。信仰佛教的人有道德约束,知道断恶行善,因而可以隔绝灾难。
    前段时间,在就少数民族预防艾滋病问题举办的论坛上,人们发现,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吸毒及艾滋病蔓延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与之相邻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却没有发现有人吸毒。是什么形成的隔绝?道德围墙。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理由呢?两州之间没有阻隔,气候及经济条件也差不多。
    我们不是要评判哪个民族如何如何,但在某些时候,优秀的文化传统一定会体现它的价值所在。尤其是在一些毁灭‘性’灾难面前,你会发现它强大的支撑力。
    ‘玉’树地震后,我在那边呆了六天,遇到很多受灾的人。但前所未有的是,很多人发现,这些人不需要心理安慰。我记得最典型的是一位老太太,六十多岁,一只脚断了,正在临时医院接受治疗。她面带微笑,念着咒语。
    “听说你家里的人都死了?”我问她。
    “是。”
    “那你……以后怎么办?”
    “也没什么吧。人这一辈子什么都会遇上,一切都是无常的,我是修行人,知道这个道理。”
    看着她,我开始问自己:我从小信佛,出家后也一直在研究佛法,但如果这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会不会有这种境界?
    大家也可以这么问问自己。因为人生不可能总是平安、顺利、不遇到任何困难,这是不可能的。人生是此起彼伏的。在此起彼伏的生命旅途中,痛苦就是痛苦,快乐就是快乐,这一点谁都知道。但当你极度痛苦时,是否能找到生存的希望?当你快乐自在时,是否能保持平和,甚至随缘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果是,你就是智者了。
    随缘
    智者是随缘度日的。随缘一词看似平常,却有很深的智慧内涵,当你不论走进任何一种生活情境,如果始终能保持随缘心态,快乐就不会远离你了。
    很多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其实不是。佛教向来不鼓励懒惰或逃避,不是让你一学佛就什么都不管了。真正的佛教徒会全力投入,他会以知足少‘欲’对待自己,满怀慈悲关爱他人,进而在不断省察内心的过程中,让心渐渐开放,进入一种谁也夺不走的快乐中。
    我们都希求快乐,但有些快乐是不长久的。如果你到一个不健康的场合感受刺‘激’,短暂的快乐之后,你的身心上会留下巨大的副作用,让你深陷痛苦。所以,我们应该接受心灵培训,这样才会有智慧过好生活的每一天,甚至坦然地走过生老病死,这不是很快乐吗?
    我不是来传教的,“佛教如何如何,你们一定要皈依,学佛会得到什么……”不需要。我是在真诚地、负责地为诸位介绍一味心灵妙‘药’。
    思想贫乏的人,如果不服用心灵妙‘药’,即便你拥有全世界的财富,也不会快乐。否则,亿万富豪应该再快乐不过了,但实际不是,他们还是愁眉苦脸,有的连觉都睡不好,要吃安眠‘药’。
    你有了钱,钱没有带给你快乐,你也没有用它利益社会,那这个钱的价值,到底在哪儿?
    所以,不是非要往外求,如果能从内心里找到快乐或满足的点,人生就是幸福的。我很随喜老师们讲授心灵方面的课程,这对年轻人是有益的,如果读书期间听不到这些,离开校园,有没有机会就难说了。
    日后你们肯定会有财富、有地位、有名望,但那时候你会最关心什么?是自己,还是社会?我们从小到大想的都是自己了,最多也就是家人或亲戚,除此之外,不会太关心我们的周围或世界。这是自‘私’的。自‘私’不会带来光明前途,只有无‘私’和利他的心,才会发出光芒照耀世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