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迷局》正文第十七章龙门业火[3]

永徽迷局最新章节目录
   你家主官能否顺利入窟罢。”
    书生的话虽未直接反驳那些嘲笑薛讷的言论,却成功让人群安静下来。樊宁不再计较,抬眼望去,只见龙门山顶处,三名士兵正铆足了劲将绳索一下下拉起,腕粗的麻绳在悬崖边上摩擦着,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簌簌声,且越往高处,横风越大,薛讷虽绑紧了腰身,却仍被风吹得左摇右晃,连连打转,好几次险些与石壁相撞。
    好容易被吊到了石窟洞口,薛讷探出长腿想要迈步进入窟中,可惜仍距那洞口始终有些距离,无法如愿。樊宁看得干着急,只恨方才上去的不是自己,高声喊道:“大傻子!悠啊!悠过去!”
    这些四面来的法曹怎能料到如此儒雅倜傥的钦差御史有个如此滑稽的诨名,皆哄然大笑,也跟着喊起“大傻子”来。樊宁自悔失言,红着脸喊道:“去!我家主官的绰号岂是你们这起子人能叫的!还不住嘴!”
    足下之地迸发出轰然笑声,薛讷却无心细究发生了什么。看到案发现场这一刻,薛讷眼中的世界仿佛忽然放慢了数倍,风不再横吹,绳子也停止了晃动,连下面吵闹的人群声,也消失不见了。
    薛讷看准眼前的洞窟,铆足气力,向后一荡身子,如同雄鹰俯冲般朝洞窟冲去,安然落在了地面上。四下里腾起一阵烟尘,薛讷掸掸周身的灰,抬眼张望,只见约莫一丈见方的洞穴内,雕刻着一尊主佛像与数十个大大小小不同的罗汉,主佛像的金身已彩绘了一半,却因失火熏得隐隐发黑。薛讷双手合十行一礼,复四下查看,只见佛像脚下倾斜着三五只竹桶,里面调和着各色颜料,从数量上看,以黄色和白色最多,想来是为了调和成接近皮肤的颜色。薛讷拿手沾了沾地上残存的部分颜料,黄色略微刺鼻,白色的虽然没有气味,放在唇边却有一股咸苦味。
    薛讷起身再向周边环视,窟口处吊着的两只竹桶立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薛讷走到竹桶边,只见桶中还剩些许黏稠液体,他用手指揩了一下放至鼻翼下,闻得一股臭鸡蛋味,再闻则还有几分花香,应是蛋清与蜂蜜的混合物,用来将颜料粉调和成漆,使其能附着于石雕的佛像表面。竹筒下的地面上横着许多焦炭状物,未完全烧尽的地方残留着土黄色的纤维,想来应当是装颜料粉的布袋了。
    从洞窟上满满的熏黑痕迹看来,薛讷辨不出起火的位置,似乎只在一瞬间,整个洞窟便烧着了。薛讷心中略过一丝疑惑:若真有歹人在此纵火,无疑会将自己卷入火场之中,故而他必然是用了什么机巧,令洞窟自己爆燃。
    薛讷立即联想到弘文馆别院起火的情形,据当时的守卫描述,当时过火速度非常之快,甚至连跑到井边打水救火的时间都没有。即便别院是全木质结构,也不当如此,可若凶手所用的是与此处一样的手法,使得别院爆燃,便能说得通了。
    薛讷摸出事先准备好的油纸,从中抽出两张,取了两种颜料的粉末,分别包入其中。这也是薛讷办案养成的习惯,毕竟悬案何时发生不可预料,唯有随身携带,才能在第一时间保存证物,以供查验。只是每次勘察现场,薛讷心里都会有些不是滋味,他轻轻叹了口气,步出洞窟,拉拉绳索示意士兵们重新令绳子吃上劲,好将他下放到地面上去。
    待薛讷落地,樊宁赶忙上前问道:“如何?可有什么异常吗?”
    薛讷扫了一眼在场的人,看到亦有工匠来回走动,心想此案若有凶手,必在这些工匠之间,他唯恐透露玄机,被凶手销毁证据,只道:“暂时还不能确定纵火的方式,详情还待回衙门后私下细说与司法听。”
    话音一落,这一群法曹即刻爆发出嘈杂的议论声,有人甚至直言质疑:“薛御史可是为了那千金赏钱,不想告知我等,这般刻意隐瞒!”
    “你若不信,你自己也上去看看好了”,樊宁见他们胡搅蛮缠,气不打一处来,“绳索在此,哪位官爷想上去看看,只消知会一声,上面的士兵马上将尔拉上窟去,又何必在此为难薛御史!”
    正当众位法曹皆犹豫不决之际,忽听“轰隆”一声,距众人不过十丈开外的某处洞窟火光四溅,正在洞窟中为佛像描金身的工匠们惨叫着退出洞窟,悬在半空,满身烈火,挣扎不止。薛讷阔步跑上前去,高声招呼山上的士兵:“快!快把他们放下了!宁副官,快去打水!”
    “哪里有桶!”旁侧石阶下就是伊河,可以汲水,只是苦无工具,樊宁焦急向那洛阳府衙的司法问道。
    那司法虽然负责此案许久,但也是头一遭遇亲眼见此事发生,怔了一瞬,方向旁侧的一间木屋跑去:“屋里有备用的……”
    一时间,众人皆回过神,大步向木屋跑去,樊宁在众人之先,一手拎一桶,飞身下岸,打满了两大桶,向方被士兵放落在地的工匠泼去。火虽熄了,待众人围上去,却见那两名工匠浑身黑黢黢血淋淋的,已经奄奄一息。
    “报应啊!是佛祖发怒了!”众人吓得立即四散逃窜,唯恐稍晚一步,自己也会被这从天而降的灾厄卷入。而那高空中的石窟中仍有火苗冒出,若是贸然令人吊索接近,恐怕会将绳索烧断,只能任其燃尽。薛讷站在窟洞之下,看着这笔直石壁上大大小小的佛像,俊眉紧锁,满脸说不清道不明的茫然。
    虽曾破获大案,但这也是薛讷第一次亲眼看到案发。天子脚下,百名法曹面前,究竟是何人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悄然放火,抑或说,难道真的是触怒了佛祖,才燃起了这龙门山的业火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