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迷局》正文第十八章新桃惑解[3]

永徽迷局最新章节目录
   ,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薛讷、樊宁与杨炯匆匆策马赶来,看到如此境况,杨炯翻身下马,踉踉跄跄上前,掏出腰牌,慌乱之际甚至拿反了而不自知,大吼道:“住手!本官弘文馆待制杨炯,奉天皇之命来此督查此案,何人敢造次!”
    听闻杨炯是天皇的钦差,那袁州法曹赶忙上前一礼,满脸堆笑道:“杨待制安好,下官乃袁州法曹赵理,此案已破,凶嫌负隅顽抗,我等正与司法大人一道缉拿,杨待制可在旁稍歇片刻……”
    “你们抓错人了”,薛讷看到已有工匠受伤,心急不已,冲入混战的人群中阻拦,生生挨了好几下,“都先住手,听薛某一言:这位老人家并非此案凶嫌!”
    那赵姓法曹眼见就要官加五品,赏金千两,怎容薛讷在此放厥词,涨红脸气急败坏道:“胡言!你敢说难道不是这刷佛衣的金漆有问题,这才失火吗?分明就是此人在金漆中加了火镰粉末,分发给各位工匠,火镰自燃,这才出的这离奇失火案!”
    “有问题的不是金漆!”樊宁上前,挥剑打飞了个别仍在争斗的武侯与工匠手中的兵器,让薛讷能专心判案,薛讷不负樊宁期待,据理力争,指着高高的石窟道,“失火的四处洞窟,除了第二座以外,皆没有为佛身涂金漆,你让人分离出来的,类似于火镰的东西,不过是炼金时遗留的粉末而已,现下是冬天,火镰的存量与温度,皆不足以让它自燃……”
    这赵姓法曹住在丰都市客栈的一层,昨天夜里隐隐听到薛讷与风影说话,便连夜赶往龙门,拿了些工地上的金漆,请仵作验了,得知里面有类似火镰的物质后,他极其激动,认为自己破了案,一早就来拿人,现下听到薛讷的反驳,他气急败坏,怒道:“那你说,你说这火是如何烧起来的?薛御史不会要告诉我等,是天降业火,佛祖发怒罢?”
    “便是那芒硝与昆仑黄两样,混在一起起的火……”
    “胡言!”那赵姓法曹大笑一声,只觉胜券在握,“这两样都是最寻常的颜料,如何会起火!”
    “赵法曹所说不错,这两样都是最为寻常的颜料,但赵法曹怕是不知道此两物放在一起,合上蜂蜜黏着液体,便是那宫廷焰火的配方罢?昨日无事,薛某在城中的书画坊转了一圈,问过了洛阳当地的坊主,他们皆说平素里洛阳这边爱用的颜料,皆是从栾树等植物中提取。但今年夏日雨水不丰,便导致城内外的树草枯萎,没有那么多植物可以用来调取颜料,只能从外埠去进。薛某昨日特意到访邙山与洛水,核实了坊主的说辞。各位官爷眼下看到这些颜料,皆通过大运河,从淮南道扬州府逆流而上,送至洛阳的,一部分被采买进了各大书画坊,另一部分则运至了龙门山。我们之所以认为这两种颜料没有问题,便是因为平素里常用他们,但龙门山不同,工匠师傅们一日用掉的颜料,几乎是画坊中三五月的用量,而且为调制贴近佛祖容颜的颜色,会直接在芒硝中加入昆仑黄。如此大量的粉末混合,导致石窟内粉末漂浮,空气亦不流通,只消石块铁凿之间的轻微碰撞,溅起火星即可点燃,这便是龙门业火的真相。”
    薛讷这一席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那洛阳司法上前来,对薛讷一礼:“薛御史的推论听起来十分严谨,但我等皆未见过这两样放在一起失火的,是否……”
    洛阳司法话未说完,便听杨炯高声道:“哎,来来来,都看本官这里!”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杨炯拿着芒硝与昆仑黄两袋颜料粉,同时向一口缸中倒去,高声诵着:“骢马铁连钱,长安侠少年。帝畿平若水,官路直如弦。夜玉妆车轴,秋金铸马鞭。风霜但自保,穷达任皇天……”
    话音一落,杨炯便将一块燧石用力扔进缸中,随后撒腿就跑,还未跑出半丈,便听得“轰”的一声,陶缸霎时爆开,火苗四溅,差点燎了杨炯的衣角。近百名法曹与数百工匠亦吓得抱头而逃,场面一度十分混乱。樊宁则逆着人群,上前几步,用木棍挑了一片熊熊燃烧的黑火团,迫至众人眼前:“看清楚没有?你们可都看清楚了?”
    众人边躲闪边回道:“看清楚了,看清楚了……”
    薛讷长舒一口气,望着澄明的天幕和恢复了宁静的龙门山,心中多了几分难得的安定之感:弘文馆别院的起火方式盘亘在他心中良久,眼下终于有了几分眉目了。
    三日后的清晨,天光微明,杨炯在洛阳桥外摆下薄酒,为薛讷与樊宁践行。
    是日大年初四,无星无月,桥下洛水结了一层薄薄的冰霜,陌上人行稀疏,在此送别更多有伤怀之感。薛讷与樊宁打马上桥,看见杨炯迎风伫立,赶忙下马,几步上前,拱手道:“不是说好了,不劳烦杨兄相送……”
    “哎,我可不是代表自己送你”,杨炯笑着,递上一樽酒与薛讷,“赏金拿下了,官职却不能许,薛御史身上还挂着弘文馆别院的案子,若有功则一并赏……天皇之意,你可明白?”
    薛讷躬身长揖:“烦请向天皇转达薛某之意:必当尽快破案,不辜负皇恩浩荡。”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不知何日能与君重逢,杨某今日满饮此杯,为薛郎送行。”
    虽说与杨炯的性子大相径庭,薛讷还是很欣赏他,真心视实意他为友。平素薛讷几乎滴酒不沾,此时也满杯饮下,对杨炯道:“不论是薛某再来神都,还是杨兄回长安,我们来日方长……”
    杨炯一笑,瞥了不远处的樊宁一眼,对薛讷耳语几句,复道:“时辰不早,早些上路,莫赶上风雪就难办了。”
    薛讷与杨炯惜别对礼,翻身上马,带樊宁向京洛古道驶去,茫茫天地间,杨炯一直立在原处,薛讷不时回头挥手,直到再也看他不见。
    樊宁好奇问道:“方才那姓杨的可是说我了?我看他冲着我笑,挺吓人的。”
    薛讷面颊一热,佯装未听见樊宁的话,望着远处乌腾腾的云,扬鞭打马道:“快出发罢,若是晚了,今夜可到不了鼎州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