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清最新章节目录
倒是准太子代善,很有可能因为心智、xìng情上的厚道和缺少智略,身处其中的文化氛围,再加上权势显赫导致忘乎所以,才真的会错了意。在人xìng的层面上,他可能并不真正了解其父努尔哈赤的真实想法与xìng情,于是,将努尔哈赤所说的、所想的和所要做的当成了同一回事儿,忘记了死后是死后,而现在活着是活着的道理。结果,真实的情形可能是:努尔哈赤痛恨自己还活着时就开始眉来眼去的大妃和代善。
不久,就将代善独掌的两红旗,分出去了一旗,交给代善的儿子岳托。从而,代善自己失去了父亲的欢心,被迅速灰头土脸边缘化,也害了那位大妃。这就是岳托可以领镶红旗的原因。努尔哈赤借着分儿子的兵给孙子来制衡儿子,倒也挺有意思。
努尔哈赤的处理更有意思,他放出风去,说是要搜查大妃私藏的财物。大妃便慌慌张张把财物分送到各处藏匿,结果,全部被搜查出来,包括藏在儿子阿济格家的三百匹绸缎。
史书记载说:大妃阿巴亥“虽然有机变,却终于为努尔哈赤的英明所制服”,可能就包括了这件事情。随后,努尔哈赤宣布:“该大妃激ān诈虚伪,人所有的邪恶她全都有。我努尔哈赤用金银珠宝从头到脚地妆饰你,用别人见所未见的上好绸缎供着你,养着你,你竟然不爱你的汗夫,把我蒙在鼓里,去勾引别人,难道不该杀吗?”随后,将这位大妃休弃。当时,努尔哈赤另外一位蒙古族的小妃子也加入战团,揭发阿巴亥。史书中说,大妃阿巴亥好嫉妒,大约由此可以得到证实。
或许,努尔哈赤对阿巴亥的情意并未泯灭,毕竟阿巴亥是自己三个幼子的额娘,不看僧面看佛面嘛,故不到一年又将她接回,继续做大妃。
在成书时间最早的清代官方史书《太祖武皇帝实录》中,记载道:由于大妃有机变且好嫉妒,使努尔哈赤觉得不快,“留下她恐怕身后会祸乱国家,于是预先给诸王交代遗言说:“等我死时,必须命令她为我殉葬。”后来,努尔哈赤死后的第二天一大早,诸王便来向她转达努尔哈赤的命令,大妃支吾不从。诸王说:“先帝有命令,想不遵从是不可能的。”最后,在诸王寸步不让的坚持下,大妃阿巴亥自缢而死。也有史书认为,她是被用弓弦勒死的。就此,阿巴亥之死遂成为前清历史上最重要的谜团之一,引发出无数猜想与争论。
母亲殉葬时,多尔衮虚岁十五岁,实则还差一个多月满十四岁。按照女真人的习俗,已经成年,他的哥哥阿济格虚岁二十二岁早已成年,弟弟多铎虚岁十三岁,也接近成年。兄弟三人全部名列共柄国政的八和硕贝勒,他们必定对母亲殉葬的内情有些了解,这可能是后来多尔衮独掌大权时,他们对此始终不曾发出过任何不同声音的原因。
按照当时的标准,多尔衮虽然已经成年,并与多铎最受晚年努尔哈赤的喜爱。但他当时没有尺寸武功,在皇太极跟随努尔哈赤驰骋疆场时,多尔衮还没有出生。按照努尔哈赤确定多年,且生前从无改变迹象的八旗制度根本原则来看,他没有可能被推举成继位的汗王。假如努尔哈赤要强行指定他为继承人的话,事情就会变得异常复杂。因为,那将意味着八旗制度中根本原则的改变,意味着游牧渔猎部族国家文化上的改变。除非在特别特殊的情形之下,这种改变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就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晚年最喜爱幼子拖雷,但拖雷终究没能当上蒙古大汗一样。
因此,年轻的多尔衮只能得到旗主的权力与财富,却不能坐上部族国家汗王的位置,原因端在于此。
事实上,努尔哈赤死后,两黄旗虽由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继承,但是,多铎是正黄旗旗主贝勒,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贝勒,多尔衮并没有实际掌握一旗。不久,在其他一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皇太极将汗王才能掌握的两黄旗旗sè收回,交换出两白旗,从此,两黄旗由皇太极掌握,阿济格和多铎分别成了两白旗的旗主贝勒。
(这里的两黄旗变两白旗只是名义称呼上改变了,还是原班人马。-----小龙喧)
天聪二年三月,即皇太极继承汗位一年半之后,十七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征蒙古有功,被“赐以美号”,曰:“墨勒根戴青”,是汉文“睿智”的意思,多尔衮和硕睿亲王的汉文爵位便是由此而来。
显然,皇太极对多尔衮的才智具有清醒的认识。同月二十九rì,阿济格违犯制度,擅自为多铎定亲,被皇太极罚银一千两,并罢免了他镶白旗旗主的名位权力,多尔衮这才正式成为镶白旗旗主。后来,皇太极又任命二十岁刚刚出头的多尔衮主管吏部,这是权力很大的一个部门,号称六部之首。此后,皇太极对多尔衮多次委以重任,使多尔衮有机会建功立业。就这样,皇太极扶持着多尔衮一步步成长起来,从墨勒根戴青贝勒,到睿郡王,再到睿亲王。在真实的历史上,让其直至有能力摆平战功显赫的皇长子豪格,先成为辅政王,再成为摄政王。
应该说,皇太极待多尔衮不薄。对此,多尔衮心知肚明。对于皇太极,他的感受可能是极度复杂的,一方面,他曾经说过:“太宗文皇帝之位,原系夺立。”(蒋良骐《东华录》卷四,顺治八年二月初十rì。)另一方面,他也亲口对大小贝勒们说过:“太宗之所以给予我特殊不同的恩情培育,超过了对于所有其他子弟,是因为他知道诸子弟只有靠我才能成就事业。我很明白他的意思,你们明白吗?”(《清世祖实录》卷二十二,顺治二年十二月癸卯。)
在原本历史上,皇太极称帝建立满清时,册封了四大亲王,他们是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豪格。应该说,皇太极在多尔衮身上倾注了不少心血,甚至超过了对他的亲生儿子豪格。
而如今,在皇太极在旅顺城身死之前,更是传令于鳌拜要其奉多尔衮为汗位。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使皇太极对多尔衮来讲确实有着一点“杀母之仇”,但这么多年皇太极一直将自己视为接班人来抚养。
本来,按照推举制原则,就能力、威望、地位与实力而言,多尔衮最应该被推举为最高权力继承人。偏偏此时的情形已经与努尔哈赤死后大不相同。经过皇太极多年年经营,如今的后金早已不是当年的后金。从人xìng的层面考察,当年,当所有大小贝勒在代善的带领下,拥戴皇太极即皇帝位,誓死效忠,并全体匍匐在他脚下三跪九叩首时,这一切改变就已经行进在不可逆转的过程之中了。
此刻,在组织结构、决策与施政程序、政策法令、思想观念上,女真政权已经深深地汉化了,在一定程度上就像是大明帝国的缩微版。为此,皇太极生前亲自统领的两黄旗大臣中,除了鳌拜几个亲自受了皇太极嘱咐的人,其他人坚定主张必须由皇太极的儿子继位。他们之中有八个人,聚集到三官庙盟誓,为达此目的,他们不惜以生命相搏。其中,还有人指名拥戴豪格,这就使事情变得异常棘手。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