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1925》一九七章西北水系(2)

铁幕1925最新章节目录
   一九七章西北水系(2)
    任何朝向西北的调水工程,对中国的长远意义都是相同,而且只要有充足的水源流入塔里木、准葛尔、柴达木、吐鲁番等盆地及其他沙漠、半荒漠地区,得到的效益也是相同。比较这些调水工程,实质区别只在于调水量、发电量、工程量,外部表现为引水的源地、高程、路线各有不同。
    当然,水源先流入哪个区域,哪个区域便会先受益。这是一个改造西北的顺序问题,也算一个差别,只是并不用过于计较。只要有水,无论先改造哪里,西北都能受益。
    杨力行的“南水西调方案”有两期工程。一期工程是在楚马尔河与通天河汇合处筑坝截流,引水到青海格尔木,可引水六十亿立方米,分流向新疆柴达木盆地和其他地区;二期工程是在雅鲁藏布江上游拉萨西南九十公里的尼木县筑坝截流,可调水一百五十亿立方米,沿第一期路线入新疆,并向敦煌分流一部分。
    与张世禧、杨力行的调水方案相比,郭开、袁嘉祖的“朔天运河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知名度更高,影响力更大,涉及区域更广,前景也更诱人。
    郭开、袁嘉祖的调水方案,设想在调水同时,利用调水线路及现有河道,可形成横贯中国东西的万里大运河。主干线由天津北塘起经北京、大同、岱海、包头、银川可至兰州,经大柳树水库枢纽港中转,利用河西走廊的延伸航道到新疆出国,与国际运河接轨通航西亚西欧,另可通航拉萨、日喀则,总长七千公里;副线、支线则联通八大河水系,流经十数省。
    不过,建立航道只是这一方案的次要任务,主要目标还是调水,朝西北及整个中国北方调水。该方案将从喜马拉雅山调水到新疆克拉玛依和内蒙的二连浩特,跨越十八个纬度,南北三千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南水北调。
    大西线调水工程的核心是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到黄河。
    其主干线走向,是在雅鲁藏布江朔玛滩筑坝,抬高水位至三千六百米,打隧洞引水到林芝工布江达尼洋河;在上百巴筑坝回水至八松湖,打隧洞过分水岭引水入易贡藏布;在上八盖筑坝回水,溯霞曲到金岭,打隧洞引水到边坝入怒江;在朔瓦巴筑坝拦怒江,使水位达到三千五百多米,回水过嘉玉桥,在马利打隧洞穿越分水岭至恩达入紫曲,再入澜沧江。
    在昌都澜沧江支流紫曲、昂曲和干流扎曲,分别筑坝成联环水库,回水到康巴,开隧洞引水到江达,入金沙江支流藏曲;入金沙江四川白玉赠曲,溯源至打错,过分水岭到甘孜入雅砻江;筑坝引水入达曲、尼曲,回水溯尼河打隧洞过分水岭到翁达,入大渡河支流色曲、杜柯河;在两河口筑坝成回水,溯杜柯河过壤塘到南木达,入麻尔柯河。在悬伐筑坝,回水到阿坝麦尔玛,过分水岭进贾曲,向北流入黄河。
    这样引水入黄,得到的新增流量相当于黄河原有流量的三倍多,黄河河道不能承受,所以要在拉加峡建大水库。
    分流四分之一顺黄河下泄,利用黄河河道输水华北、中原、入海;分五分之三水从导入青海湖,经耳海调蓄,由支线输水至柴达木、塔里木、准噶尔三大盆地和河西走廊以及阿拉善、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分流六分之一,向黄土高原输水;其他通过主线渠道引水入内蒙古岱海,经岱海调蓄向整个华北及东北输水。
    主干线直线距离一千公里,流程一千两百公里,由雅鲁藏布江至青海湖,沿途山势地形西南高而东北低,与引水线路大方向一致,平直顺畅,绝大部分有天然河道可以利用,并不需要开凿太多工程,多为自流。而建成之后,引水量却很大,每年可向西北调水两千亿左右立方,差不多是四条黄河的径流量。
    大西线调水还有副线,也叫第二梯级引水线。
    它是从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东、沿两千两百米至一千米等高线,由金珠藏布、丹巴曲、察隅河、吉太曲、入云南独龙江、经怒江、澜沧江、元江、珠江上游南盘江,联通抚仙湖、滇池以及洱海;再引水到石鼓入金沙江,过虎跳峡,在三江口筑坝,抬高水位凿隧洞过分水岭导水入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沱江、白水江、西汉水、白龙江、嘉陵江。
    至此,水分两路:一路到甘肃天水、定西由祖历河入黄河大柳树水库;一路经陕西省凤县下泄宝鸡,入渭河,经西安到潼关入黄河。过黄河,入山西省,溯汾河到太原,经忻州入滹沱河,东转到河北省石家庄,沿京广铁路到北京、天津。
    副线高程低,施工条件好,每年引水自流入黄河的总水量可达一千八百亿立方米,但地形复杂,流程接近六千公里,工程量比主线要大得多。
    支线是从青海湖、岱海以及黄河主干流向用水地输水,共有九条渠道,总长八千余公里。
    从吴安平的现实需要及实际能力出发,张世禧的“西藏大隧道工程”是没问题的,杨力行的“南水西调方案”只能取第一期工程,而郭开、袁嘉祖的“朔天运河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虽最有吸引力,但目前也只能做一下主干线工程的前期准备。
    杨力行的“南水西调方案”的一期工程,主要在青海境内,而且工程量最小,难度也最小,自然不用说,直接做就是。这一工程在西北中部,其实属于对西北水资源的再分配,将青海水引入新疆,主要面向的是柴达木盆地。
    张世禧方案和郭开方案的主干线工程,都要从雅鲁藏布江取水,无论是居上的谢通门县区段还是居下的桑日县溯玛滩段,两处雅鲁藏布江的年径流量都不超过四百亿立方,而张世禧和郭开两个方案的取水量都是三百亿立方左右,这自然要有个取舍。
    但是,张世禧的方案是先改造北部的塔里木盆地,然后再由北向南及东递进,郭开的方案是通过黄河,由南向北及西输水,在吴安平看来,当然是齐头并进最好,所以虽然郭开方案主干线工程的引水量,是张世禧方案的七八倍,他也不想放弃建造“西藏大隧道工程”。
    另外,虽然按照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即便在八十年后的中国,修筑超远程隧道也比修筑高坝难度要大很多,但对吴安平来说,反倒是挖隧道比填充河道要简单。虽然都没有太大难度,但工程量却是天差地别,西藏大隧道其实能更早贯通,能早日将水引入塔里木盆地。
    郭开方案的主干线工程,相比挖掘八百公里隧道,涉及的范围更广,涉及的居民更多,自然动静也就更大,这自然是吴安平不太想看到的。而且,在施行这一方案前,还必须将西藏和四川都拿下来,虽然解放军和吴安平都不抗拒这样做,但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到的,相比靠长程隧道引水,耽搁的时间就更长。
    当然,挖隧道或许能悄无声息进行,进入塔里木盆地,总要多方疏导和分流,这样动静也不小,同样必须将新疆控制在手中才行。但主要还是考虑到工程量的大小,为了早些引水到西北,他还是决定先隧道工程,再做大西线工程,两个都不丢,两个都要用。
    至于三百几十亿水量的分配,他是想暂时先通过谢通门县引水三百亿立方,等大西线主干线工程完成,再根据西北的南、北两区域的现实需要,进行进一步分配。届时,在谢通门肯定要做一低坝工程,以在两条路线间调配水量。
    其实,就算D-7引擎的功能再强大十倍,所有这些引水工程,暂时来说,都不可能全线贯通,毕竟新疆、西藏、四川都在其他势力控制下,而且引水只是第一步,引来水源之后,还要加以利用,将荒漠改造为湿地、农田、草场及密林。这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想在别人的地盘搞这么大动静,根本不可能。
    所以,吴安平只是在做前期的准备,挖掘隧道、梳拢水路等等,先将线路安排好,待西疆军和河肃军攻占新疆及西藏、解放军拿下四川,才好修筑电站及改流河道,届时再将引水线路全线接通,才会有水源滚滚流入西北,直达目的地。
    目前真正能立刻应用的,反而是一些较小的工程,主要集中在黄河沿线,引黄河水入腾格里沙漠、绥远沙漠及河西走廊,由半荒漠向荒漠再向沙漠递进,逐步改造及开发那些广袤而荒芜的土地。这类工程的方案和线路,在诸如“大西线调水工程”之类的大方案中,其实都有不少,而且大多类似,只是居于末节。
    而且,后世西北的水利工程,只要没发现弊端的,现在就可以直接拿来照做。虽然这类工程大多只是涉及一县一地,受惠范围不大,但相对工程量要小很多,那些看似麻烦的各区县的引水自流工程,有的吴安平一天就能完成两个。当然,这只是基础,还需要西峰建筑工程公司进行修缮,才能投入应用。
    还有那些遍布甘肃、陕西、宁夏、青海的大小水电站和大小水库,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了很多,而且又很方便查到哪些有问题,哪些没问题,只要和引水线路没有冲突,就都可以原样建起来。以D-7引擎干这种事,那真是牛刀杀鸡,再简单不过。
    比如一些水库和电站,他既能轻松完成土方,也可以先修改河道,在施工地点绕一个弯,待工程完工后,再将河道修正过来。这样就是无水施工,不但避开合拢的麻烦,还数倍提高工程效率,再加上可以利用引擎将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事先转运到附近,随用随取,工程效率简直要比正常修筑水库电站,要高出几十倍去。
    当然,这一类的水利工程还不着急建,等陇东集团前面完成建筑工程方面的改组,能大量抽调专门的水利工程人员配合,再全面修建不迟。目前的重心,还是要放在引黄工程,和疏导大调水工程的通路上。
    北线调水方案,吴安平原本打算从内加尔湖通过地底暗河取水,但这一设想最终却遭后世的水利专家否定。贝加尔湖存水二十三万亿立方,约占地球淡水总储量的五分之一,是二十几条长江一年的径流量,但它的湖面海拔只有四百五十米,虽与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的低洼处有落差,但经过暗河输水两千公里的损失,实际已无法实现自流。
    要从内加尔湖取水,必须上马大型的扬水工程,虽然不是不能做到,但很显然这样麻烦得多,还需要额外提供充足的电力,目前来说还没这个必要。
    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北线调水可以参考蒙古的“北水南调”方案。所谓的“北水南调”,具体便是先在外蒙古北部苏赫巴托尔以西五公里处,筑一道一百五十米高的拦水大坝,堵截色楞格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