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战歌》第三部重返故土第160章颠覆传统的生存方式

灵魂的战歌最新章节目录
   走在佳宁城中的人,是很难分辨得出新、旧建筑之间的区别的。房子几乎都是土红色的屋顶,墙壁皆为石料原色,相嵌的石砖结构也一目了然。这座城市散发着一种浓厚的生活感,温暖而踏实,仿佛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最令人意外的是,偌大的佳宁城中,竟没有一个游手好闲、四处晃荡的人,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外界截然不同。
    佳宁人皆是神采飞扬、昂首挺胸,多半行色匆匆,看似很忙碌,但没有一个愁眉不展。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心境也不由得跟着明亮起来。这是在东大陆其他地方难以见到的情景,外界居民神情间多少都有些抑郁卑微之色,大抵是心怀不满所致。
    “佳宁人看起来都是满足而自信……”诺罗若有所思地说道。实在难以想象,这些居民不久前都只是一群颠沛流离的亡国难民,不知那位森林之国的首领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入城以来,诺罗便震撼连连,这是他从未料想过的景象。如此成就,比起开疆拓土绝对要艰难得多。至少,诺罗不认为自己能够做到这点,他光是考虑金格勒家族的延续问题,就几乎精疲力尽了。
    “在这里住久了的人,一般都会越来越自信。”堤沃德颇为自豪,这时心中仿佛有所领悟,忽而又径自解释道,“这种自信和满足感,犹如水纹般不断向外扩展,将会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简直和佳宁城的格局一样!”
    思及此处,他情不自禁地朝王宫望去,尽管隔着重重障碍,视线根本无法直达目的地,但他知道那个沉默而孤寂的人此刻就在其中。不知道这个水纹般的城市布局的意义,是否如他所猜想?当然,这只是个自以为是的理解。在那位大人的心里,它是否还含有某种深意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在堤沃德意识到的时候,这座城市就已经仿佛拥有了自己的灵魂。
    “这条干道尽头那间巨大的屋宇是做什么用的?”罗德指向左边,好奇地问道。那间巨大的屋宇的外墙上,设有一排敞开的大窗口,十分明亮。从远处望去,依稀能看见不少人影在里面走动。
    “那边是手工场。”堤沃德介绍道,“我们平时所穿戴的衣物等许多生活用品,都是在那里制作出来的。后面不远处还有一个陶器场,不过被它挡住了,要绕过去才能看得见。”
    “这里也像奴隶圈一样限定范围、集中生产么?”凯拉斯问道。在东大陆,各国平民皆是自给自足。整年的劳动成果当中,有一部分用于缴税,剩余的基本自用。虽然偶尔也在邻里间互换有无,但商业活动在法规上仍然是禁止的。贵族们则不同,贵族拥有大量的奴隶,专门生产粮食、照料牲畜、制造器物,为贵族们提供了所有的生活物品。换而言之,奴隶就是贵族们的生产工具。
    “不,我们这里没有奴隶,那只是个固定的劳动场所而已。任何一个居民都有选择的自由,可以从事自己所热爱的、或天赋所在的事务。”堤沃德自豪地说道,“在这里,人们的尊严不会受到践踏,不会成为‘集体利益’的牺牲者。毕竟,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与尊重,需要感受自身存在的价值。所以,佳宁城的制度之本便是让人们各得所爱、各发所长,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如此,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越发稳定。”
    闻言,迦里惊讶而疑惑地问道,“可是,如何才能发现自己的天赋呢?我见过许多庸庸碌碌的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热爱什么,仿佛只是为了温饱而活着,辛勤劳碌了一生,却未曾取得过任何惊喜的成就。”
    “在我们这里,每个人都有许多选择的机会。所以,人们可以慢慢地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以激发各方面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发现自己的天赋。倘若你碰到了自己热爱的事务,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即使一整天都在做、甚至天天都在做这件事情,你依然会乐在其中、不知疲倦地为之奋斗。然后,你就会意识到,这就是你所钟爱的事务了,它很可能就是你的天赋所在。于你而言,它的意义可能远胜于任何物质财富。”堤沃德说道。
    “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只顾从事自己喜爱的事务,社会发展是否会有所偏驳?如何缴纳赋税?国家又将何以为继?”凯拉斯有点不以为然。
    自古以来,东大陆的贵族们都认为商业不是维持国家生存的必须活动,再则为了避免资源和技术的外流,国与国之间也普遍禁止通商。如此一来,诸国平民就只能自给自足了。他们必须依靠农业来维持生存,并以实物缴纳赋税,生命中大部分精力都集中于此。而且,赋税的种类是有明文规定的,每户必须缴纳的三种实物赋税为:粮食、牲畜和植物丝状原料,此外还有不定期的徭役。
    因此,假若某户平民偏爱畜牧而荒废了耕种,那么他就难以自足,更别提是依法纳税了。为了巩固政权、维持国家的生存,统治者们蓄养了数量庞大的军队,因而必然会想要统一控制和分配所有的国土资源,并有意识地支配国民的繁衍、教育、生产、财富和生活,即国民维持生存的方式。比如:人们必须从事哪类生产活动、缴纳多少赋税、学习哪类知识技能、如何服役,等等,以将国民活动导向有利于国防的方方面面。所以说,国家对土地资源和生产方式的控制,实际上就相当于是对国民生活的控制,意味着“不着痕迹”的奴役。国民一旦成为维持国家存在的生产工具,那么,他们就再也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如何生活了,只能在早已被制度规定好了的、有限而俗套的模式内活动,自身的认知和追求将会受到各种无形的压制,除了解决最原始的生存需求以外,还会被迫从事各种不喜欢却不得不做的事务。
    然而,这个新兴的森林之国却截然不同。
    “在我们这里,人们无需为了吃住和纳税而劳苦奔波,也无需供养大量的寄生阶级,更不会被迫服从任何无偿的劳役。所以,人们都有余力去尝试各种各样的事务。我们所构建的社会其实很简单,它有效地节省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让每个人的天赋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避免造成大量的人力浪费。”堤沃德傲然道。
    身为一个曾经在极权国家生存过的平民,堤沃德对此深有体会。在外界许多国家中,平民和奴隶往往被迫从事众多无偿的劳役,以供养大量的寄生阶级——贵族和军队,国民所缴纳的实物赋税,有时甚至高达总收入的半数以上,大量地消耗了国民的时间和精力。人们过着极为辛苦的生活,根本没有机会发掘自己的才能与天赋,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从事过喜爱的事务。但佳宁城不一样,因为这个新兴国度没有寄生阶层,所以人们不必为了供养任何有权势的寄生者而牺牲自己的发展自由,不必再委身于那些既不能给予他们快乐,也无法激发创造力的事务了。如此一来,便节省了大量的精力,可以有时间慢慢地学习和思考,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无需纳税?那你们的土地资源是如何分配利用的呢?”罗德诧异道。
    “每个人都是大地的孩子,立足之地是最自然的生存需求,亦是安居乐业的根本,谁也无权剥夺人们享有一方立足之地的权利。”谈及此事,堤沃德神色间不觉多了几分与年纪不符的庄重。“所以,我们不会像其他国家那样——通过控制土地资源和征收赋税来支配民众的生存方式。这里的每户居民,都能无偿获得一个安身之所,免去了高昂的地租,这样他们就可以安心地从事自己喜爱的事务、奉献自己的才能了。因为土地是自由的,所以人们也可以互相交换居所,无需任何复杂费力的操作,只要双方点头同意即可。”
    一个和平社会的基础,就是人人都能吃饱穿暖、安居乐业。但在东大陆,许多平民却要为了一块小小的立足之地而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是终身的劳动所得,从土地的掠夺者和霸占者手中租借或购买土地来生存。这种以国之名义而售卖立足之地于其民的牟利行为,无异于是在剥夺人们的自然生存权和财产支配权,这是一种极不公平的奴役手段。但在佳宁城,每户居民家庭都能无偿获得一方稳定的居所。在此基础上,人们便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自由发展了。由此而节省下来的人力和时间,足以让人们学习和积累更多的知识与经验,为这个新兴国度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惊喜。
    倘若人们的原始生存需求得不到满足、尊严遭到践踏、因奴役而心怀不满,将对社会产生敌意,更甚则招致战乱。相反地,当人们都安居乐业、普遍受到尊重时,便会自然而然地变得友善大方、对周围充满爱意,并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喜爱的事业中,不知疲倦地发挥自身的天赋,从中感获自由、快乐和满足,使社会逐渐迈向和平稳定,让未来变得更加光明。
    闻言,凯拉斯仍是有所困惑,继先前的话题又提出了疑问:“如果人们都只顾发展自己喜爱的事务,那如何能满足日常生活中其他各方面的需求呢?如何应对突发的灾难呢?”
    “佳宁城与外界其他社会的根本性差异在于,我们发展的是一种自给自足与互惠紧密结合的经济形式——保证人们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共享其他富余的劳动成果,并以这些富余产物应对非常时期的需求,例如:战争、自然灾害、集体宴会,等等。说得具体一些就是,除自家院内所植之物以外,居民们共享着国土内所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设有锻造场、陶器场、手工场、牧场、田园等众多专业场所,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想从事的职业,各发所长、各得所爱,由此激活了人们的自发性,大家因而乐在其中,根本无需监督,效率也在不断地攀升。我们所收获的,远比自己付出的要多得多,这就是分享资源的价值所在,是在奴隶社会无法感获的一种满足感。人们在这种自由中学会了创造,在分享中学会了感恩,在和平中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自给自足与互惠紧密结合的生存方式,使居民财产差异缩小,地位趋向平等。住在王宫内的决策者们,除了职能上的权威以外,并不享有超越普通民众之上的任何财产。
    人们无论选择从事哪个专业,都能通过互惠直接从其他专业群体那里获得日常用品、工具和粮食等,而不是由国家以税收的方式进行经济再分配,也无需养活任何过着穷奢极侈生活的贵族阶层。因此,人们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余粮去支持更多的专业创造。社会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